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着2500年历史的苏州姑苏古城,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真挚的人文情怀,江南古典园林文化、仕途归隐的士大夫文化、崇文重教的进士文化、工艺精美的非遗文化等,都是古城延续的特色根基。去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平江历史文化街区考察,嘱托要“保护好、挖掘好、运用好”姑苏古城,苏州市委、市政府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苏州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时隔一年,古城又一文化名片+潮流地标——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作为总控单位开展的姑苏区十全街片区综合提升工程完成主街施工,十全街焕新亮相。
6月29日,姑苏区十全街片区综合提升工程完成主街施工,启动了开街仪式。苏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吴庆文,苏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顾海东,苏州市委常委、姑苏区委书记方文浜,苏州市副市长查颖冬、施嘉泓等领导及市有关部门和单位负责同志、商户代表、居民代表等参加了活动。中规院副院长、十全街综合整治提升工作专班副主任、技术专家组组长邓东受邀参加了活动。(图片来源:苏州姑苏发布.)
2公里长的十全街是苏州古城最有代表性的特色街区之一,历史文化遗存丰富、时尚潮流元素聚集,是居民重要的生活休闲去处,也是游客体验古城文化生活的重要旅游空间。为进一步提升十全街环境品质、满足人们多样性的休闲消费需求,姑苏区对十全街“商圈+景区”进行了新一轮的整体提质升级。承载着岁月与乡愁的老街区几经更迭,向“新”而行、向美而生,集聚了多元化的文化消费体验场景,老苏州的烟火人间与Z世代的时尚潮流在这里交融共生,构成一幅鲜活的现代版“姑苏繁华图”!就问你“City 不 City 呵”!
“小桥、流水、人家”的枕河风貌. 图片来源:苏州姑苏发布.
富有魅力的十全街街景空间-1 图片来源:苏州姑苏发布.
富有魅力的十全街街景空间-2 龚志渊 摄.

背景&溯源
· 何以“苏州”,20年风雨同舟
苏州是第一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改革开放40年来,苏州经历了四十余年的快速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探索和创造了苏南模式、园区模式等示范全国的发展经验。苏州先后编制了多轮城市总体规划,在此过程中,苏州始终遵从产城人融合发展的理念,立足江南水乡的独特自然环境,延承江南文化的历史脉络,应对产业发展和人口集聚的空间需求,不断优化市域城镇格局和城市空间结构,逐步发育形成了具有苏州特色、空间分布均衡的“多中心、组团型、网络化”城市形态,实现了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为描绘中国式现代化的城市图景提供了样板和示范。
20年风雨兼程、20年相濡以沫。让我们把目光投向20年前,中规院自2003年开始进入苏州,与苏规院等苏州城市研究和规划建设领域的技术力量一起,以编制2006年总体规划、总体城市设计为契机进行“双总合一”探索;随后陆续编制2013年战略规划,2017年总体规划,2018年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进入2021年,编制历史城区的城市更新规划,为苏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政策出台提供技术支撑。在历版规划中,古城始终占据核心地位,古城保护与更新始终是苏州城市建设的首要内容。至今,中规院已伴随苏州城市发展了二十年,在这个过程中,逐渐以苏州为原点,拓展“一江一湾一湖一带”,陆续形成多个实践基地。
· 近十年中规院助力苏州古城发展时间线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将苏州姑苏区批准为全国唯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示范区。
世界遗产城市组织第三届亚太区大会宣布,苏州成为全球首个“世界遗产典范城市”。
中规院与苏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苏州规划设计研究院签署“共同推进建设苏州市空间规划智库平台”的战略合作协议。
苏州成为了住建部第一批城市更新试点城市,编制了《苏州市姑苏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暨城市更新规划》,这是第一次综合性、系统性地编制历史城区的城市更新规划。
时任苏州市委书记曹路宝与时任住建部总经济师杨保军为“中规院苏州中心”揭牌,开展天赐庄、桃花坞、竹辉路等片区更新实践。
中规院团队受聘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总顾问规划师和社区规划师;中规院与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签订战略合作议;中规院副院长邓东受邀参加市委书记刘小涛主持的古城保护更新专家畅谈会。
中规院城市更新研究分院与国开行苏州市分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十全街项目概述
1 项目缘起
十全街位于姑苏古城东南部,东起葑门安利桥堍、西至人民路三元坊口,长约2公里。因旧有十口古井,得名“十泉街”,乾隆年间改名为“十全街”。十全街是苏州的文化名街,沿路有网师园、沧浪亭、织造府等名胜古迹,还保留了不少名人故居。改革开放前,闹中取静的十全街,曾是苏州涉外宾馆的集聚地,南园宾馆、南林饭店、苏州饭店等都坐落于此。
如今街坊临河而筑,粉墙黛瓦,居民依水而居,前街后河,全段串联14座古桥,依然延续着“水陆平行、河街相邻、两街夹一河”的江南水乡传统格局和“小桥、流水、人家”的枕河风貌。
十全街从诞生至今,烟火延续,路两侧小店错落,街巷毗连,酒吧、网红餐饮等多元业态日渐充盈,与同治年间的“万康酱园”、陆文夫创办的“老苏州茶酒楼”等传统老字号相互杂糅却异常和谐,传统与时尚兼容并蓄、共生共荣,是新时期古城传统风貌街道自我生长、自主更新的典型。
近些年,伴随十全街自由生长、自我更新的同时也出现了开放空间不足、步行环境欠佳、交通混行情况严重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去年12月,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刘小涛专题调研十全街保护更新,直接把办公会开在了街区,刘小涛提出,要更大力度推动环境提升、功能完善、业态升级,全力打造更具底蕴、更具特色、更具人气的古城示范街区。当月,十全街综合整治提升工程正式提上日程。工程通过优化街道布局、拓宽步行空间,提升街道空间品质,激发沿街商家业态革新等举措,以全力打造更具特色人文底蕴的“古城保护更新示范街区”。

2 工作内容
在姑苏区针对十全街的新一轮整体提质升级工作中,本次十全街片区综合更新提升规划设计提出的工作目标是:以轻扰动模式,推动以人为本的古城街道自主更新。结合十全街“自发生长”价值特点和“步行条件差”的问题分析,明确“步行化、轻扰动”的整体工作目标和原则,引导正确的设计与实施方向,框定必要的设计实施内容,避免过度设计和过量改造。
本次十全街片区综合提升工作主要分为规划设计和工程实施两大阶段,以规划设计为引领,协同统筹整体工作开展。项目由中规院更新分院、苏州中心联合苏州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等设计团队共同编制,中规院更新分院、苏州中心同时负责各专项设计的总体统筹。期间,邓东副院长带领团队充分发挥引领协同作用,协调城管、自规、交警、苏州名城保护集团、街道、居民、商户等多方主体,规划技术服务组进行总体把控、分项设计,对接多个设计团队按实施指引开展市政、景观、建筑、照明、公共艺术、城市家具等6类专项设计,制订道路交通提升、街区风貌提升、空间活力焕新等专题指引。深化推动十全街更新改造设计及实施,提出了强化整体统筹、深化节点设计、优化实施落地的具体要求,促进更新设计方案的前瞻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得到进一步提升。十全街综合提升工程由苏州名城保护集团负责实施,在姑苏区政府的领导下,最终形成了可观、可感、可享的高品质街道空间。
2023年12月9日,中规院、苏规院联合规划技术服务组内部召开规划设计方案讨论会(图左);2023年12月15日,专班技术专家组召开专家研讨会第一次会议(图右)
2023年12月21日,邓东副院长会同保护区管委会主任、姑苏区政府区长陈羔、副区长杨跃等在十全街全线考察(图左);2023年1月29日,邓东副院长会同保护区党工委书记、姑苏区委书记方文浜调研十全街更新改造情况(图右)
2024年5月22日,邓院副院长陪同苏州名城保护集团董事长孙黎峰、姑苏区副区长杨跃等查看施工情况(图左);2024年6月12日,专班技术专家组召开专家研讨会第二次会议(图右)

工作机制创新
联合市区政府、国企平台、技术专家成立十全街综合整治提升工作专班,下设6个工作组,专门设立技术专家组,由中规院副院长邓东作为专班副主任和技术组组长,发挥技术总控支撑作用。
召开专班例会、专班分组专题会、工作协调会、项目推进会、居民商户座谈会等数十次工作会议,联动姑苏区社情民意日等活动、动员社区规划师等力量、推动现场考察现场设计等方式,联合推进工作。此外,项目组组织现场踏勘、问卷调研、随机访谈、大数据采集等10余次,内部召开讨论会数十次。

3 市民参与,共同缔造问计于民
通过召开社情民意日活动、居民商户座谈会等形式,搭建沟通平台,倾听市民声音,协商讨论、动态解决实际问题,让市民全过程参与决策道路交通、市容环境、业态发展和施工安排,并邀请入驻商户绿化认养,共治共享长效维护更新成效。
2023年12月,项目组通过实地调查、问卷访谈等方式调查十全街沿线商户、居民、游客更新改造意愿(图左);2023年12月10日,姑苏区结合第28期“社情民意联系日”活动召开十全街整治提升征求意见座谈会(图右)
2023年12月16日,项目组联合双塔街道召开十全街居民、商户座谈会(图左);2024年6月16日,工作组召开十全街路面施工建议方案征求意见会(图右)

2024年6月29日,入驻商户对十全街沿街绿化进行认养
协调城管、资规、交警、苏州名城保护集团、街道、居民、商户等多方主体,协同交通、市政、景观、策划、建筑、照明等多家专业团队,高效对接反馈,整体推进整治提升工作。
由中规院、苏规院牵头编制《十全街片区综合更新提升规划设计》,识别特征问题,明确目标原则,制定行动计划,指导专项实施,总控统筹各专项设计,最终指导落地实施。
邓东作为十全街总规划师、技术专家组组长,中规院作为技术总控单位,指导实施方案。针对规划设计方案及对后续重要景观节点设计、照明专项、建筑专项、市政专项、形象标识、花镜等几十版方案调整提出优化建议;现场踏勘指导实施设计;针对重点方案召开技术专家组研讨会,并形成专家意见。

2023年12月21日,中规院副院长邓东在吴衙桥现场指导方案及方案手稿
2024年5月22日,十全街总规划师、技术专家组组长邓东现场踏勘并指导实施设计(图左);2024年6月12日,十全街综合整治提升技术专家组研讨方案(图右)

更新成效
改造后的十全街是一个尺度宜人、步行友好、功能混合的街区,既沉淀了江南文化底蕴,又洋溢着朝气活力,烟火气在巷口氤氲,居民的生活并没有因为现代消费业态的涌入而中断,底色和节奏都最大程度地被保留了下来,一处处精妙的设计为人文底蕴的彰显和人气儿的聚拢赋能,展现出潮流文化与姑苏历史的双面气韵,诠释了姑苏以人为本、文化赋能经济的更新保护“绣花”功夫。
1 重塑步行空间 传承有记忆的水乡
本次步行化改造坚持以人为本,针对道路不平、占道严重、人行道过窄不安全等问题,拆除电箱、多杆合一、疏解非机动车停车,优化道路断面,取消十全街南侧非机动车道、拓宽南侧人行道至原绿化分隔带,大幅拓展步行空间,步行空间品质显著提升;同时拓展非机动车停车空间、减少车辆停放对主街的影响,陆续启用沿线6个非机动车停车场,建成启动全国首座带充电功能的垂直循环式电瓶车立体停车库,增设电瓶车充电桩,因地制宜设置5处港湾式公共自行车站点,科学构建十全街绿色出行体系。
十全街步行空间改造前后对比

6月25日,全国首个带充电功能的电动车立体车库入驻十全街。该立体车库可以辐射十全街西段—中段的商户停放,能够同时容纳72辆电动车,配备了电动车充电装置,完善的消防系统和监控系统,可以最大限度保障电动车停放和充电安全。
2 处理微空间 塑造“有故事的街道”
规划通过打造“新十泉”开放空间体系、打造城市级活力核心、优化步行活力转换节点、补充小型停歇节点、联动南园河水系等行动方案,拓展周边开放空间资源,营造兼具市井烟火和艺术美学的体验街区。走在街上,一处处变化可观可感。宽敞通畅的人行步道、随处可见的共享单车取用点、特色花箱、港湾式停车点……空间设计从细微处用心,在绘制新苏式空间面貌的同时,保留实用功能,实现传统生活方式、生活场景的现代演绎。
氿酒吧门前以古树为中心的公共空间改造前后对比
十全广场改造前是停满汽车和电箱的停车场,改造后成为热热闹闹的活力广场
3 特色经济持续迸发 打造未来苏式生活高地
传统老字号是十全街上不可忽视的底色,这里有同治年间的“万康酱园”,上世纪八十年代鼎盛的“南园宾馆”、“南林宾馆”,九十年代创办的“老苏州茶酒楼”等。从2012年起,十全街就开始进行了全面的更新,越来越多的特色小店和独立品牌入驻,苏式生活、文化旅游等商业构成出现了多元化趋势。近年来,在政府、属地街道的推动下,十全街瞄准功能转换、产业转型、活力提升的发展路径,以优质产品筑牢文旅市场新优势,首店经济、网红经济等在十全街持续“迸发”,并以主街为中轴线向外延伸,联动周边街区实现共荣共生,不仅有经营几十年的苏味老店面向市场积极谋求转型,还有越来越多的独立年轻品牌为了吸引流量而“花式整活”,让整条街区涌动着时尚的脉搏,由此蝶变为展现古城“年轻力”,加快旅游、文化、美食、休闲等城市产业发展的新窗口。

图片来源:意苏州.
· 项目组成员感悟
李晓晖:十全街的改造是凝聚了一群人的心血的,我们能看到改造专班的工作人员协商协调不间断、各专业设计团队日日夜夜细化方案、实施团队避峰施工风雨无阻、商家居民献言献策积极配合……都为了这条街越来越好而努力着,千树连根十指连心,共同缔造十全十美。
郭陈斐:在这个项目里充分感受到什么是“现场设计”与“在地设计”,设计师不再是坐在办公室里的画图狗,事无巨细的更新工作不得不让我们把办公室搬到了街上,每天在十全街上开展“健步走”活动,“驻场式”办公。这半年来看着十全街一点一滴地向好,老母亲心里也是满满的欣慰。
张祎婧:我作为技术组的成员参加了N次各种专班会、协调会、评审会、居民座谈会。听到了居民和商户的担忧和吐槽,看到了部门与部门之间在会议上的“拍桌子”,体会到了一花一草、一砖一瓦改造的背后都是无数的争锋与妥协。
曹双全:“少即是多”的更新留白是这次工作中过程的一个感悟,当然这个“少”不代表偷懒,而是我们在这么多主体、利益、团队中的删繁就简,对十全街整体“减负”。因此,我们这次就是先做减法,轻扰动,最大化开放空间,再用时间做加法,把空间生长的自主权慢慢交给大家,相信未来十全街会“生长”得越来越好。

图片来源:意苏州.

愿景&展望
十全街改造提升项目揭开了古城焕新发展新篇章,一幅兼具古典、现代之美的古今“双面绣”正徐徐织就……它是中规院更新分院、苏州中心联袂苏规院等本地技术力量取得的累累硕果之一,未来中规院将进一步扎根苏州、伴随名城,在苏州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加强与苏州城市研究和规划建设等领域的全面合作,实现中规院高端智库和在地服务优势的充分结合。持续发挥中规院的人才和技术优势,开展各类试点示范工作,探索解决城市问题的集成技术,联合国开行探索融智融资的创新模式,系统谋划城市高质量发展路径,继续以实际行动积极助力苏州历史文化名城的整体保护和更新发展,合力面向世界贡献古城保护的苏州方案。
“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苏州实践”专栏Ⅰ│加强顶层设计: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苏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的指导意见》
转型与更新——“双总”引领下的苏州在地实践20年回顾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规划中国):苏州十全街焕新亮相,中规院助力织就中国式现代化“姑苏繁华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