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建筑遗产》2023年第4期(总第32期)新刊导览

《建筑遗产》2023年第4期(总第32期)新刊导览



《建筑遗产》2023年第4期(总第32期)新刊导览


编者的话

本期《研究聚焦》以传统聚落结构为主题。传统聚落结构既包括其各物质空间要素之间的层级关系,也离不开其所承载的社会生活的结构。潘莹、白佳钰、施瑛的《社区结构视角下潮汕游神赛会空间特征与形成机制研究》考察了广东潮汕地区不同社区结构的聚落游神空间特征的差异和其背后共通的社区结构影响机制,认为其反映了组织者对本社区结构的空间化认知。张宝庆、张淄赫、艾热提·如则的《从漂至聚,由牧而惠——新疆天山北麓哈萨克族乡村聚落形态特征与类型分析》对新疆天山北麓的哈萨克族乡村聚落的结构特征及类型进行了分析。李军环、张耀珑的《基于图式语言理论的马尔康市嘉绒藏族聚落空间研究——以直波、松岗、代基为例》则用景观图式语言理论分析了马尔康市嘉绒藏族的聚落空间结构。

在《理论与历史》栏目中,张晓薇、李久君的《赣东闽北地域空间演变兼建筑遗存的斗栱技艺浅析——基于我国古代移民沿“分水关-杉关”关带迁徙入闽的视野》从移民学视角讨论赣东闽北地域关带沿线的空间节点、城乡建筑遗存及其关联,并考证了与之相关的斗栱技艺源流问题。李丽、李库的《内蒙古自治区兴源寺大经堂彩画的地域性研究——以特征和演化为核心》探讨内蒙古自治区兴源寺大经堂彩画的地域特征及其演化机制。张化的《潘世义还是邬达克——上海息焉堂设计师疑案解析》综合运用档案材料和访谈、实地调研等研究方法,试图解答由来已久的上海焉息堂的设计者争议,得出焉息堂由潘世义设计及监造,而邬达克在国民政府建筑师制度变更的特殊情况下挂名领取了营造执照的结论。傅力、董芊里、张青萍的《江南园林假山遗产病害分类研究》对江南园林假山的病害分类做了探讨。俞莉娜的《日本<营造法式>研究史述要》对近代以来《营造法式》在日本的研究史进行了综述。

本期《沃菲尔德风土图记》使用詹姆斯·沃菲尔德的摄影作品,聚焦于时尚变化及其沉积如何塑造大都会各自的独特气质,试图寻找大都会在走马灯似的时尚变幻中相对稳定的要素。

在《案例解析》中,姚伊迪、黄杰的《原国立中山大学体育馆的改易及保护再利用反思》对1936年竣工、现在位于华南理工大学五山校区的近代建筑遗产国立中山大学体育馆在20世纪50年代、80年代及21世纪的三次改易和再利用进行梳理和反思。王诗若的《中国古建筑木结构病损分类研究——以贵州增盈鼓楼为例》试图通过贵州从江县增盈鼓楼案例探讨古建筑木结构病损分类问题。

本期《访谈》栏目刊登了江嘉玮博士与陆少波建筑师的对话《太湖流域风土研究与设计的住宅视角:以常熟为例》,讨论常熟的聚落肌理以及住宅类型,重点关注其富于特色的灶间空间,以及陆少波建筑师对老家自宅和院子翻新改造的项目“灶间之家”,对日常生活细节中呈现的“风土”予以关注。

本期责任编辑:祝东海 刘涤宇

目次


研究聚焦


001   社区结构视角下潮汕游神赛会空间特征与形成机制研究

潘莹 白佳钰 施瑛


010   从漂至聚,由牧而惠——新疆天山北麓哈萨克族乡村聚落形态特征与类型分析

张宝庆 张淄赫 艾热提·如则


018   基于图式语言理论的马尔康市嘉绒藏族聚落空间研究——以直波、松岗、代基为例

李军环 张耀珑



理论与历史


025   赣东闽北地域空间演变兼建筑遗存的斗栱技艺浅析——基于我国古代移民沿“分水关 – 杉关”关带迁徙入闽的视野

张晓薇 李久君


032   内蒙古自治区兴源寺大经堂彩画的地域性研究——以特征和演化为核心

李丽 李库


042   潘世义还是邬达克——上海息焉堂设计师疑案解析

张化


052   江南园林假山遗产病害分类研究

傅力 董芊里 张青萍


059   日本《营造法式》研究史述要

俞莉娜



遗产图说

071  沃菲尔德风土图记XXXII 大都会风土,或时尚的沉积

刘涤宇 陈弓 / [美] 詹姆斯·沃菲尔德 摄影 / 宋正华 李梅 译



案例解析

083   原国立中山大学体育馆的改易及保护再利用反思

姚伊迪 黄杰


092   中国古建筑木结构病损分类研究——以贵州增盈鼓楼为例

王诗若



访谈

102   太湖流域风土研究与设计的住宅视角:以常熟为例

江嘉玮 陆少波



简讯114


101   来稿须知




欢迎关注《建筑遗产》2023年第4期

(总第32期

本期责任编辑:祝东海 刘涤宇


※ 官方微店有售 ※

《建筑遗产》2023年第4期(总第32期)新刊导览


建筑遗产学刊(公众号)

微信平台:jzyc_ha(微信号)

官方网站:

https://jianzhuyichan.tongji.edu.cn/

《建筑遗产》2023年第4期(总第32期)新刊导览

《建筑遗产》学刊创刊于2016年,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同济大学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是我国历史建成物及其环境研究、保护与再生领域的第一本大型综合性专业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

本刊公众号将继续秉承增强公众文化遗产保护理念,推进城乡文化资源整合利用的核心价值,以进一步提高公众普及度、学科引领性、专业渗透力为目标,不断带来一系列专业、优质的人文暖身阅读。

《建筑遗产》2023年第4期(总第32期)新刊导览
《建筑遗产》2023年第4期(总第32期)新刊导览
《建筑遗产》2023年第4期(总第32期)新刊导览
《建筑遗产》2023年第4期(总第32期)新刊导览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建筑遗产学刊”官网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建筑遗产学刊):《建筑遗产》2023年第4期(总第32期)新刊导览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