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上海市杨浦区新江湾城街道三门路333弄的锦天园,小区内存有一处荒废绿地,居民迫切期望该绿地能够更新改造。了解到社区居民诉求后,上海分院党支部积极和新江湾城街道政立路第二居民区党总支联系,结合上海市“15分钟社区生活圈”建设,共同开展锦天园社区更新改造项目。

锦天园社区航拍图
图源:自摄
经过十个月的用心打磨,社区一系列消极空间焕新归来,实现高质量的社区健康化改造。2023年12月工程正式竣工,更新后的社区得到全体居民高度好评,新民晚报等媒体相继报道。

锦天园社区更新竣工仪式现场
图源:自摄
项目地址 | 上海市杨浦区新江湾城街道锦天园社区
设计时间 | 2023年3月
建成时间 | 2023年12月
用地面积 | 约12000㎡
项目业主 | 锦天园社区居民
规划团队 | 上海分院党支部
牵头指导 | 桑劲 潘珂 徐樑 郑志毅
设计人员 | 姜智涵 朱哲 陈艺萱 徐云耘 林玉
01
深挖居民需求,调动公众参与热情
锦天园是2011年竣工的军队住房,住户以50岁以上中老年人居多,居民迫切期望对荒野绿地、停车及充电空间、垃圾处理场地、出入口标识及门禁进行全面更新。

社区更新“共绘家园”方案座谈现场
图源:自摄
针对居民期望,街道和设计团队通过现场勘察、走访以及“共绘家园”活动,精心展开了为期一个月的全方位需求调研,聚焦现役、转业、退役军人及其家属,努力满足社区成员的多元期待。

走访踏勘调研社区更新诉求
图源:自摄
02
营造健康环境,荒地改造疗愈花园
在需求调研中,居民对居民楼前荒废11年的绿地改造呼声最高,需求最为迫切。该地块内部留有多处1.7米地基深坑,存在安全隐患,夏季易积水蚊虫较多,同时,场地外围堆放建筑垃圾,影响居民日常观感。

更新前的社区荒地
图源:自摄
社区公共绿地怎么改、如何用,是居民协商讨论最热烈的话题。讨论过程中,居民提出的都市菜园、停车场、社区花园等想法层出不穷。经过多轮线下沟通座谈会及线上意见征询,以“健康社区疗愈花园”为主题的方案通过全体居民认可,随后开始施工建设。

“健康社区疗愈花园”平面方案
图源:自绘
设计团队基于两大健康性策略提出更新方案。
1
策略一:促进健康行为,应对平疫双重场景
平疫结合布置社区内功能。非疫情期间,场地承担居民集会交流、休憩遮阳、遛弯漫步、健身锻炼、儿童玩耍、党建展示等功能。疫情期间,场地可用于健康问诊,成为物资储备及发放场所,核酸检测场地等功能。

图源:自摄
1
策略二:保护易感人群,种植疗愈景观植物
本实践聚焦社区中易感人群,重点调查50岁以上中老年人慢性病种类,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外科手术史、冠心病、呼吸系统疾病等。通过疗愈型景观介入手段,辅助治疗慢性疾病,提供健康生活环境。

图源:自绘
03
党建引领,持续开展社区更新
更新改造过程中,上海分院党支部全程参与,充分发挥青年党员骨干力量,对接居民需求、分享微更新案例、组织公众参与共同缔造,提出前后共六版更新改造方案,设计党建展示牌、景观小品、种植搭配,策划“健健摊玩,康康喜事”社区交往活动。

党建展示牌设计方案
图源:自绘
上海分院党支部联合政立路第二居民区党总支,深入社区服务群众,帮助居民成立自治委员会,申请更新经费,并邀请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刘刚教授,为本项目提供意见指导。

居民自治委员会协商方案施工落地现场
图源:自摄
此外,部队空军房管局及街道党工委为场地施工建设保驾护航,解决社区弱电线路故障,增设4处智能监控设备,帮助施工方改造停车空间,增设军队特色标识牌,参与多轮居民座谈会并提出建议等。

入口新增居民集思的“锦天园”社区名,提高归属感
图源:自摄

完善基础设施,解决刚需难题
图源:自摄
如今,焕然一新的社区花园得到了居民的高度评价。受预算限制,项目将分阶段、分步骤改造,当前已完成社区更新的1.0版本,后续将增设健身设施的2.0版、种植疗愈景观的3.0版。项目将持续升级,不断实现“健康社区疗愈花园”美好愿景。

更新后的社区健身活动区
图源:自摄

更新后的社区集会交流区
图源:自摄
供稿|上海分院
技术审核|总工程师办公室
文字编辑|办公室
推荐阅读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广州市规划院):广规匠红|党建引领缔造“健康社区疗愈花园”,上海分院党支部这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