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白城市财政的基本运作方式以及它跟城市规划之间的关系,对于帮助理解过去几十年来所看到的很多城市规划的现象,更好地理解在新的财政形势下,城市规划、城市建设会怎么转向,是非常有帮助的。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城市规划和城市财政之间的关系是心照不宣的。快速的城市化、人口的红利、全球化的大环境、工业化的快速度,再加上我们的土地制度,给城市政府带来了非常强的土地融资能力,带来了宽松的城市财政环境,给地方决策者提供了很大的自由发挥空间。很多城市建设的项目似乎是在一个假设下推进的:无需详细的计算,项目建成之后接下来的财税收入是足够偿还债务的。这是一段城市规划和城市财政的蜜月期。城市化速度的放缓意味着转折的到来。林肯中心刚刚在北大成立的时候,就开始呼吁学界和业界关注城市规划和城市财政之间的关系。当然,惯性的做法很难在短期内改变,直至最近一两年潜在的问题彻底暴露出来。三四线城市里今天有大量的闲置产业园和住房,而且很难看到短期内消化这些过度供给的可能性;与之对应的是大量显性或隐性的债务。
在城市财政成为城市规划的硬约束的情况下,城市规划的工作难以避免加入更多的财政考量,要求规划师与设计师们多算账。这里的难点也许不是如何在技术层面处理这些计算,而是规划决策所具有的多目标特色。因为这里不仅仅有建设项目的账,还有城市经济的账,还有社会与生态环境方面的账。决策者究竟怎么选择,取决于他关注的是哪一本账。通常情况下,项目的账容易让步于经济的账或者政治的账,长期的账容易让步于短期的账。所以,合适的决策程序显得非常重要,没有它,算得再仔细的账也难以真正发挥作用,实践工作中就会缺乏动力去仔细算账。
适应新的社会需求,城市规划的教育要注入更多的城市财政、公共财政相关的内容。要在理论上、概念上、方法上熟识城市财政相关的知识和分析技能。碰上具体的规划情景时,要大概知道不同的选择可能带来的不同的财政影响。了解一些经济分析、财务分析、投融资分析的基本知识也很有必要。
规划学会是一个非常好的知识分享的平台,希望今天这样的交流机会能够长效化,在每年的规划年会上都有类似的话题得以讨论。在条件成熟的时候,也可以考虑成立专注于城市规划与城市财政的学会分会。
2023年第12期 年会学术对话栏目
延展阅读
-
交通需求管理的通勤福利效应——以“禁摩限电”为例
-
微观权力视角下交通商业综合体的空间生产——以广州新塘站-凯达尔交通商业综合体为例
-
跨体制交通基础设施规划:港珠澳大桥规划困境与制度协调
-
均等化视角下深圳基础教育资源可及性评价
-
社会公平视角下深圳公园绿地可达性研究

官方投稿网址:http://www.planning.com.cn
微博:http://weibo.com/cityplanningreview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推文目的在于信息交流与共享。若有来源误注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持权属证明与本公众号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关注、分享、在看与点赞,让我体验一下吧~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城市规划):【学术分享】城市财政显性约束下的城市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