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永定河,被称为北京市的“母亲河”,它从丰台区穿流而过,不仅为这片土地注入了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也造就了诸多瑰丽独特的自然景观。随着微度假“松弛游”的兴起,永定河两岸的自然风光吸引着越来越多市民和游客。近日,丰台创森专项工程永定河亲水廊道已建成开放,廊道内建有一条总长为13.08公里的连贯滨水绿道,绿道北起晓月湖公园,途经绿堤郊野公园、紫谷伊甸园,最终抵达北天堂公园,将成为骑行、徒步的又一个好去处。
花海骑行 与大自然零距离接触
早上七点多,夜晚的丝丝凉意尚在,太阳还未完全将大地炙烤,永定河亲水绿道上,已有不少全副武装的自行车骑友开始了骑行。宽约3米的绿道上铺设了两种不同颜色的路面——一侧是为徒步游客准备的红色弹性慢跑道,另一侧则是供骑行者使用的蓝色骑行道,两种路面都贴心地使用了引导标识,确保各行其道。

在位于紫谷伊甸园南侧的绿道上向西南方眺望,烟波浩渺、水天相接间,北京市目前单跨跨度最大的桥梁——京雄大桥就雄踞其上,如中国结一般连通永定河两岸。而“那几片花海”则是花乡花木集团专为绿道打造的生态景观,补种了多年生宿根花卉组团、林下花海等,形成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徒步或骑行在鸟语蝉鸣的绿道上,与姹紫嫣红的花海不期而遇,亦是一件浪漫而又惬意的事。

除了能欣赏到雄浑壮阔的大河风光和美轮美奂的花海景致,永定河亲水绿廊还沿线增设观鸟生态科普栈道,安装鸟类科普展示设施、观鸟望远镜等设备,让游客可以在绿道游憩的同时,也感受生物多样性的魅力。
在位于绿堤公园的宛平湖休闲广场上,很多沿着绿道而来的居民正驻足游览。“大型鸭类,长52~63厘米,重0.6~1.7千克……”在广场的鸟类科普展板前,一位市民正在给自己的孩子读翘嘴麻鸭的介绍,小朋友在旁边听得津津有味。

远处的码头边,三五位摄影爱好者正在“打鸟”。“打鸟”是摄影爱好者一个约定俗成的词汇,意为使用长焦镜头在距离很远的地方拍摄鸟类照片。得益于永定河畔生态环境的多样性,这里的湿地引来许多水鸟栖息,而水鸟则又引来了鸟类摄影爱好者。他们对水鸟敬而远之,只是不时按动快门,定格精彩的瞬间。一群鸟和一群人就这样默契十足,和谐相处。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一群国家“三有”保护动物崖沙燕,在京雄大桥东岸南侧300米处砂质崖壁上筑巢安家,此处为目前全市最大的一处崖沙燕筑巢点。永定河亲水绿道南侧末端紧邻京雄大桥,正是骑行前去观察这些小家伙的最佳路线之一,作为连接城市与自然的纽带,永定河亲水绿道不仅承载着市民亲近自然、休闲健身的功能,也正在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展现北京市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统筹协调 打造360公顷蓝绿空间
据介绍,丰台创森永定河亲水廊道项目在去年11月份开工,于今年6月竣工并向公众开放。由于权属单位多,管理相对复杂,工程初期进展并不顺利。创森办多次组织首农集团、永定河管理处、宛平街道等权属单位召开协调会,融合各单位管理范围红线,合力推进灌溉和服务设施维护、耕地保护、花园城市建设等工作,有效破解部门、国企、村集体等产权单位分片管理难题,沿河岸东侧串联融合晓月湖公园、绿堤郊野公园、紫谷伊甸园、北天堂公园4个公园,形成7公里、360余公顷蓝绿空间的亲水绿廊。

依托北京永定河文化带上丰富的历史文化、红色革命文化、生态文化资源,永定河亲水绿道融合了唤醒山水记忆、彰显家国情怀与绿色生态体验的综合性特色。站在晓月湖公园向北望去,饱受战火洗礼的卢沟桥静静矗立在永定河上,提醒人们铭记历史、砥砺前行;而离开这历史的沉淀,步入绿道旁的农田,则是另一番景象——辛勤耕作的农民又让人身临其境般感受深耕易耨的田园生活;绿道上设置的众多永定河文化科普介绍,则打造起丰宜福台的又一张生态名片……
在建设过程中,永定河亲水绿道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提升。项目建设形成了从北至南约72公顷的生态廊道,为动植物提供相应的栖息地及迁移通路;打造了林下及沿途地被植物,重塑4.88公顷的拥有自我修复能力的林下地被植物。让永定河及沿岸亲水绿廊成为鸟类和各种动植物的栖息家园,再现鸟飞鱼跃、蛙鸣虫啁的生动景象。

内容来源:北京丰台官方发布北京号
相关阅读
锅炉房变邻里会客厅!平谷首个一体化城市更新项目开业
“一院一策”,让老院子“活”起来了!
百年前得名,模式口何以称“模范”?
规划科普丨模式口地区的历史文物知多少
拆栏透绿!北京推进“无界公园”建设,打造绿色共享空间新体验
古都北京的正确打开方式是……
您与京城,一“码”之隔!
”

关注“北京印迹”平台
体验解锁京城新方式
“北京印迹”是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的公众宣传平台,由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主办,市测绘院和清华同衡规划院提供技术和专业支持,北京日报提供运营和推广支持,集合广泛的社会力量,打造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空间资源平台和专业全媒平台。
“北京印迹”是全面地向公众开放北京老城历史文化资源的一次尝试,系统梳理和采集了北京老城18大类、73小类历史文化资源3万余条。以北京印迹网站为基础,拓展建设北京印迹新媒体矩阵以及线下文化活动,覆盖线上线下多种传播渠道,将成为北京开展名城保护和公众了解北京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
“北京印迹”力争将历史文化深度融入城市规划建设发展之中,让更多的人了解北京、热爱北京、保护北京、发展北京,一起擦亮古都北京的金名片!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北京印迹 inBeijing):总长13.08公里!北京这处滨水绿道建成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