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地貌类型多样,地质构造复杂,特别是在梅汛期和台汛期降雨较为集中,极易引发各类突发性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有哪些?
常见的地质灾害
一、
崩塌:指较陡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或沟谷)的地质现象。

1、 崩塌的形成原因是什么?
地震、强降雨、融雪、雷击、河流冲刷、浸泡等。
2、崩塌有什么预兆?
3、遇见崩塌如何避险?
(1)经过危险路段时,要留意警示标志,快速通过,不作停留。行车中遭遇崩塌,保持冷静,迅速离开有斜坡的路段。
(2)去山地户外游玩时,不能攀登危岩,要选择平整的高地作为营地。切忌在沟道、沟口或低缓的沟岸处露营,应避开沟道弯曲的凹岸或地方狭小的凸岸。
(3)大雨或连阴雨后,不要在山谷内停留;遇陡崖掉土块或石块,或观察到大石块摇摇欲坠,务必绕行;位于崩塌体下方时,须迅速向两边逃生。
二、
滑坡: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雨水浸泡、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

1、为什么会发生滑坡?
岩土结构松散,抗风化能力差,山体坡度在10°~45°之间,地下水活动等是滑坡形成的内在因素。
主要有自然(地震、降雨和融雪、地表水的冲刷和浸泡、河流等地表水体对斜坡坡脚的不断冲刷等)和人为(开挖坡脚、蓄水排水、堆填加载、劈山放炮和滥砍滥伐等)两类因素。
2、滑坡发生前有哪些征兆?
(1)在滑坡前缘坡脚处,堵塞多年泉水有复活现象,或者出现泉水(井水)突然干枯,井、泉水位突变或混浊等类似的异常现象。
3、遇到滑坡怎么办?
(2)迅速环顾四周,向较为安全的地段撤离。一般除高速滑坡外,只要行动迅速,都有可能逃离危险区段。跑离时,不要沿滑坡体滑动方向跑,应向滑坡体两侧跑。
(3)确保安全同时,尽量靠近原居住处,且交通、水、电越便利越好,切忌不知所措,随滑坡滚动。
(4)滑坡停止后,不要立刻回家察看,因为滑坡会连续发生,贸然行动可能遭遇第二次滑坡的侵害。只有当滑坡灾害远离自家房屋,且确认安全后,方可进入。
转载:浙江自然资源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杭州规划和自然资源):干货!这些地质灾害防治科普知识,你需要知道(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