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3月20日前后,为春分节气,大自然逐渐结束“默片”时代,变得更加有声有色。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春天的风、雷与美食。
本文字数:2407字
阅读时间:8分钟
3月20日前后,为春分节气。从惊蛰的“桃始华,仓庚鸣”,到春分的“一候玄鸟至,二候雷乃发声,三候始电”,大自然逐渐结束“默片”时代,变得更加有声有色。

冬至和夏至的关键字是极与最,春分和秋分的关键字是平与均。春分体现的是“平均主义”。古人说:“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目前,很多国家还都“一刀切”地将春分(昼夜平分日)作为春季的开端,有些国家甚至将其定为新年的起始。
今天一起来了解春天的风、雷与美食。
1
春风与春雷

二月二,龙抬了头,开始忙于行云布雨。雨,渐渐地不再是“沾衣欲湿”的雨,而风更多的是“吹面不寒”的风。“燕子初归风不定,桃花欲动雨频来”,所谓“风不定”,既是指风的激越飞扬,更是指盛行风向尚未确定,风向的顽皮任性。“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春风是世界上最温柔的剪刀。

3月17日,重庆市南川区东城街道永生桥社区村民在平整秧田。春分将至,气温逐渐升高,各地农民积极开展农事活动,田间地头一派忙碌景象。新华社发(瞿明斌摄)
什么是春风?词典是这样解释的:(1)春天的风;(2)比喻恩惠;(3)比喻和悦的神色。
人们意念中的春风,并不是春天所有的风,而是宜人的那部分。春风,应当是和煦、温润的,是可送暖、可化雨、可作为护肤品的风。正如老舍笔下:“所谓春风,似乎应当温柔,轻吻着柳枝,微微吹皱了水面,偷偷地传送花香……”但是,人们意念中的春风,并不等同于春天的风。春天的风,未必很和悦,未必是恩惠。春天的风,也常常是西伯利亚出品,可致冷、可致沙尘、可致倒春寒。春天的风,可能是剪刀,也可能是尖刀。
从气温来看,“春不分不暖,夏不至不热”。春分时节,回暖驶入“快车道”,由春分的“玄鸟至”到清明的“桐始华”,正是一年之中气温攀升速率最快的时期。从最早萌发的柳条,到最后盛开的梨花,这便是春天的历程。
春分二候“雷乃发声”,秋分一候“雷始收声”,古代人发现还可以借助雷声来推测天气。比如“凡雷声响烈者,雨阵虽大而易过,雷声殷殷然响者卒不晴”。如果是响雷,降水凶猛而短促;如果是闷雷,降水和缓但绵延不息。

3月17日,在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区盘江镇河西村桃园基地,果农在果园进行管护作业。新华社发(孙文来摄)
雷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冷、暖空气交战造成的,气象学上称为锋面雷;一种是由于本地冷热不均的热对流,暖空气“内讧”造成的,气象学上称为热雷。锋面雷,往往是先下雨后打雷,冷、暖气团先有小规模接触,后有大规模战事。热雷,大多是先打雷后下雨,对流强盛,积雨云看起来声势很大,但一“亮剑”,“战事”很快就平息了。
2
春分美味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惊蛰过后江南的春笋破土,也称为雷笋。诗意般的杏花春雨时节,其实还偶有寒潮侵袭,为了呵护幼笋,人们会以米糠作为“棉被”,盖在竹林地表,既通风透气,又御寒保暖。敷糠后还要洒水,以调节温湿。温度要拿捏得恰到好处。太暖,笋便只顾拔尖儿,体格不够敦实;太冷,笋就继续冬眠,去睡回笼觉了。
“春江水暖鸭先知”,但与鸭相比,是春江水暖螺先知。因为鸭只是水上“访客”,而螺才是水下“居民”。老话儿说:“清明螺蛳肥如鹅。”春分之后,清明之前,正是螺蛳最肥美的时节。人们也自然不会忘记这些潜水的食材。将捉到的螺蛳置入清水中,养三五天,使其吐尽泥沙。

3月17日,重庆市南川区东城街道永生桥社区村民在平整秧田。新华社发(瞿明斌摄)
《山居四要》曰:“清明前二日,收螺蛳浸水。至清明日,以螺水洒墙壁等处,可绝蜒蚰。水焯之后,葱姜炝锅,快火炒制。”
别说螺蛳之鲜,一闻到葱姜炝锅的味道,胃便苏醒了。
那些生长在田埂边、坡地间、树丛下的各种野菜,更是春天的批量馈赠。人们会准确地辨识,娴熟地采撷,将它们收归厨房。清炒,或者让它们参与拌馅、和面。
一位厨师曾和我聊起他眼中的气候变化:“现在差不多提前一个星期马兰头(初春尝鲜儿的一种野菜)、香椿就进厨房了,而且春茶也大概提前五天,就上菜单了。”可见,在盘中、杯中,我们也能感受到舌尖上的气候变化。
当然,此时的春茶非常金贵。古人说:“养蚕天气,采茶时节。”从初春到晚春,“采茶歌里春光老”,一芽一叶的清香,可以令人们回味很久。
口感更醇厚、价钱更亲民的春茶,要待到谷雨时节。从茶园中采摘的青嫩的芽叶,摊晾之后,经过“杀青”“挥锅”,达到96%的干度,再按“颜值”进行“分晒”。4.2-4.5斤的芽叶,经过妙手炒制,才能成就1斤干茶。
春分,各地相继进入农事繁忙季节,“桑荫种瓜不思晚,也学爷娘忙春分”。白天忙活,晚上也不清闲。

3月17日,广西靖西市禄峒镇农贡村农民在田间劳作(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赵京武摄)
“夜半饭牛呼妇起,明朝种树是春分。”夜里喂牛的时候,还忍不住唤醒老伴,盘算一下春分种树的事。
3
什么是春天?

春天其实有不同的定义,比如“可耕之候”便是春天,比如“桃始华”便是春天。现在气象学上是以平均气温的五天滑动平均序列来衡量的,稳定超过10°C即为入春。但各国的标准不尽相同,比如北欧一些国家将连续七天日平均气温超过10°C定义为夏天。我调侃道:“这明明相当于我们春天的门槛嘛!”对方笑答:“如果按照你们22°C的标准,我们几乎就没有夏天啦!那怎么可以!”
据说在北极圈内的拉普兰德(Lapland),人们将一年划分为八个季节,其中有五个季节与冰雪有关。3—4月还是“带壳的雪季”(crusty snow),表层的冰雪昼融夜冻。只有5月可谓春天,称为“冰融季”(departure of ice),春天的定义和标识便是冰雪消融。

春分时节,春的领地扩大了约115万平方公里。粗略而言,是春天由长江到长城。但到春分结束时,还有约616万平方公里依旧是冬的地盘。冬,在季节版图中仍然处于“控股地位”。夏也不甘寂寞,悄然控制了约7万平方公里的“自留地”。
有时春天早早地攻陷冬的领地,立足未稳,冷空气便大举反攻,于是冬天成功“复辟”。2015年更是在清明时节出现汹涌的倒春寒,令人发出“好不容易熬过了冬天,却差点儿冻死在春天”的感慨。从很多地区入春时间的年代际对比来看,气象意义上的春天确实显著提前了。这或许也在印证着人们常说的气候变化,以北京为例:

短短几十年,北京的入春时间由清明一候,逐步提前到了春分一候,提早了整整一个节气。看来,原有的节气物语和气候谚语也要与时俱进,跟上气候变化的节奏。
本文来源:瞭望智库,摘编自《二十四节气志》(中信出版集团2017年8月出版)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发布的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以任何形式进行牟利。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于第一时间协商版权问题或删除内容。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你可能还想看这些
科普 | 冻雨是什么?遇到冻雨怎么办?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科普 | 公历2024年比农历龙年长12天,为啥?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科普 | 全世界最伟大的北京中轴线,究竟伟大在何处?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中国城市规划):科普 | 今日春分——春色从此分,春意从此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