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
2024年专业实习考察系列报道

齐鲁文化考察:安丘探古迹
马奔宇
2024年4月28日一早,我们自潍坊市区驱车一个半小时,便到达今日第一个目的地——安丘市博物馆。博物馆隐藏在不起眼的街巷里,距离大门内约二十米是一栋略有古意的两层小楼,二层檐下嵌匾书写“安丘县博物馆”六字——听工作人员讲,这栋楼建于1980年代末,因建筑安全等原因已难以陈列馆藏文物,故并无常设展览。
无需安检、查票,亦无人过问,我们二十余人便拥进院子,直奔左侧空地露天放置的宋代石棺,也是该馆向大众开放展示的最重要馆藏。石棺名为“安丘北宋胡琏夫妇石棺”,是仿木结构的房屋型画像石棺,四周没有明显的标志或围栏。伴随隔壁幼儿园欢快的儿歌声,我们围绕石棺细细观看。
郑岩老师曾在2022年发表论文《山东安丘北宋胡琏夫妇石棺研究》,我们一边细读文章,一边对石棺进行多角度观察记录。石棺上刻有题记,记录了墓主为胡琏与妻史氏,葬于北宋绍圣三年(1096年,亦为《千里江山图》作者王希孟生年)。石棺由上下两块巨石雕凿、扣合而成一座房屋形象,四壁刻有男女侍从、升仙图等浮雕。北宋时期石棺较为少见,而此处的升仙图像更是难得。石棺正面亦有两段文字题刻,已不易辨认。

北宋胡琏夫妇石棺

北宋胡琏夫妇石棺升仙图
之后,我们继续观看安丘出土的自汉代到明清时期的一些石刻石像,全部露天摆放于空地之中。
结束博物馆参观,我们转而寻觅另一处古迹——汉代画像石墓。墓葬原址位于凌河镇董家庄村北,因兴修水库,故在完成发掘清理工作后于1963年异地迁建,安丘市博物馆便建于迁建后的董家庄汉墓现址。
今天行程的重要内容还有庵上石坊。由于此前读过郑岩与汪悦进两位老师合著的《庵上坊》一书,所以格外期待这一传奇石刻。如今的石坊已被“石坊公园”的围墙与围栏包围,而且需要购买10元门票才可参观,略显寂寞,不过走近石坊,其精美华丽的雕刻仍然触动着我们。

庵上坊留影

庵上坊“六合同春”浮雕
石坊因何而立,又由谁而建?“石算盘”与“石鸟笼”的传说是何来由?后人对这座石坊又有何传说与书写?董永俊老师为大家讲解的同时,我们一圈圈近观石坊,从须弥座到正脊狮,从八仙过海到四季花卉,从“太狮少狮”到“六合同春”。曾几何时,庵上石坊近旁也有乡间老者围坐叙谈、来往过客穿行游览,其故事也在寒暄问答之中得以丰富与传播。
离开石坊,我们便赶往石埠子村城顶山的公冶长书院。山路崎岖,大巴车历经艰难,终于抵达。斥30元“巨资”购买门票后,一部分仍有余力的同学便面向天梯般的台阶拾级而上。此地以两棵相传由孔子与公冶长手植的银杏树闻名,走近观之,果真粗壮非常。

公冶长书院

孔子与公冶长手植银杏树
树旁有一座装潢崭新的古寺,名“青云寺”,寺外十余米石阶之上才是贵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的公冶长书院遗址。虽名为书院遗址,面貌实乃是遗址上新修的仿古建筑,日常求事业、求学运者来访居多,已无甚古意。又欲探寻山顶的齐长城遗址以慰访古之心,一行人经历一番攀爬后寻觅无果,便喘着粗气下山了。
正值樱桃应季,我们在农家小摊购买若干,原路下山返回市区。
相关链接:
美术遗产

专业学术资讯
优质阅读体验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美术遗产):遗产视野丨齐鲁文化考察:安丘探古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