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国两会,新质生产力成为热度最高的关键词。
政府工作报告中,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被列为今年我国政府工作十大任务之首;两会记者会、开放团组活动、“部长通道”上,多位部委“一把手”、地方大员,从各个侧面对发展新质生产力作出解读;审议讨论中,代表委员结合各自实际畅谈对新质生产力的理解。全国各地在部署2024年发展目标时,纷纷聚焦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密集发力。
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先进生产力,摆脱了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既是国家发展要求,也是各地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的关键所在。从各省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可以发现,多个省份已锚定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开辟新赛道,为高质量发展核心竞争力提前谋划布局。
新兴产业方面。北京提出,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开辟量子、生命科学、6G等未来产业新赛道;河北提出,开展“机器人+”应用行动,壮大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推动北斗规模应用和产业发展,培育电子信息产业新优势;辽宁在人工智能、元宇宙、深海深地开发、增材制造、柔性电子、氢能储能、细胞治疗、生物育种等方面,加快推动技术产品化、产品产业化;上海聚焦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加快建设“(2+2)+(3+6)+(4+5)”现代化产业体系;江苏提出,持续打造“51010”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积极开展省级融合集群试点,大力发展生物制造、智能电网、新能源、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安徽提出,抢占空天信息产业制高点,支持北斗规模化应用和商业卫星研发制造,加强深空互联网、深空遥感等技术研发等。
未来产业方面。山西布局发展高速飞车、绿色氢能、量子信息、前沿材料等未来产业;内蒙古提出,未来产业要聚焦新型储能、氢能、高性能复合材料、高效催化材料、第三代半导体、算力网络、卫星通信导航、生物育种等八大方向;江苏提出,围绕前沿技术、示范企业、科创园区、应用场景、标准规范等展开部署,开辟未来网络、量子、生命科学、氢能和新型储能、深海深地空天等产业新赛道;浙江提出以“一链一策”推动新兴产业提质扩量,前瞻布局一批未来产业,支持杭州、宁波争创未来产业先导区等。
2023年,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销售收入占全部销售收入的比重达12.1%,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展壮大,全年电信业务收入同比增长6.2%。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积极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促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全国多个省市对数字经济的发展部署多项措施,为新质生产力蓄力聚能。
例如, 河北提出实施200个省级工业互联网重点项目,全面推动十万企业上云工程,加快石家庄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建设;推进数字产业化,加快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产业发展,抓好张家口数据中心集群、雄安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打造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京津冀枢纽节点,让数字经济新动能加速释放。
吉林提出,深入实施制造业“智改数转”行动,支持100个以上示范项目,建成30个省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100个省级数字化示范车间;江苏提出,以人工智能全方位赋能新型工业化,积极构建特色化行业大模型,打造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浙江提出,深化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做优做强集成电路、人工智能、高端软件等产业集群;安徽提出,建成全省一体化数据基础平台,加快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芜湖数据中心集群,系统优化算力基础设施布局。
智慧城市是数字经济发展应用的重要场景。为持续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北京提出,完善规划管控、平台支撑、数据治理三大工作体系,拓展“一网通办”应用,深化“一网统管”建设,提升“一网慧治”能力。强化“一数一源一标准”数据治理,在重点领域形成融合应用。
山西提出,实施数智强晋示范工程,推动智慧城市数字底座、产业链工业互联网、医疗影像、气象数据服务等行业云平台建设;宁夏提出,启动宁夏全域智慧管理平台建设,开展5G信号升格专项行动,实现人口密集区5G信号全覆盖;重庆提出,升级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紧扣设施运行、生产生活服务、应急动员等六大板块,开发多跨协同数字化应用场景,构建韧性安全城市体征,推动城市治理“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一网协同”多维融合等。
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细读各省份政府工作报告可以发现:坚持生态优先,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助力碳达峰碳中和,是各省市高质量发展的底色。
生态修复方面。北京提出,谋划推进花园城市建设,开展园林绿化彩化行动,有序推广立体绿化,建成城市绿道150公里,新增无界公园20个,全面塑造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天津提出,持续推进“871”重大生态工程提质建设,有序推进“一环十一园”植物园链建设,新建改造50个“口袋公园”;河北提出,力争生态补水20亿立方米,修复历史遗留矿山4.5万亩,完成营造林600万亩;山西提出持续加强“两山七河五湖”生态修复;辽宁提出,加快采煤沉陷区和抚顺西露天矿、阜新海州露天矿等矿坑综合治理,深入推进废弃矿山复绿行动;上海提出加大力度建设绿色生态空间。持续推进“一江一河一带”建设,推动杨浦滨江中北段、徐汇滨江南延伸段等滨水公共空间贯通开放,加快环城生态公园带建设;安徽提出,完成人工造林25.95万亩,实施10处重要湿地保护修复工程,修复废弃矿山300个以上;青海提出,实施三江源、祁连山、青海湖等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扎实推进湟水山水工程,加强木里矿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后期管护等。
绿色低碳方面。北京提出,加快推广绿色建筑,抓好重点行业绿色化改造,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支持北京绿色交易所建设统一的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河北提出,开展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抓好排污权交易改革,健全降碳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建好雄安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服务场所;山西提出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建设低碳零碳园区;辽宁明确,支持沈阳、大连建设国家碳达峰试点;吉林提出,加强碳市场建设,开展林草碳汇试点,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江苏提出落实好碳达峰碳中和“1+1+N”政策,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推进碳排放权、用能权等市场化交易,创新发展碳市场、绿电市场;浙江提出,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支持省级以上园区开展新一轮循环化改造,建设一批低(零)碳园区、工厂、农场等。
今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年,随着新质生产力的不断优化提速,必将带来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全面变革,为我国高质量发展增添新活力。
国地科技以“北京-广州”双总部战略布局全国,依托 “规划+”“智慧+”双轮驱动,聚焦国土空间规划、自然资源调查评价与利用、土地整治与生态修复、信息化、新测绘、智慧住建等领域,积极投身全国各地高质量发展事业。未来 ,国地科技将与时俱进,不断自我革新,持续致力自然资源理论、方法与应用研究,以及产学研一体化的创新实践,为全国各地发展新质生产力,贡献国地力量。
注:内容整理自全国各地2024政府工作报告。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国地科技):从2024政府工作报告,看各省如何筑基新质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