规划问道

【文章导读】北京历史街区外部空间公共性的典型案例研究


1

历史街区外部空间的公共性解构

公共空间历来是城乡规划、风景园林等学科的核心关注对象。外部空间指从建筑外墙起延伸至道路的非室内空间,是承载社会生活与互动关系的重要公共空间。确保外部空间的公共性对于创造丰富城市生活、展示优美城市风貌、促进可持续城市更新有重要意义。

我国历史街区大多承载着中低品质的居住功能,存在人口密度较大、公共资源稀缺、改扩建破坏传统风貌等问题,外部空间几乎成为了历史街区中仅存的公共空间,极易受到周边居民的私人侵占,而侵占又导致外部空间资源愈发紧张,形成恶性循环。私人侵占现象的屡见不鲜和屡禁不止已严重损害了外部空间的公共性,影响到历史街区的传统格局和风貌,进而威胁到其作为保护对象的核心价值。

研究聚焦北京老城历史街区中私人侵占外部空间现象较为典型地段,通过基于功能、使用权、知觉3个维度的私人侵占现象调研、单维度公共性评价和综合公共性解析,以探讨我国城市公共空间复杂的公共性问题。

2

典型案例中的私人侵占现象调研

北京市西城区上斜街西段延续着居住性的原始功能和生活性的传统胡同风貌,外部空间屡改屡占的现实情况极具代表性,场地内私人侵占的方式多样且典型。研究场地全长约166 m,平均宽度14 m,总面积0.24 ha(图1)。

【文章导读】北京历史街区外部空间公共性的典型案例研究 图1 | 上斜街西段外部空间范围及其基本情况
首先界定“私人侵占”,即通过违背规划长期占据外部空间为个人所有的行为,或以非合法的手段使空间私有化,影响或阻断了他人对外部空间的使用,造成公众对部分外部空间在客观上无法或很难到达,在主观上不敢或不愿靠近的行为。为详细探究上斜街西段的私人侵占现状,调研时进行了全局照相和录像,然后提取侵占外部空间的物品影像,归纳得到机动车、非机动车、私人绿化、建筑垃圾、囤积旧物、生活用品及违章建筑共7类空间侵占物。经CAD落位和统计,受侵占面积累计631.9 m2,占上斜街西段全部外部空间的26.9%(图2)。

【文章导读】北京历史街区外部空间公共性的典型案例研究 图2 | 上斜街西段受私人侵占现状

3

上斜街西段外部空间公共性评价


3.1 功能维度的公共性评价


功能(Function),即在规划设计中,空间被计划的用途和目的。通过收集相关设计资料、对照历年街景图片、走访周边人群与社区,基本可排除现有侵占的影响,还原最初规划设计的各类功能边界。据此将场地划分为车行道、人行道、绿地、集中空地、背街小巷、台阶坡道、院落平台7类,共45个空间单元(图3)。
【文章导读】北京历史街区外部空间公共性的典型案例研究 图3 | 功能维度空间单元划分
为衡量功能维度的空间公共性,以空间设计的功能服务范围为标准,划分公共性程度为一至四级,依次递减:服务城市为一级空间;服务街道为二级空间;服务社区为三级空间;服务住户为四级空间(图4)。

【文章导读】北京历史街区外部空间公共性的典型案例研究 图4 | 功能维度的公共性程度评价


3.2 使用权维度的公共性评价


使用权(Use),即主体使用空间的权利,衡量的是现状私人侵占情况,代表的是非公共行为在空间形成的实际权属表征。通过现场调研,观察场地中外部空间实际侵占情形和定位空间侵占物侵占边界,将场地划分为无侵占空间、微侵占空间、低侵占空间、中侵占空间、高侵占空间、全侵占空间6类,共42个空间单元。定义侵占率为空间侵占物的垂直投影面积占其所在空间单元总面积的百分比。分别对应侵占率的0%~100%(图5)。
【文章导读】北京历史街区外部空间公共性的典型案例研究 图5 | 使用权维度空间单元划分
为衡量使用权维度上斜街外部空间的公共性,以不同空间单元的侵占率为标准,划分公共性程度为一至四级并依次递减:侵占率[0%,25%)为一级空间,公众能够基本完整使用;侵占率[25%,50%)为二级空间,公众能够较好使用;侵占率[50%,75%)为三级空间,公众能够部分使用;侵占率[75%,100%]为四级空间,公众几乎无法使用(图6)。

【文章导读】北京历史街区外部空间公共性的典型案例研究 图6 | 使用权维度的公共性程度评价


3.3 知觉维度的公共性评价


知觉(Perception),即公众对空间中所发生活动的情绪反馈。通过现场调研,综合考虑场地中外部空间的活动类型、活动强度及活动氛围并按照公众情绪反馈的积极程度递减排列,将场地划分成为令人愉悦的空间、令人心安的空间、令人无感的空间、令人困惑的空间、令人不安的空间及不可接近的空间6类,共51个空间单元(图7)。
【文章导读】北京历史街区外部空间公共性的典型案例研究 图7 | 知觉维度空间单元划分
为衡量知觉维度上斜街外部空间的公共性,以公众感知为标准,通过分析公众置身场地空间时表征出的心理、情感及行为特征,划分公共性程度为一至四级并依次递减:一级空间感知为正向情绪;二级空间感知为中性情绪;三级空间感知为负面情绪;四级空间感知为消极情绪(图8)。
【文章导读】北京历史街区外部空间公共性的典型案例研究 图8 | 知觉维度的公共性程度评价

4

上斜街西段外部空间公共性的典型类型归纳

将3个维度的空间单元叠合,重新划分为71个综合空间单元。在此基础上赋值各维度的公共性评价结果,共得到16类综合公共性降序排列的典型外部空间及其基本情况和空间分布(图9)。第1~6类是综合公共性良好的类别,综合维度值为4~6,通常满足以下特点:只满足基本通行需求;实际使用中能够承担必要的环境美化功能和公众活动需求。第7~12类为总体上综合公共性较差的类别,综合维度值为7~9,通常具有以下特点:所处区位给人较强的私密感,难以作为完全公共的空间被使用;承载功能具有可替代性。第13~16类是综合公共性最差的类别,综合维度值为10~12,是对历史街区外部空间公共性危害最大的类型,通常满足以下特点:私人通过完全(或几乎完全)的物理占据使其空间公共性全部丧失。

【文章导读】北京历史街区外部空间公共性的典型案例研究 图9 | 16类典型外部空间的分布情况

5

总结与展望

本文从功能、使用权和知觉3个维度可视化呈现被侵占后的空间公共性,从单一维度和综合维度分别分析了其特征和成因。从3个维度解构公共性,有助于理解历史街区外部空间公共性的本质特征,对比规划空间的原始功能和现状空间的使用情况能反映出真实的社会需求,叠加使用者对空间的主观感受则凸显了公众参与和社会治理在公共空间营造中的重要性。

上斜街西段案例中频繁出现的,居民通过堆放杂物、布置家具、停放私家车、私自搭建违章建筑等行为,试图在狭窄的外部空间中扩大私人活动范围、圈占空间的现象,是我国历史街区外部空间“破窗效应”乃至“公地悲剧”的一个典型缩影。在各户居民对稀缺公共空间资源激烈的争夺战中,有限的公共空间遭到不同程度瓜分,原始的公共功能被瓦解,实际使用功能与设计功能逐渐背道而驰,最终真正具有公共性的外部空间所剩无几,承载历史街区社会生活的空间日益消失,进而导致胡同公共生活的消极化,历史街区失去生命力和魅力。

私有公共空间(Privately Owned Public Space)政策中蕴含的公共空间管理智慧可以借鉴到我国历史街区外部空间中,在面对这些易被侵占的外部空间时,除了每隔几年借力工程强行清退外,多一份让渡部分使用权给对提升公共空间品质(如有益于历史风貌、社区生活、优美绿化、休闲游憩等)有意愿且有可能做出贡献的个人或群体进行自治管理的新思路与可能。此外,整体设计时应尽可能全面地收集居民生活需求,重视公众参与,尽量减少规划功能与居民真实使用诉求之间的潜在矛盾;局部改造时应特别关注边角空间并进行系统规划,尽量降低场地破碎度,避免出现功能意义不明的空间。当然,这样精细化的治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不仅需要正确的理念指导,更需要高素质的基层政府或辅助团队、极细致的前期调研评估和后期跟随调整,可能不少于土建工程和强力清退的精力和费用,但其价值和意义是显而易见的,成果也必将具有更高的韧性和可持续性,应当作为我国未来城市更新中的重要研究和实践方向。

本文撰稿

刘祎绯  宋文龄  周海琴  李书畅  朱晓晨


原文介绍

北京历史街区外部空间公共性的典型案例研究》一文刊载于《城市规划》2024年第1期,第90—101页

【doi】10.11819/cpr20240113a

刘祎绯,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城乡规划系副教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会员,本文通信作者,liuyifeibjfu@qq.com。
宋文龄,东南大学建筑学院硕士研究生。
周海琴,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硕士研究生。
李书畅,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硕士研究生。
朱晓晨,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县陶厂镇人民政府一级科员。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2078040);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8LSC009);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2021SCZ04);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项目(KCSZ23049);北京市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S202010022100)。

【全文下载】文章已在知网发布复制并搜索下方网址,或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即可下载阅读全文。

https://kns.cnki.net/kcms2/article/abstract?v=Y2wviAwYlnJdlNM5MCFxv-9vdZAuV_1fRqyKZZ92RJoOAapnntLLTKx8C7KeVwWUyTXoRhu60dU3gWr0Nn1FaCZkFzCL5DfXoQ3D9cbsm1XwckmaRIjSSEIofvepxz7hO3JJ2bGJ1pM=&uniplatform=NZKPT&language=CHS


欢迎在朋友圈转发,转载请在后台留言

【文章导读】北京历史街区外部空间公共性的典型案例研究







官方投稿网址:http://www.planning.com.cn

微博:http://weibo.com/cityplanningreview
微信号:chengshiguihuazazhi
电子期刊:App Store搜索“城市规划”(支持iPad下载)
国内统一刊号:CN 11-2378/TU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2-1329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推文目的在于信息交流与共享。若有来源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持权属证明与本公众号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文章导读】北京历史街区外部空间公共性的典型案例研究

关注、分享、在看与点赞,让我拥有一个吧~【文章导读】北京历史街区外部空间公共性的典型案例研究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城市规划):【文章导读】北京历史街区外部空间公共性的典型案例研究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