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重申,各地区都要扛起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责任,再次明确严守耕地红线,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等要求。
全面落实耕地保护党政同责,是严守耕地红线的战略之举。耕地保护责任落地过程中,市县处在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其中“一把手”是关键,要把责任扛在肩上,勇于挑最重的担子。《中国自然资源报》开设“市县党政一把手谈耕保”专栏,邀请市县党政“一把手”讲经验、谈体会,推动耕地保护底气更足、措施更硬,中国饭碗端得更稳更牢。
五维发力筑牢“高原粮仓”
才科杰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近年来,青海省尖扎县扛牢耕地保护政治责任,秉持“践、挖、疏、堵、宣”的工作思路,坚决守住耕地保护红线,筑牢大国粮仓根基。
尖扎县持续加强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严守耕地红线,成立多个耕地保护领域专项领导小组,层层签订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书,分解落实保护任务,明确细化具体职责。
县委、县政府以及县自然资源局先后组织召开安排部署会、工作推进会等各类专题会议,从项目建设、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耕地占补平衡等方面着手,全过程、全方位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同时,尖扎县将田长制与林草长制、河湖长制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构建“党政同责、部门协同、公众参与、上下联动”的耕地保护责任体系,粮食安全基础日益夯实,耕地面积呈逐年增长态势。
尖扎县位于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过渡地带、高原农牧交错带,山区约占县域总面积的90%,宜耕后备资源仅占县域总面积的0.21%。与此同时,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民生保障等用地需求持续增加,尖扎县面临前所未有的土地要素保障压力。
尖扎县立足县情实际,千方百计挖掘用地潜力,全力推进补充耕地“量质齐飞”。我们积极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3年共实施跨省域增减挂钩项目拆旧复垦2180亩,有效增加耕地1800亩;实施尖扎县贾加乡安中村扶贫产业园区土地整理项目等5个土地整理项目,有效增加耕地835亩;开展尖扎县坎布拉镇唐家拉卡历史遗留沙坑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作,通过露天采坑回填、分级削坡、土地整治、植被重建等措施,有效降低了沙坑不稳定斜坡地质灾害隐患风险,补充耕地近100亩,产生增减挂钩节余指标98亩。
尖扎县科学划定“三区三线”,严格对照国家、省相关要求,立足县域实际,划定耕地保护目标面积5695.4公顷、永久基本农田面积5137.67公顷,实现耕地应保尽保、应划尽划。
我们在确保全县耕地数量稳定、质量可靠的同时,对确实难以避让的重点建设项目,落实永久基本农田占用补划政策,保障杨贾公路、西成铁路安置区等14个重大项目用地,调出永久基本农田1072.6亩,补划长期稳定利用耕地8270亩。在严格落实耕地保护,确保城镇建设用地规模和城镇开发边界扩展倍数不突破的前提下,对确需统筹优化的城镇开发边界进行局部优化,保障城北新区供暖五期、污水处理厂、智合大道等26个项目建设。全力整治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研究制定分类整治措施,防止“一刀切”、简单化处置。
我们还疏通用地审批难点,提升用地审批效率,确保重点建设项目合法合规用地;引导农民依法依规申报宅基地用地,对符合“一户一宅”政策的,在尽量不占或者少占耕地的前提下,有条不紊推进组卷报批工作。
尖扎县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筑牢耕地安全防线,组织各方力量,结合卫片执法检查和动态巡查,全力遏制新增违法用地行为。2023年,我们通过落实“早发现、早制止”机制,制止新增违法违规占用耕地行为30余起。
一方面,我们通过建立台账、认真研判、逐宗分析,全县乱占耕地建房问题实现“零增长”。另一方面,我们全力推进历年土地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整改率89%,产生了“整改一宗、震慑一片、教育一方”的辐射效应。
为遏制新增违法用地行为,进一步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的耕地保护意识,我们通过张贴宣传海报、发放宣传册、悬挂横幅、播放宣传视频等形式,就乱占耕地建房的违法性、耕地保护的重要性等内容进行宣传。同时,我们开展了耕地保护宣传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乡村、进社区、进市场、进家庭、进网络等活动,力争让耕地保护的观念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紧扣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全面提升耕地保护水平两条主线,科学统筹发展和安全,努力让大国粮仓根基越来越稳固,让中国饭碗装得更满、端得更牢、成色更足。
转载请注明来源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文字编辑:刘倩
新媒体编辑:刘川


转载请在醒目位置标注来源:i自然全媒体
i自然投稿邮箱:mnrnews@163.com
电话:010-68047618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i自然全媒体):青海省尖扎县委书记:五维发力筑牢“高原粮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