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规划伴行、大爱永恒——中规院人北川5•12抗震救灾十六周年纪念与回顾

规划伴行、大爱永恒——中规院人北川5•12抗震救灾十六周年纪念与回顾北川县城重建历程

16年前的5月12日,发生了震惊世界的汶川特大地震,北川作为极重灾区,是地震中唯一因遭到毁灭性破坏而需要整体搬迁的县级城市。历经三年灾后重建和十多年的有序发展,北川新县城已是一座功能齐备、特色突出、羌韵悠扬的美丽家园,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各族群众安居乐业,“再造一个新北川”终于由中央和国家的指示变为了现实。如今的北川新县城既是一座城,一座记载着抗震救灾精神的大爱之城、弘扬羌族文化的魅力之城、市民安居乐业的活力之城;也成为一处拥有禹羌文化特色的景区——它是全国为数不多的以城市为主要载体的5A级旅游景区,见证着浴火重生的北川新貌。回顾历程,北川新县城已全面实现了“安全、宜居、特色、繁荣、和谐、文明”的建设目标。
在北川重建16周年纪念日到来之际,也值中规院建院70周年之际,我们采访了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总规划师朱子瑜先生,请他理性地回顾、总结十六年的北川灾后重建实践经验,让我们从字里行间去感受规划人坚韧、执着的坚持,科学认真的态度和敬业奉献的精神。

规划伴行、大爱永恒——中规院人北川5•12抗震救灾十六周年纪念与回顾
朱子瑜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总规划师
China-Up:北川新县城灾后重建已经十六年了,新县城的建成效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有哪些规划技术方法值得总结?
作为北川灾后重建的亲历者,新县城的建成效果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可,我也倍感欣慰。新县城的规划技术方法我们一直在总结中,核心就是城市设计引领,通过“用设计做规划、管建设、促管理”,并将其贯穿到整个灾后重建过程及后续城市发展中。
首先,在设计中关注城市格局与自然山水的协调。例如在新县城的整体布局中,我们借景周边丰富的山水自然资源,借势周边山形,梳理内部水系,形成山环丘融、四水分城的整体空间格局;合理布局城市公园绿地,“300米进公园”覆盖率达90%以上,开窗看景,出门见绿;采用整体舒展的城市轮廓,韵律起伏的街区形态和高低错落的建筑组合,塑造城景融合、富有变化的城市空间形态,实现“城在山水间,家在公园中”的诗意栖居。

规划伴行、大爱永恒——中规院人北川5•12抗震救灾十六周年纪念与回顾整体舒展的城市轮廓

规划伴行、大爱永恒——中规院人北川5•12抗震救灾十六周年纪念与回顾山水融城的整体城市格局

规划伴行、大爱永恒——中规院人北川5•12抗震救灾十六周年纪念与回顾高低错落的建筑组合

新县城率先采用“窄路密网”和“混合开放”的街区开发模式,形成紧凑高效、尺度宜人的功能布局。
北川是全国唯一的羌族自治县,当地建筑具有鲜明的羌族建筑风貌特色。在新县城的规划中,我们明确了“以羌为主、融合创新”的风貌定位,并采用分区、分类的风貌引导管控方法,在羌式建筑的风格基调基础上,形成原生羌风、传承羌风与现代羌风三种风格类型,并运用在建筑、园林景观、市政道路等设计中,实现“现代羌城”的整体风貌意象。

规划伴行、大爱永恒——中规院人北川5•12抗震救灾十六周年纪念与回顾北川文化中心

规划伴行、大爱永恒——中规院人北川5•12抗震救灾十六周年纪念与回顾北川特色步行街

规划伴行、大爱永恒——中规院人北川5•12抗震救灾十六周年纪念与回顾北川居住区

新县城虽是异地重建,但北川乡愁记忆要传承,抗震精神应弘扬。通过保护利用场地内的古桥、民居、工业遗存、鱼塘等遗存,延用老县城的重要地名、路名,塑造以“静思”、“英雄”和“幸福”为主题的抗震纪念园,讲述“牢记历史,面向未来”的北川涅槃重生的“中国故事”。

规划伴行、大爱永恒——中规院人北川5•12抗震救灾十六周年纪念与回顾北川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利用

规划伴行、大爱永恒——中规院人北川5•12抗震救灾十六周年纪念与回顾北川抗震纪念园

2015年底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中提出的“空间立体性、平面协调性、风貌整体性和文脉延续性”,恰是新时期城市高品质建设的重要标准。

朱子瑜:北川新县城灾后重建规划设计及实施讲座金句集锦>>>

规划伴行、大爱永恒——中规院人北川5•12抗震救灾十六周年纪念与回顾任总理温家宝接见中规院北川重建前线指挥部成员

China-Up:在规划管理和实施机制方面有哪些举措保障了北川的“一张蓝图干到底”?
为确保规划实施不走样,除规划技术突破外,我们创新了工作机制,设立中规院北川新县城规划工作前线指挥部,建立了“技术协调一个漏斗,规划实施一个龙头”的规划技术协调管理机制,为科学决策提供技术支撑,为建设实施搭建管理平台。

规划伴行、大爱永恒——中规院人北川5•12抗震救灾十六周年纪念与回顾

“一个漏斗+一个龙头”的中规院规划技术机制

充分发挥城市设计在技术方法、管控指引、建设统筹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对于常规项目,明确设计审查管理制度,实现建设项目从可行性研究、规划选址,到方案征集任务书编制、中期交流、设计评审、设计深化交流等全过程的服务与跟踪;对于重点项目,优化设计服务模式,通过工作坊、研讨会、汇报会等多种形式达成共识,推进方案完善并最终实施。

规划伴行、大爱永恒——中规院人北川5•12抗震救灾十六周年纪念与回顾北川气象局的方案优化历程

灾后重建虽已完成,但城市发展仍在持续,中规院团队继续以“技术协调一个漏斗,规划实施一个龙头”的角色,在规划完善、技术审查和重点地区城市设计优化等方面开展大量服务工作,真正实现“一张蓝图干到底”。

规划伴行、大爱永恒——中规院人北川5•12抗震救灾十六周年纪念与回顾北川某项目原方案及优化方案

规划伴行、大爱永恒——中规院人北川5•12抗震救灾十六周年纪念与回顾中规作品之一·北川安和塔.

规划伴行、大爱永恒——中规院人北川5•12抗震救灾十六周年纪念与回顾中规作品之一·北川大禹纪念馆效果图

总之,北川新县城的成功既有规划技术方法的突破,更有工作机制的创新。我们希望北川的建设经验可以更好的被推广,成为我国小城镇建设的一个范本,也为我们国家城市设计制度体系创新提供有益借鉴。最后在北川灾后重建十六年之际,祝愿北川的明天会更好!




中规院整体投入与主要成果


230人,13000人日


各类规划和研究30项

施工设计11项


协助完成建筑规模180万平方米

道路65公里

绿地200公顷


中规院前线指挥部主要工作成果


出具项目设计任务书55项

独立发出工作联系单133份

与北川工程建设指挥部联合发出工作联系单28份

出具项目设计方案许可56份

出具用地红线确认函15份

项目梳理工作中整理相关依据文件88份

出具建筑放线图审意见45份

出具建筑方案初审意见30份

出具建筑施工图汇审意见100份


北川重生 大爱永恒——纪念5•12汶川地震十周年宣传片>>>


纪念5•12汶川地震十周年•北川重生 大爱永恒——中规院人北川十年回顾

规划伴行、大爱永恒——中规院人北川5•12抗震救灾十六周年纪念与回顾

规划伴行、大爱永恒——中规院人北川5•12抗震救灾十六周年纪念与回顾

北川十年,重建专家再聚首

规划伴行、大爱永恒——中规院人北川5•12抗震救灾十六周年纪念与回顾

规划伴行、大爱永恒——中规院人北川5•12抗震救灾十六周年纪念与回顾

China-Up人物专访:李晓江:用责任和理想营建人民美好家园——中规院人北川十年回顾与思考

规划伴行、大爱永恒——中规院人北川5•12抗震救灾十六周年纪念与回顾

规划伴行、大爱永恒——中规院人北川5•12抗震救灾十六周年纪念与回顾

朱子瑜:“一张蓝图干到底”:明方向 转理念 善规划

规划伴行、大爱永恒——中规院人北川5•12抗震救灾十六周年纪念与回顾

规划伴行、大爱永恒——中规院人北川5•12抗震救灾十六周年纪念与回顾

朱子瑜: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县城营建探索

规划伴行、大爱永恒——中规院人北川5•12抗震救灾十六周年纪念与回顾

规划伴行、大爱永恒——中规院人北川5•12抗震救灾十六周年纪念与回顾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规划中国):规划伴行、大爱永恒——中规院人北川5•12抗震救灾十六周年纪念与回顾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