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学术分享】拆解“破境重圆”,营造历史城区

【学术分享】拆解“破境重圆”,营造历史城区

黄焕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

武汉市规划研究院副院长,

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


从1987年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文化线路宪章提出“历史城区”概念以来,历史城区的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绩,也面临诸多困境。关于历史城区如何“破境重圆”,首先是“破”字,表现在历史空间格局的破碎和历史风貌的湮灭;然后是“境”字,表现在历史城市作为多维的复杂系统,面临着多重困境,有修复肌理格局的空间困境,也有寻找和发现隐藏历史信息的时间困境,还有延续烟火气的人间困境;第三是“重”字,在理想和现实、保护和发展的摇摆和拉扯之间,如何找到平衡;最后是“圆”字,中国古代的都城规划,有天地方圆之数,自成规矩,历史城区如何走出困境走向圆满?这4个字环环相扣提出问题,也引发出对历史城区整体价值的思考。
武汉市致力于历史城区保护更新的实践和探索,其中由政府主导,实施完成度较高的汉口历史风貌区的就是其中范例。贯穿风貌区的百年老街中山大道体现了老汉口历史文化风情,规划秉承“生活因街道更美好”的理念,重新分配路权,变车行优先为步行友好,变交通干道为文化旅游街道。该项目全线实施完成后,获第52届国际城市与区域规划师学会(ISOCARP)规划卓越奖。评审专家认为,规划方法的创新和实施的完成度,对发展中国家的城市更新具有广泛的示范效应。
天声街的改造规划则体现了历史城区保护在小尺度下的范式转型。紧邻大智门火车站和粤汉码头的天声街,始建于1911年,因街上有汉口三大舞台之一的天声舞台而得名。与大尺度的保护更新不同,小街巷的更新需要范式的转型。包括从空间生产到地方营造,从空间设计到制度设计,从成片开发到自主更新。规划从市民熟悉的生活场景“菜市场”入手,变菜市场到复合邻里中心的“菜食场”,实现功能的延展;空间营造上,采用街道趣味化、市井精致化的微改造;交通优化上,打造分时菜场保障慢行空间;动力机制上,从向外借力到内部反哺再到自我造血。

通过实践我们认识到,不同于传统的城市建设,历史城区更新的延续和创新更要关注人的感受空间有广度,结合多重的保护要素,包括文脉、景观、生态、社会网络等各方面;时间有深度,在三维的空间信息上,叠加四维的时间信息,形成历史纵深;人间有温度,通过历史要素的活化,文化场景的构建,对空间权益进行赋能和再分配,体现空间正义。如此,在历史城区的整体保护过程中,理顺时间、空间、人间的对应关系。只有在考虑到人民需求的基础上实施的保护,才能见物又见人,成为属于“人”的历史城区

刊载于《城市规划》杂志
2023年第11期 年会学术对话栏目

   延展阅读   

  • 综合交通枢纽区域的城市设计——记武汉铁路客运枢纽汉口火车站站区综合规划的设计实践

  • 工业遗产研究走向何方——从世界遗产中心收录之近代工业遗产谈起


【学术分享】拆解“破境重圆”,营造历史城区

历史城区如何破境重圆


欢迎在朋友圈转发,转载请在后台留言

【学术分享】拆解“破境重圆”,营造历史城区







官方投稿网址:http://www.planning.com.cn

微博:http://weibo.com/cityplanningreview
微信号:chengshiguihuazazhi
电子期刊:App Store搜索“城市规划”(支持iPad下载)
国内统一刊号:CN 11-2378/TU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2-1329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推文目的在于信息交流与共享。若有来源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持权属证明与本公众号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学术分享】拆解“破境重圆”,营造历史城区

关注、分享、在看与点赞,让我体验一下吧~【学术分享】拆解“破境重圆”,营造历史城区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城市规划):【学术分享】拆解“破境重圆”,营造历史城区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