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不种咖啡豆的江苏昆山,缘何被星巴克、瑞幸等企业“包围”?

不种咖啡豆的江苏昆山,缘何被星巴克、瑞幸等企业“包围”?
核心提示
不种咖啡豆的江苏昆山,缘何被星巴克、瑞幸等企业“包围”?
昆山开发区高端食品产业园一隅。昆山融媒体中心供图

农转工、内转外、散转聚、低转高、大转强……从1984年辟出一块3.75平方公里的土地自费建开发区开始,江苏昆山一路自“转”而上。2023年,昆山地区生产总值连续第二年超5000亿元,是我国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突破这一大关的县级市。

今年是昆山自费建区40周年。眼下,昆山又在向新而行。咖啡产业链、高端食品产业园、固态锂电池、元宇宙、低空经济……随着土地“魔方”的转动,一连串新标签正刷新着昆山印象。


无中生有
“挤”出一条千亿级咖啡产业链

星巴克中国咖啡创新产业园掠影。邵思跃 制

4月10日上午,走进星巴克中国咖啡创新产业园,一辆辆满载咖啡豆的运输车从园区驶出,前往华东地区2000多家星巴克门店。

同时,一场咖啡拉花创意大赛正在举行。一大早,园区的体验中心就被年轻人“填”满了。他们有的是来参赛,有的则是慕名参观。

仓储、物流、生产、烘焙、参观、培训……各个条线,井然有序。

这是星巴克在中国最大的智能化咖啡生产和物流基地,也是星巴克全球“最绿色”的生产基地,核心主体为咖啡烘焙工厂、整合物流中心、咖啡之旅体验中心三个部分。

不种咖啡豆的江苏昆山,缘何被星巴克、瑞幸等企业“包围”?

星巴克中国咖啡创新产业园生产车间。李卓聪 制

它的“最绿色”体现在多个方面:超2.6万平方米的太阳能光伏板为园区提供了20%的可再生能源;烘焙引入的RTO蓄热式氧化炉,不仅改善了废气排放问题,还能将废气回收产生的热能再度利用;自动化、数字化的生产流程可以处理超过90%的货物,将空间利用效率提升了6倍……

不种咖啡豆的江苏昆山,缘何被星巴克、瑞幸等企业“包围”?

高达34米的立体仓储系统。受访者供图

“总投资15亿元!这是星巴克在亚太市场的首次生产性战略投资,也是在美国以外投资最大的一笔。”星巴克中国咖啡创新产业园政府事务部经理朱峰说。

为何选择昆山?“脚下的地,起到了关键作用。”昆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开发区分局局长刘思恩告诉记者。当时,星巴克有几个意向城市,但只有昆山能在计划时间内拿出120亩且符合规划条件的净地。

这在寸土寸金、土地开发强度已近74%的开发区,绝非易事。不过,“难”已被昆山人化解在日常。“哪些地能用、怎么用,哪些地不能用,我们已经盘算了千百遍。开发区对每块地的利用情况都知根知底。”刘思恩说。

相比昆山人的波澜不惊,120亩地给了星巴克足够惊喜。“从签约到动工只用了8个月的时间,而且通过‘开心办,整个过程都是一站式服务!”朱峰回忆起产业园建设时的种种,依然记忆犹新。

对于昆山人来说,服务企业也是一个“取经”的过程。

生豆虽小,却是咖啡之源。在引进星巴克的过程中,昆山人发现“生豆在哪里,产业链就聚集到哪里”。这让昆山萌生了建“咖啡生豆仓”的想法。

但地从哪里来?开发区分局联合区内多个部门走访、摸排,最终锁定了48.54亩未充分利用土地。项目地块原为山富纸业(昆山)有限公司和昆山正威印刷包装有限公司相连的部分未开发地块,由于产能落后,用地效率不高。

最终,经过反复沟通、多方商洽,开发区通过“结余土地分割转让+国资回购+合并宗地”的模式,推动两家企业的低效地块重新“入库”并整合形成可更新用地,从几近饱和的空间中“挤”出了一个生豆仓。

2023年6月,中国内地首个专业化咖啡生豆恒温恒湿库——亚太咖啡生豆分拨中心在昆山启用,可同时储存咖啡生豆5万吨。

当年,昆山开发区咖啡生豆全口径进口量就达到了7.99万吨,形成了全国近60%的生豆烘焙量。来自全球的优质咖啡豆都能在昆山“豆仓”内找到,八九成企业生产所需的豆子也都能在昆山买到。

眼下,不种咖啡豆的昆山,已被星巴克、瑞幸、真金等40余家咖啡企业巨头“包围”。一条包括进口、仓储、物流、烘焙、研发、销售在内的千亿级咖啡全产业链,正在昆山不断生长。

全球好豆,汇聚昆山。昆山“咖味”,越来越浓。

由重转轻
“拼”出一个高端食品产业版图

走出星巴克咖啡创新产业园,告别咖香,转角又见日世冰淇淋、戴妃巧克力……一个个“食力大咖”,空气中弥漫的香甜,让人不禁感叹:“昆山真香!”

“大咖”的汇聚,不是偶然。建设高端食品产业园,由重转轻,是昆山开辟的一条新赛道。

当下,舌尖上的需求已从“吃得饱”转为“吃得好”,甚至要吃出品位、吃出文化。在昆山市委书记周伟看来,昆山地处长三角核心腹地,背靠区域内发达的产业基础、旺盛的消费需求、广阔的市场空间,发展高端食品产业“得天时、居地利、享人和”。

高端食品产业园的首位“客户”就来头不小。

这段“甜蜜产业”的结缘,要从2016年说起。当时开发区腾退了一家机械制造企业,引入了全球唯一可以一站式提供软冰淇淋的日世公司,以打造中国大陆最大的软冰淇淋生产基地。

不种咖啡豆的江苏昆山,缘何被星巴克、瑞幸等企业“包围”?

日世(昆山)食品有限公司冰激凌展示区。邵思跃 摄

不种咖啡豆的江苏昆山,缘何被星巴克、瑞幸等企业“包围”?

日世医药级全自动冰激凌生产车间。受访者供图

在这里,澳洲奶源、比利时巧克力、新西兰黄油等一系列优质原料被应用在日世的独特配方里,每小时的奶浆产能可用于制作10万支冰淇淋。

一子落而满盘活。目前,昆山高端食品产业园已完成开发约400亩。这块新的产业版图已聚集了太古可口可乐、星巴克等近30家高端食品制造企业,年产值规模超120亿元。

“产业园涵盖了多个食品细分领域,已形成从生产、研发、传播、展示到销售、物流仓储等的完整产业发展生态。”昆山开发区经济发展促进局副局长贾二微说,“但不是任何食品企业都可以进来。我们未来计划扩建至1700亩,并叠加工业旅游,打造一个可食、可观、可学的高产出、高附加值产业园区。”

为进一步保障向“高”攀登空间,经开区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产业用地更新。

“针对高端食品产业发展需要,目前区里已选定15.6平方公里的产业片区,约400宗地、1000家企业,在现状摸排基础上,立足用好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政策,对园区产业定位、更新策略、更新模式进行统筹研究,向存量要空间、要效益,力争打造一个产业更新示范样板区。”刘思恩说。

这意味着每一个“食力大咖”的引进,都会有一段土地的腾挪。

在昆山,同样在土地腾挪中转向高端食品赛道的,还有张浦镇。通过低效用地的腾挪置换,张浦目前已形成从“一颗小麦”到“一片面包”、“一个水果”到“一瓶果汁”的完整产业链,吸引了益海嘉里、优诺乳业等近30家国际著名食品头部企业,2023年产值近百亿。

其中,作为蜜雪冰城、CoCo都可等700多个茶饮品牌合作供应商的鲜活饮品,正在建设高附加值食品产业矩阵,让深受年轻人追捧的每一杯网红茶饮都有“昆山味道”。

腾挪并转中的昆山,高端食品产业版图正在快速壮大、全面成势。

向新而行
“孵”出一只“全球独角兽”

前不久,获评“2024全球独角兽”的清陶(昆山)能源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清陶能源”)传来好消息:总投资50亿元的10亿瓦时固态动力锂电池产业化项目第一条产线下月即将投产,全部达产后,可以为10万辆新能源汽车提供固态锂电池。

不种咖啡豆的江苏昆山,缘何被星巴克、瑞幸等企业“包围”?

这是清陶能源的又一次跨越。

从“0”至今,昆山的土地陪伴着清陶一起成长。从2016年租用4000平方米写字楼搞研发,到一期租用14.19亩土地建第一条产线、二期拿地47.8亩建第二条产线,再到如今三期拿地307.5亩建了三条产线,清陶能源攻克了固态锂电池领域的多项世界性难题,开发出了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固态锂电池产品,每条产线的产能也从1亿瓦时增加到了35亿瓦时。

“不是每个地方都愿意陪着企业成长。昆山面积小,最值钱的就是土地。但在这里,即便是我们前期研发没有产出的时候,也得到了大力支持。”清陶能源公司董事会秘书高丽娜坦言。

据介绍,一二期供地几乎是同时推进的。“了解到清陶能源试产的用地需求后,我们将老旧低产能用地整合,保留地上厂房建筑物供给企业,跳过厂房开竣工建设的空白期,创新探索原存量产权处置方式,打通带资产挂牌出让不动产发证路径,替企业争取到了宝贵的生产时间。”刘思恩说。

三期供地时,开发区分局更是在半年内完成了三四百亩低效工业用地的收回再供应。

不种咖啡豆的江苏昆山,缘何被星巴克、瑞幸等企业“包围”?

清陶能源三期用地和厂房。受访者供图

清陶能源这只“独角兽”的长成,只是昆山向新质生产力挺进的一个缩影。

2023年10月,昆山又添了一座新地标——云昆大厦。这是一座双塔楼,一栋叫AI,另一栋叫META,共同组成了昆山元宇宙产业创新中心。在这里,“产业园就是产业链、上下楼就是上下游”,已经吸引了硅基智能、亮风台、黑湖等30多家元宇宙头部企业。

发展元宇宙,得贴近产业、虚实结合。“昆山拥有体系全、竞争力强的制造业体系,可以为元宇宙的发展提供丰富的应用场景和市场空间,而元宇宙又能推动传统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昆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周浩介绍。

新产业打破了传统产业发展模式,也革新着用地方式。“在元宇宙产业创新中心规划过程中,我们从适合新兴产业生产空间需求、增加弹性空间的角度,对办公、中试、商业配套进行了复合式功能设置。”刘思恩讲道。

抢占元宇宙赛道的同时,在花桥经济开发区,4宗闲置土地上落成的“昆山花桥低空经济产业园”,目前已累计引进航天时代飞鹏、飞鸿(昆山)能源动力科技等上下游企业12家……

自2020年以来,昆山用“低效存量”换“优质增量”这场产业空间革命,已实现超2万亩产业用地更新,不断推动传统产业“脱胎换骨”、新兴产业“强筋壮骨”。

产业向新发展,昆山的供地服务也向新而行。

除了“用存量换增量”,昆山还在大力实施“用地下换地上、用资金技术换空间、用数据换空间”,全面推进资源利用方式的深层次变革和要素配置方式的全局性优化,破解人口持续增长、新增空间有限、供需矛盾突出的常态制约。

今年,立足“好项目永远不缺地、好服务始终零距离”,昆山还创新实施“数据得地”快速供地机制,从企业成长、经济效益、技术创新、质量建设、转型升级等方面,对全市企业进行摸底排查和量化评估,重点聚焦发展前景广阔的高成长性企业,为其在土地等方面提供全方位帮扶。

依托这一机制,评分最高的拓米洛高端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无需申报,就拿到了“主动送上门”的53亩土地,顺利进行增资扩建。

“服务是昆山营商环境的‘金字招牌’。作为要素保障职能部门,我们的保障水平,直接关系项目落地速度、工程建设进度乃至经济发展力度,是擦亮招牌的重要一环。‘好项目永远不缺地、好服务始终零距离’不是一句口号,而是我们的承诺!”昆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时永刚如是说。


转载请注明来源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作者:邵思跃、车娜、李卓聪、王敏

文字编辑:王中建、王希

新媒体编辑:刘川

不种咖啡豆的江苏昆山,缘何被星巴克、瑞幸等企业“包围”?

不种咖啡豆的江苏昆山,缘何被星巴克、瑞幸等企业“包围”?
不种咖啡豆的江苏昆山,缘何被星巴克、瑞幸等企业“包围”?
不种咖啡豆的江苏昆山,缘何被星巴克、瑞幸等企业“包围”?

i自然全媒体

转载请在醒目位置标注来源:i自然全媒体

i自然投稿邮箱:mnrnews@163.com  

电话:010-68047618

点赞,关注 !👇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i自然全媒体):不种咖啡豆的江苏昆山,缘何被星巴克、瑞幸等企业“包围”?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