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了推动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增强历史文化资源展示水平,讲好老城故事,让历史文化“活”起来,“北京印迹”平台特别开展第五届“文化探访路”系列活动。
通过专家带领公众一起探访城市空间、探索历史文化,以沉浸式、体验式的活动方式,为公众提供历史寻迹、文化探访的特色体验,让公众在漫步城市的过程中了解历史文化及其价值意义,提高保护意识,增强文化自信。

在通州这片承载着未来梦想的热土上,
规划的笔触正描绘着
城市副中心的宏伟画卷。
一场关于艺术、知识与历史的探索之旅
正静候知音,
请随我们加入
“北京印迹·文化探访路”活动,
在古运河畔探索规划与建筑的奥秘,
在空间的跨越与时光的穿梭中,
共同寻找属于这个时代的文化印迹。

第五届“北京印迹·文化探访路”第三站,
让我们一起探访,
副中心三大文化建筑,
见证规划之妙,感受文化之美。

踏入北京艺术中心这座“文化粮仓”,
传统演艺与创新活动相互交织,
复合功能的建筑空间
点亮艺术火花,
在文化的殿堂里涌现更多创意。

转身沉浸于“森林书苑”城市图书馆,
“银杏谷”与“书山”共同构成了
诗意书香之地,
在副中心的规划蓝图中熠熠生辉,
智慧化服务打造“知识山丘”,
每一颗求知的心灵
在书页间轻盈起舞。

漫步至“运河之舟”大运河博物馆,
领略运河沿线的丰富历史文化遗产,
聆听千年的水声潺潺,
追溯文化的源远流长,
在古韵今风的交响中
感受城市副中心
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生动注脚。

本次文化探访路活动,
您将跟随专家的讲解,
洞察科技与美学的巧妙融合,
发现规划与建筑的精美设计,
触摸运河沿岸的历史温度,
探索公共空间的艺术杰作。

【活动时间】
5月19日(周日)14:00-16:00
【讲解嘉宾】
于润东
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助理、
详细规划与实施分院院长、
城市副中心分院副院长,
城市绿心项目负责人、责任规划师
【集中探访路线】
北京艺术中心→北京城市图书馆→北京大运河博物馆
【探访时长】
约2小时(全程步行)
【报名方式】
扫描下方二维码,
即可免费报名参加!

名额有限,先到先得!
(截止时间5月16日12:00)
招募人群:年满12周岁以上
招募人数:20人
【报名须知】
1.如您报名成功,工作人员将邀请您加入微信活动群,并通知提醒相关注意事项,请注意查看群消息,并及时确认回复。如您因任何突发状况无法到场参与活动,请提前联系工作人员取消报名。
2.如因大风下雨恶劣天气等不可抗因素,导致活动不能如期进行,我们将对活动时间行程进行调整,并第一时间通知报名人员。
3.参加活动需提供参与者的真实姓名、身份证号及联系电话,用于购买保险。
4.天气较为炎热,现场提供帽子、瓶装水;活动现场需步行,建议穿舒适的鞋子和便于行动的户外防晒服装,携带必要的身份证件等,少负重。
5.现场准备有肠胃疾病药、创可贴等,需要时请及时向工作人员领取;如遇突发疾病应第一时间联系工作人员。
6.活动期间将全程进行拍摄,产生的照片、视频等影像版权归“北京印迹”编辑部所有,将用于后续网络传播或出版印刷等,报名参与即视同认可本要求。
相关阅读
小印问答丨大运河与北京有哪些关联?
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文化建筑 今起向公众开放!
一图读懂大运河文化带上的历史遗迹
文化探访路 | 古河新生,北京与大运河的不解之缘
北京印迹上线!北京老城历史文化信息一键可查!“图观北京”测绘地理信息展同期开展
古都北京的正确打开方式是……
您与京城,一“码”之隔!
”

关注“北京印迹”平台
体验解锁京城新方式
“北京印迹”是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的公众宣传平台,由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主办,市测绘院和清华同衡规划院提供技术和专业支持,光明网提供运营和推广支持,集合广泛的社会力量,打造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空间资源平台和专业全媒平台。
“北京印迹”是全面地向公众开放北京老城历史文化资源的一次尝试,系统梳理和采集了北京老城18大类、73小类历史文化资源3万余条。以北京印迹网站为基础,拓展建设北京印迹新媒体矩阵以及线下文化活动,覆盖线上线下多种传播渠道,将成为北京开展名城保护和公众了解北京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
“北京印迹”力争将历史文化深度融入城市规划建设发展之中,让更多的人了解北京、热爱北京、保护北京、发展北京,一起擦亮古都北京的金名片!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北京印迹 inBeijing):文化探访路丨运河故道感知规划魅力——寻访副中心三大文化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