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天津市宁河区委书记:构建耕地保护完整闭环

天津市宁河区委书记:构建耕地保护完整闭环

天津市宁河区委书记:构建耕地保护完整闭环




编者按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重申,各地区都要扛起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责任,再次明确严守耕地红线,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等要求。


全面落实耕地保护党政同责,是严守耕地红线的战略之举。耕地保护责任落地过程中,市县处在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其中“一把手”是关键,要把责任扛在肩上,勇于挑最重的担子。《中国自然资源报》开设“市县党政一把手谈耕保”专栏,邀请市县党政“一把手”讲经验、谈体会,推动耕地保护底气更足、措施更硬,中国饭碗端得更稳更牢。

构建耕地保护完整闭环

白凤祥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天津市宁河区是农业大区,近年来,我们严格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建立健全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出台10余项制度规范,设立各级田长近1500人,层层压紧责任、拧紧链条,抓“五量”、促“五变”,构建耕地保护工作的完整闭环。

挖存量,闲置荒地变良田耕地
近年来,宁河区全面实施盘活存量资源三年行动,梳理出6大领域、56项重点存量资源,逐一确定盘活时间表、路线图,重点针对农田耕地类资源,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等机制,严把“出口关”、畅通“入口关”,通过荒田复种、开垦复耕,不断盘活存量土地,守住了粮食生产的命根子。

截至目前,宁河区耕地面积72.89万亩、永久基本农田面积61.2万亩,分别超出国家下达目标任务4.53万亩、0.06万亩。2023年度国土变更调查结果显示,宁河区耕地面积净增加0.4万亩,为保障粮食安全奠定了坚实基础。

保质量,低效农田变高效农田
耕地红线既是数量的红线,更是质量的红线,蕴含着巨大的增产红利。宁河区坚持在稳产提质上下功夫,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抓手,全域推广节水灌溉技术,系统补齐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短板,累计新建、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44.4万亩。高标准农田占全区耕地面积的60%,实现田成方、路成行、渠成网、旱能灌、涝能排,支撑农业生产实现“十九连丰”,粮食作物、经济作物产量均超额完成天津市下达任务,有效保障了京津冀居民的“米袋子”“菜篮子”。

2023年,宁河区东棘坨镇3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全面完工,让“巴掌田”变“大条田”、低产田变高效田,亩均播种、灌溉、管护成本下降10%,综合效益增长300余万元。

减药量,传统施肥变生态种养
耕地是最宝贵的农业资源,也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必须改变以往超负荷、粗放式的耕种模式,把耕地肥力保护好、土壤地力建设好。宁河区从“涉农涉生态区”的发展定位出发,深挖生态农业、循环农业潜能,全面推广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引导农户转变“大肥大药”思维,控制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全区连续7年保持化学农药用量“零增长”。

2023年,宁河区稻蟹混养面积突破20万亩,亩均净利润从单一种植水稻的400元、单一养殖河蟹的600元,增加到2000元。天津百利种苗培育股份有限公司在华北地区首创水培蔬菜无土种植模式,有效杜绝了农药残留、土壤污染等问题。水培蔬菜平均30天即可供应市场,一年可生产8~10茬,亩均产量是传统种植模式的4~6倍。

提销量,“土货”单品变“潮货”爆品
种地的效益越来越好、收入越来越高,激发了农民保护耕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宁河区聚焦提高农业效益和农民收益,立足发展现代都市型农业,着力健全农产品产业链,推动农业品牌化发展,加快构建广大农户深耕初级生产、农业龙头企业创新种源研发、现代农业产业园公司做精品牌效益的农业发展体系。全区按照“米上牌、蟹上环、果上贴”的思路,抓紧抓实包装策划、产品溯源、市场销售等各环节工作,推动津沽大米、岳龙红瑶甘薯等拳头产品变“论斤卖”为“论个卖”,变“土货”单品为“潮货”爆品。

2023年,“津沽七里海”品牌销售突破3亿元,带动种植农户增收10%以上,调动起农民保护耕地的积极性。从2021年开始,宁河区岳龙镇利用本镇特有的黏土耕地,大力发展红瑶甘薯种植与深加工,建成红瑶甘薯种植基地,带动农户人均增收1.6万元。2023年度,岳龙镇耕地保有量考核排名全区第一,群众保护黏土耕地的热情越来越高。

控变量,违规占地变规范用地
严防耕地违建问题,离不开“长牙齿”的硬措施,也需要系统规划、科学引导。宁河区以耕地底图数据为基础,建立“卫星监测+无人机监测+外业巡查”三位一体的耕地动态监管体系,深入开展农村乱占耕地建房和违法违规占用永久基本农田植树造林、挖塘养鱼、挖湖造景等专项整治,对违法占用耕地行为实现“早发现、早制止、严查处”,有力保证乱占耕地违建动态清零。
同时,宁河区在保护耕地的基础上大力推动农文体商旅融合发展,建立土地高效审批服务机制,切实做好用地要素保障,有序规范项目用地,杜绝违法占用耕地建设问题。截至目前,宁河区已打造贝贝生态农场、“重走方舟路”市级红色教育基地、宁和稻香生态园等20余个特色农文旅项目。这批项目2023年实现旅游客流量200余万人次、综合收入4.2亿元,2024年春节假期游客人数同比增长40倍、收入同比增长143倍。宁和稻香生态园作为2023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天津主会场,打造了已获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的全球规模最大3D立体稻田画,在严守耕地红线的基础上实现了农业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互促共赢。
下一步,宁河区将继续统筹把握好量质并重、严格执法、系统推进、永续利用的关系,全面强化主体责任,持续完善制度约束,加快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推动耕地保护工作再上新台阶,为端稳端牢“中国饭碗”贡献更多宁河力量。
(作者系天津市宁河区委书记)

转载请注明来源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文字编辑:刘倩

新媒体编辑:曲冰洁

天津市宁河区委书记:构建耕地保护完整闭环

天津市宁河区委书记:构建耕地保护完整闭环

天津市宁河区委书记:构建耕地保护完整闭环

天津市宁河区委书记:构建耕地保护完整闭环

i自然全媒体

转载请在醒目位置标注来源:i自然全媒体

i自然投稿邮箱:mnrnews@163.com  

电话:010-68047618

点赞,关注 !👇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i自然全媒体):天津市宁河区委书记:构建耕地保护完整闭环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