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福建平潭︱我们日夜躬耕的宝藏遗产地亮相央视时政

福建平潭︱我们日夜躬耕的宝藏遗产地亮相央视时政

点击关注,了解更多行业资讯

福建平潭︱我们日夜躬耕的宝藏遗产地亮相央视时政

导 读

4月9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同来华进行国事访问的密克罗尼西亚联邦总统西米纳举行会谈。习主席说:“……广泛分布于太平洋岛国的南岛语族和福建还是有着渊源关系的,特别是福建的平潭这个地方,当地的壳丘头文化遗址有很多的考古发现,是国际南岛语族研究的一个基地。所以每次我见到太平洋岛国的朋友们,都感到非常亲切。”(文字来源:新华网视频号)


被习主席提到的福建平潭、壳丘头遗址及南岛语族考古研究基地,与清华同衡有着不小的渊源。自2017年起,同衡遗产保护团队实施创新工作室配合平潭综合实验区开展了《平潭综合实验区文物保护总体规划》《平潭南岛语族基地项目总体策划与景观提升概念方案》《平潭海坛海峡水下遗址保护规划》《海坛海峡水下考古遗址博物馆概念设计》等一系列文物保护利用设计工作。


1

区域文物保护总体规划的探索

——平潭综合实验区文物保护总体规划

《平潭综合实验区文物保护总体规划》以实验区全域6460平方公里为规划范围,涉及各级文物资源227处,范围广、资源多。

福建平潭︱我们日夜躬耕的宝藏遗产地亮相央视时政

平潭综合实验区文物资源分布图


  • 价值梳理,深挖文物资源背后的文化底蕴

确立史前文化、海洋文化、乡俗文化、红色文化、名人文化5大文化价值主题及11项子主题,理清文物资源价值特征。

福建平潭︱我们日夜躬耕的宝藏遗产地亮相央视时政

平潭综合实验区文物资源分类梳理

福建平潭︱我们日夜躬耕的宝藏遗产地亮相央视时政

平潭综合实验区文物图


  • 多规合一,构建数字化文物保护管理体系

深度对接国土空间规划,形成文物本体、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多线矢量化与全域一张图,全面接入全区时空信息云服务平台,实现实时保护,动态监管。

福建平潭︱我们日夜躬耕的宝藏遗产地亮相央视时政

时空信息云服务平台截图

福建平潭︱我们日夜躬耕的宝藏遗产地亮相央视时政

文物保护平台-安全在线监管系统


  • “文物身份证”,全面系统的文物档案库

针对低等级文物点、离岛地区文物点文物信息不健全、文物点位不明确等情况,打造每一处文物的“身份证”,形成全要素文物档案。

福建平潭︱我们日夜躬耕的宝藏遗产地亮相央视时政

平潭综合实验区文物身份证


2

文化景观营造

——国际南岛语族考古研究基地

总体策划与景观提升方案

国际南岛语族考古研究基地是壳丘头考古遗址公园的重要组团,项目立足国际南岛语族考古研究基地建设现状,针对首开区范围,进行总体发展定位与文化业态产品策划,设计文化形象IP,并提出重要景观节点提升方案。

福建平潭︱我们日夜躬耕的宝藏遗产地亮相央视时政

南岛语族考古基地IP设计——南岛语族小王子


  • “风之路”,主要文化游线策划

以公园入口至考古研究基地道路为主游线,设置入口雕塑、夏威夷木屋、南岛语族迁徙雕塑墙等节点,策划服饰体验、歌舞演艺、非遗文创等活动,引导游客体验南岛语族六千年前的原始迁移之路。

福建平潭︱我们日夜躬耕的宝藏遗产地亮相央视时政

南岛语族考古研究基地游线设计

福建平潭︱我们日夜躬耕的宝藏遗产地亮相央视时政

南岛语族考古研究基地文化策划


  • IP设计,特色形象符号打造

对壳丘头遗址、南岛语族文化进行价值分析,提炼出具有代表性的具象文化符号,设计基地logo,打造IP人物形象——南岛语族小王子,并应用到实际场景中。

福建平潭︱我们日夜躬耕的宝藏遗产地亮相央视时政

南岛语族基地logo设计

福建平潭︱我们日夜躬耕的宝藏遗产地亮相央视时政

南岛语族基地Logo运用场景

福建平潭︱我们日夜躬耕的宝藏遗产地亮相央视时政

入口广场景观提升与AR互动体验设计


  • 景观提升,可观可览的文化场景营造

将南岛语族文化元素融入考古研究基地首开区景观绿化提升中,通过文化场景营造,在基地环境整治的同时,全面展示南岛语族文化内涵。

福建平潭︱我们日夜躬耕的宝藏遗产地亮相央视时政

龟山遗址考古展示大棚立面提升

福建平潭︱我们日夜躬耕的宝藏遗产地亮相央视时政

台湾广场景观提升效果图

福建平潭︱我们日夜躬耕的宝藏遗产地亮相央视时政

入口文化广场效果图

福建平潭︱我们日夜躬耕的宝藏遗产地亮相央视时政

花海公园设计效果图


3

水下规划创新探索

——平潭海坛海峡水下遗址保护规划

水下遗址保护规划工作内容上与传统的陆上埋藏遗址规划有显著区别,项目在价值评估、专项评估、区划划定与保护措施、水下文物管理等方面均进行创新探索,提出切实可行的规划方案,成为水下文物保护规划的重要案例。


  • 多维视角,全新的文物评估体系

由于水下环境复杂、遗产保存面临多重挑战,规划从多角度对水下遗产保存现状及安全威胁因素展开评估。

福建平潭︱我们日夜躬耕的宝藏遗产地亮相央视时政

海坛海峡海洋环境评估


  • 科技保护,多方案防护监测系统

针对水下遗址特殊性,综合参考多部法律、法规,形成兼容性保护管理规定,制定出水文物保护措施、应用成熟的科技手段加强安防与监测预警系统。

福建平潭︱我们日夜躬耕的宝藏遗产地亮相央视时政

海坛海峡保护区划管理规定

福建平潭︱我们日夜躬耕的宝藏遗产地亮相央视时政

海坛海峡出水文物保护措施

福建平潭︱我们日夜躬耕的宝藏遗产地亮相央视时政

海坛海峡水下文物的安防与监测


  • 分类展示,水下遗址价值全方位呈现

海坛海峡水下遗址点众多,分布分散,为平衡文物本体保护和展示阐释效果,规划提出水下遗址展示和陆上相关遗址展示两种展示方式,及模拟水下遗址环境、复原沉船遗址原始状态等具体措施。

福建平潭︱我们日夜躬耕的宝藏遗产地亮相央视时政

海坛海峡水下文物展示规划图


4

连接大地与海洋的建筑

——海坛海峡水下遗址博物馆概念设计

  • 场地设计创新,海陆地块的整合利用

水下博物馆整合了场地桥梁两侧的不同地块,上游B区博物馆代表大地,延伸至海中的A区建筑诠释海洋,形成大地与海洋的连接,使基地成为结合展示、科研、游憩、教育为一体的多功能片区。

福建平潭︱我们日夜躬耕的宝藏遗产地亮相央视时政

海坛海峡水下遗址博物馆鸟瞰图

福建平潭︱我们日夜躬耕的宝藏遗产地亮相央视时政

海坛海峡水下遗址博物馆总平面图


  • 设计结合自然,诠释水域浸染主题

A区岛屿尖端博物馆设计以水为源,结合自然材质阐释了水的流动、剔透和反射,诠释了水域浸染的主题理念。建筑B区水下考古遗址博物馆屋顶采用独具特色的大型庭院设计,屋顶与光合植被紧密切合,形状起伏拟喻波澜壮阔的海洋。

福建平潭︱我们日夜躬耕的宝藏遗产地亮相央视时政

建筑A区效果图

福建平潭︱我们日夜躬耕的宝藏遗产地亮相央视时政

建筑B区效果图


5

展  望

未来,清华同衡遗产保护团队实施创新工作室将继续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在福建平潭的文化遗产保护与活化利用领域持续贡献同衡力量。



相关链接

历史文化遗产协同保护的思考

福建遗产・同衡守护 | 我们跨过山和大海,只为找到你——平潭综合实验区文物保护总体规划·调研工作


编辑/排版|王淑芸

封面图/图片|央视时政

供稿|清华同衡 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分院 实施创新工作室

福建平潭︱我们日夜躬耕的宝藏遗产地亮相央视时政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清华同衡规划播报):福建平潭︱我们日夜躬耕的宝藏遗产地亮相央视时政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