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震伟
同济大学党委副书记,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小城镇规划分会主任委员
在多年村镇领域的研究中,我始终坚持一个研究导向,就是如何识别乡村的人和地,以及在背后支撑它们发展的那些要素流动问题。“十三五”期间,北京大学承担“县域村镇空间发展智能化管控和功能提升规划技术”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我们在其中承担与村镇规模结构规划和优化相关的一个课题,主要工作就是围绕“人”的要素在当前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下是怎么流动的、有什么特征、是什么规律,以及如何识别这种规律等这些问题展开研究,目的是为合理预测乡村人口规模和推动乡村土地、产业及设施等要素的配置与联动提供科学依据。最终的落脚点则是推动人、地、业、村的协调发展,去实现乡村的效能提升,让乡村更美好。这也使得整个研究工作切实的回归到一个定位,即在整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及治理体系当中如何去发挥乡村的作用。
刊载于《城市规划》杂志
延展阅读
-
电子商务诱致下的乡村产业非正规化现象解析——基于空间需求与供给的视角
-
新时代规划教育趋势与未来(点击标题阅读)
-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对国土空间演进的影响(点击标题阅读)
-
诱致性制度变迁下的村庄要素配置机制研究——基于长三角的案例分析(点击标题阅读)
-
“美丽发展”新语境下城市规划的政策路径转型——基于杭州实践的思考

乡村人居空间转型与重构
官方投稿网址:http://www.planning.com.cn

关注、分享、在看与点赞,让我体验一下吧~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城市规划):【学术分享】以“小切口、大战略”思维来研究乡村转型重构与效能提升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