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和石油勘探打了30多年交道的他,荣膺第十八次李四光地质科学奖 | 地质足迹印山川

和石油勘探打了30多年交道的他,荣膺第十八次李四光地质科学奖 | 地质足迹印山川
和石油勘探打了30多年交道的他,荣膺第十八次李四光地质科学奖 | 地质足迹印山川
和石油勘探打了30多年交道的他,荣膺第十八次李四光地质科学奖 | 地质足迹印山川

编者按

和石油勘探打了30多年交道的他,荣膺第十八次李四光地质科学奖 | 地质足迹印山川


“是那山谷的风,吹动了我们的红旗……我们满怀无限的希望,为祖国寻找着富饶的矿藏。”

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启动以来,广大地质工作者大力弘扬爱国奉献、开拓创新、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把智慧、汗水洒遍山川大地,为地质找矿事业书写崭新的时代篇章。《中国自然资源报》开设“地质足迹印山川”栏目,通过系列报道展示地质人物和团队的感人事迹,推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取得更大成果。



和石油勘探打了30多年交道的他,荣膺第十八次李四光地质科学奖 | 地质足迹印山川

缘定石油勘探事业

和石油勘探打了30多年交道的他,荣膺第十八次李四光地质科学奖 | 地质足迹印山川
23岁之前的宋明水,没想过自己会与石油结缘,更没想到会与石油勘探打一辈子交道。
命运的齿轮向石油转动,是在1987年夏天——刚从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系地貌学专业毕业的宋明水自荐来到位于山东东营的胜利油田,这里离他的家乡沾化很近。
懵懂而热情的宋明水踏入了胜利石油管理局地质科学研究院的大门。很快,他就感受到了无形的压力——自己学习的地貌专业与实际工作中石油地质专业的偏差。
这里是胜利油田专业研究石油勘探开发理论技术的科研机构,同事们大都是石油科班出身。面对差距,年轻的宋明水脑袋里只有一个字“学”,“啃书本”、跑现场、上油井、看岩心……只要是有关石油地质的内容,他都仔细看、认真记、用心悟。四五年下来,宋明水不仅工作得心应手,而且成了单位里数得上的业务骨干。
1992年,宋明水调入胜利石油管理局勘探项目管理处。这次变动,把他从科研一线拉到了生产科研管理岗位。正因如此,他对石油勘探业务乃至石油勘探开发全产业链有了更全面宏观的认识,这也让他在工作和思考问题时有了更高的站位和更宽广的视野。而后,他在单位的支持下,先后在青岛海洋大学(现中国海洋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研究所攻读硕士和博士。
理工科出身的宋明水很是喜欢哲学。他尤其敬佩马克思——能在170多年前洞悉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他也崇敬地质先辈李四光——通过创新研究,从理论上推翻了“中国贫油论”。
宋明水感到,无论是社会发展还是自然科学,都要充分研究掌握其规律性,而做好石油勘探、实现增储上产,最重要的就是掌握石油在地下生、储、盖的赋存规律。

从1994年开始,宋明水依托多个课题针对胜利油田发展急需的一些勘探问题进行研究。2003年获得博士学位后,他更是以“油区增储”为目标,将地质构造、地球化学等多学科融合,对济阳坳陷进行了多视角的再认识,并在短短五六年内发表了论文19篇。

和石油勘探打了30多年交道的他,荣膺第十八次李四光地质科学奖 | 地质足迹印山川

转战西部新领域

和石油勘探打了30多年交道的他,荣膺第十八次李四光地质科学奖 | 地质足迹印山川
2009年,一个“意外”打破了他的工作节奏——宋明水被派往新疆,任胜利油田分公司新疆勘探开发中心经理。
向西进发,这是胜利油田分公司对自身发展深思熟虑的结果。东部老油区发展受限,而祖国西部的广袤天地盛产石油。但由于进入较晚,胜利油田分公司只拿到了一些位于准噶尔盆地、历经多轮次勘探未果被弃置的“边角区”。
准噶尔盆地西部、北部边缘,属于地层超剥区,地层发育不全、圈闭类型单一,距离油源远较,普遍认为勘探潜力不大。
到底有没有油?油在哪里?
对此,宋明水组织科研力量,通过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准噶尔盆地碎屑岩层系大中型油气田形成规律与勘探方向”等多个课题,采用了油气成藏动力学的原理与方法、油气源对比与特殊含氮化合物油气运移示踪技术、复杂的不同岩性体圈闭的地震描述与识别技术等先进理论和方法技术,总结油气聚集规律,分析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预测油气富集的有利区带,创造性地建立了该地区复式油气聚集带油气成藏的新模式。
他们研究发现,胜利油田准噶尔盆地矿业权区块虽然远离油源,但盆地西部的红车断裂带长期活动,可以纵向疏通油源,盆地边缘的大型不整合面、沙湾组发育的厚层砂岩可以横向疏通油源。通过盆地模拟、古流体势恢复,研究人员对生烃强度和运移动力进行了计算,认为油气能够沿纵向和横向疏导体系运移而来,并结合构造、地层研究对运聚单元进行了划分,建立了“断层垂向输导、毯砂横向运移、毯缘侧向聚集、不整合体成藏”的远距离油气成藏模式。
理论的突破直接引领推动了新疆准噶尔盆地低勘探程度区油气勘探的重大发现,探明储量超过2.2亿吨!
勘探的问题初步解决,开采的难题又冒了出来——这里大多是稠油,传统的手段采不出来。他们就采用往油气层里注入蒸汽的方式,让油变稀,抽上来后再水油分离。虽然要多花不少钱,但好在埋藏较浅,整体成本还算经济。

基于宋明水等人前期的扎实工作,如今的准噶尔盆地,已成为胜利油田最重要的西部战场。

和石油勘探打了30多年交道的他,荣膺第十八次李四光地质科学奖 | 地质足迹印山川

老油区咋增储

和石油勘探打了30多年交道的他,荣膺第十八次李四光地质科学奖 | 地质足迹印山川
2013年,宋明水调离新疆回到山东,一头扎进了“老油区增储”这件关乎胜利油田发展的大事。
经过数十年的勘探,胜利油田进入高勘探程度阶段,剩余资源隐蔽性强、发现难度大。要想不断有新发现,就得从理论和技术两方面突破一个个难题,实现从构造油气藏到隐蔽油气藏、从中浅层到深层的新飞跃。
2016年,宋明水成为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渤海湾盆地精细勘探关键技术”(三期)负责人。在随后的5年间,他提出了针对老区勘探的“四个重新认识”——重新认识剩余资源、重新认识复杂构造、重新认识沉积储层、重新认识成藏规律,带领团队创立了断陷盆地“咸化富烃、酸碱控储、有序成藏、精细勘探”理论和技术体系,并获得了突出的科研成果。
最先是明确石油的物质来源。济阳坳陷古近纪早期为典型的咸化湖盆,宋明水等人通过咸化环境烃源岩有机质组成、古生产力、埋藏效率、活化能等关键参数研究发现,与淡水沉积相比,咸化环境有机质更易保存,更加富集,更早生烃,更易排烃,排烃期更长。如此,他们就将之前济阳坳陷成烃的主要贡献者从“淡水沉积”更正为“咸化沉积”,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咸化环境烃源岩富烃模式。经过重新计算,济阳坳陷可增加石油资源量18亿吨,夯实了高勘探程度区的资源基础。
“生”的问题解决了,之后就是“储”。一般认为正常沉积条件下,由于压实作用的产生,埋藏越深,碎屑岩储层物性越差,到一定深度后便不足以充当油气的储层。但项目研究发现,在咸化沉积成岩过程中流体性质会发生酸性和碱性变化,碱性环境下沉积物成岩早期的碳酸盐岩胶结作用抑制压实,后期烃源岩生烃形成的酸性流体导致碳酸盐岩胶结物和长石、岩屑的溶蚀,可形成优质储层。深层碎屑岩储层“酸碱控储”机理的发现,使济阳坳陷勘探深度增加1500米,为深层规模勘探指明了方向。

和石油勘探打了30多年交道的他,荣膺第十八次李四光地质科学奖 | 地质足迹印山川宋明水(左)到胜利油田埕中4三维项目调研指导海上物探工作

在地下,油气的聚集随形就势。宋明水认为,断陷盆地存在多个油源、多种储层、多类型油藏,并在“复式油气聚集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断陷盆地油藏分布的有序性、油藏属性的对应性、富集模式的差异性,不仅明确了可能发育的各种油藏类型,而且指出了不同类型油藏分布的构造位置和相对位置,揭示了“压力—流体—储集性”协同演化控制油藏有序分布与差异富集机制,指导了断陷盆地高勘探程度区目标优选。同时,专项还形成了“层勘探单元”有利勘探靶区精准评价方法,可使勘探区域和层系更加具体化。
2017年,沉寂了十多年的潜山油气藏终于“破茧成蝶”。埕北313井获得日产300多吨的高产工业油流,并相继发现千万吨级储量。

2021年,宋明水作为主要完成人的“断陷盆地油气精细勘探理论技术及示范应用——以济阳坳陷为例”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相关科研成果还推广到了中原、冀东等6个东部油田。

和石油勘探打了30多年交道的他,荣膺第十八次李四光地质科学奖 | 地质足迹印山川

页岩油的召唤

和石油勘探打了30多年交道的他,荣膺第十八次李四光地质科学奖 | 地质足迹印山川
带领团队建立济阳坳陷页岩油选区评价方法、实现页岩油的重大突破,是宋明水为胜利油田发展作出的又一个重要贡献。
济阳坳陷是古近纪断陷盆地,相带变化快,烃源岩年代较轻,成熟度偏低,生成的原油密度偏大、流动性差,页岩油的资源情况并不乐观。尤其是2010年前后胜利油田第一轮页岩油钻探失败后,从管理层到研究者都信心不足。
宋明水不信邪。他说,要从石头缝里“挤”石油,不在科研上下大功夫怎么可能?
2018年4月,胜利油田正式成立页岩油项目组。宋明水带领页岩油团队建立了页岩油实验室,从“含油性、储集性、可动性、可压性”4个维度对济阳坳陷断陷页岩油成藏基本条件和勘探可行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显示,济阳坳陷页岩地层具有较好的含油性、中等的储集性、中等偏差的流动性、中等偏好的可压性。
宋明水等人还针对工程工艺技术不适应的难题,开展了一系列济阳坳陷页岩油特色研究,尤其是针对济阳坳陷页岩油层系黏土矿物含量高、遇水易膨胀、不利于页岩油流动的难题,组织进行了防膨泥浆体系研制;针对地层灰质含量高的特点,研制了具有酸蚀功能的压裂液。
他们的科研成果在随后的勘查实践中展现出了决定性作用。2020年,胜利油田部署的钻探樊页平1、渤页平5井取得重大突破,成为当时中国东部页岩油产量最高、产量最稳定的两口井,实现了胜利油田页岩油勘探的战略性突破。

目前,济阳坳陷页岩油已成为胜利油田增储上产的主力,形成了我国首个陆相断陷盆地页岩油国家级示范区。

和石油勘探打了30多年交道的他,荣膺第十八次李四光地质科学奖 | 地质足迹印山川

端牢能源饭碗

和石油勘探打了30多年交道的他,荣膺第十八次李四光地质科学奖 | 地质足迹印山川
“我们的职责就是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宋明水时常这样勉励自己和员工。
2021年4月,他从胜利油田调至北京,担任中石化石油工程地球物理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党委书记、总经理。进入新单位,宋明水提出的第一个要求就是“提质提速提效”。围绕这个目标,他从制度入手,抓项目,堵漏洞,构建了全生命周期项目管理体系框架,在合法合规的基础上重奖重罚。
如今的中石化石油工程地球物理有限公司,从上到下都在关注两件事:科技创新、市场拓展。职工的劳动热情和创造潜能被大大激发,比学赶超的氛围越来越浓厚。短短3年内,公司生产总值和盈利能力都得到了大幅提升。
地球物理如同给地层作CT,是石油勘探最重要的前期工程。他坚信,自己的队伍能够当好中石化油气勘探开发的排头兵,让更多的地下资源早日呈现。
2023年,宋明水荣膺第十八次李四光地质科学奖野外奖,这让他愈发深刻感受到“国之大者”的责任在肩,并激励他进一步继承和发扬老一辈地质工作者的优良传统,在理念更新、认识革新、思路出新和技术创新上下更大的功夫。
他很喜欢一首老歌:“锦绣河山美如画,祖国建设跨骏马……”唱起歌,自己“隆隆钻机迎朝阳”的一幕幕过往便历历在目。他感谢30多年石油勘探岁月的磨砺和洗礼,他更希望自己能在退休后重拾石油地质研究,让“地下原油见青天,祖国盛开石油花”的初心梦想继续绽放。

转载请注明来源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作者:周飞飞

文字编辑:王瑜

新媒体编辑:曲冰洁

和石油勘探打了30多年交道的他,荣膺第十八次李四光地质科学奖 | 地质足迹印山川
和石油勘探打了30多年交道的他,荣膺第十八次李四光地质科学奖 | 地质足迹印山川
和石油勘探打了30多年交道的他,荣膺第十八次李四光地质科学奖 | 地质足迹印山川
和石油勘探打了30多年交道的他,荣膺第十八次李四光地质科学奖 | 地质足迹印山川

i自然全媒体

转载请在醒目位置标注来源:i自然全媒体

i自然投稿邮箱:mnrnews@163.com  

电话:010-68047618

点赞,关注 !👇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i自然全媒体):和石油勘探打了30多年交道的他,荣膺第十八次李四光地质科学奖 | 地质足迹印山川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