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0度全环绕的球幕之上,画师梦境中的众仙飘然归位,化作一幅瑰丽而磅礴的壁画。身处其间的观众或惊叹或出神,已然沉醉在法海寺壁画的传奇故事中……盛夏时节,位于翠微山南麓的法海寺壁画艺术馆游人如织。这座运用国内领先的数字化手段展示、解读文物的展馆,自去年初开馆试运营以来,已接待了数以万计的游客,成为京西一处崭新而靓丽的文旅打卡地。

游客在法海寺壁画艺术馆的球幕影院内欣赏短片
法海寺有“五绝”,其中又以法海寺壁画最为人称道,堪称中国明代壁画之最。受制于壁画真迹需在避光状态下保护的要求,法海寺大雄宝殿内的壁画每日可接待游览参观量十分有限,游客也无法完整清晰观赏壁画全貌。而在法海寺壁画艺术馆开馆以后,游客除了在黑暗的大殿内打着手电观赏“国之瑰宝”,还可以乘着科技的翅膀,在高清巨型显示屏、360度立体环绕落地球幕、全通道沉浸式光影秀等数字化技术的帮助下,将法海寺壁画看得清清楚楚。
走进艺术馆地下一层的展厅,映入眼帘的是高达3米多的水月观音像,这是法海寺壁画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她从头到脚披了一件薄如蝉翼的白纱衣,纱衣下的肌肤、飘带、璎珞、纹饰等清晰可见。法海寺壁画艺术馆用数字化手段对壁画进行了“显微镜”式的放大,观众可以看到更加微观的细节:这件白纱衣由无数的六棱花瓣组成,每朵六棱花瓣中绘有48根细线。当观众再进一步观察时,还可以发现薄纱衣左右两边的六棱花瓣效果是不一样的,由此可以推测它不是由同一人绘制。

法海寺壁画艺术馆内景
在法海寺壁画艺术馆,近600年前的明代壁画不仅让游客“看得清”,而且“看得有意思”。球幕影院中让游客们心驰神往的短片《梦·法海》,里面所有的人物、动物形象均取材于法海寺壁画。在艺术馆精妙的数字化展陈背后,是超过40个像素级壁画人物3D建模与近千个2D模型支撑,它们让“沉睡”的壁画跃然于屏幕之上,更具感染力。为让游客能身临其境地体会中国传统工笔画法中的“十八描”,艺术馆专门请画家重新创作了一幅壁画,并用实拍的方式记录下来。游客还可以通过屏幕、虚拟现实设备等与壁画进行互动,进一步加深对壁画艺术的理解和感受。
如果说炫酷的光影视觉效果是外衣,那么法海寺壁画的文物学术价值则是整个展览的内核。艺术馆在利用科技讲好文物艺术价值时,注重内容与技术的结合、参观者的观展体验、历史知识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以及文化的传承和普及等方面的工作。艺术馆在策展过程中根据不同的专题,如人物形象的流变、服饰盔甲的分析、创作工艺及画法等,纵向深入挖掘法海寺壁画的内涵;同时还选用了国内外近百个文物、石窟等资料,与法海寺壁画进行横向的对比,从而让观众进一步了解法海寺壁画的来源与影响。

法海寺壁画艺术馆内景
在大雄宝殿,我感受到了法海寺壁画真迹的动人心魄;在法海寺壁画艺术馆,我开始读懂这些壁画的背后故事。
—— 游客
”
如今,对法海寺壁画真迹和法海寺壁画艺术馆进行一站式打卡,成为许多游客的共同游玩攻略。自开馆以来,法海寺壁画艺术馆在做好文物数字化展陈的基础上,还在文旅融合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和实践,例如定期邀请历史文化领域的专家学者举办文化讲座,让观众在专业指导下体验“工笔重彩”“沥粉堆金”“非遗传拓”等项目。即将到来的暑期,法海寺壁画艺术馆也将举办丰富的文化体验活动,包括暑期夏令营、小小讲解员与志愿者训练营、中国传统手工制作体验、学术讲座等,并为入馆观众提供每天两场公益讲解,让更多人享受中国传统文化之美。
内容来源:北京日报 内容有删改
相关阅读
京津冀三地博物馆携手亮宝
当春花遇上古建 | 在北京的这些地方,与春色撞个满怀
首博基本陈列18年来首次大规模换展,青铜“双胞胎”聚首北京通史
美不胜收!北京在花园城市建设中,首都气韵更加浓郁
老胡同重生,传统现代融合共存
首博改陈升级,“四合院”场景焕然一新
您与京城,一“码”之隔!
”

关注“北京印迹”平台
体验解锁京城新方式
“北京印迹”是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的公众宣传平台,由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主办,市测绘院和清华同衡规划院提供技术和专业支持,北京日报提供运营和推广支持,集合广泛的社会力量,打造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空间资源平台和专业全媒平台。
“北京印迹”是全面地向公众开放北京老城历史文化资源的一次尝试,系统梳理和采集了北京老城18大类、73小类历史文化资源3万余条。以北京印迹网站为基础,拓展建设北京印迹新媒体矩阵以及线下文化活动,覆盖线上线下多种传播渠道,将成为北京开展名城保护和公众了解北京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
“北京印迹”力争将历史文化深度融入城市规划建设发展之中,让更多的人了解北京、热爱北京、保护北京、发展北京,一起擦亮古都北京的金名片!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北京印迹 inBeijing):美轮美奂!600年法海寺壁画动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