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字数:5300字
阅读时间:约11分钟
领导致辞

王寅星
宁波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党组书记
宁波市自然资源总督察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发挥沿海优势,优化区域开放功能分工,打造形态多样的开放高地。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深化“多规合一”改革,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精心谋划陆海统筹战略和创新海洋空间详细规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宁波坚持把陆海统筹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不断探索和实践具有宁波特色的国土空间规划路径,通过优化海岸线开发利用布局,严格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实施全域国土空间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加强空间资源的统一规划和管理,努力构建海陆统筹、生态宜居的国土空间格局,推动海洋经济与陆域经济深度融合。
在国土空间规划陆海统筹的道路上,还面临许多挑战和困难。这次交流会提供了难得的学习交流借鉴机会,通过深入研讨和精彩分享,必将进一步拓宽视野,深化对陆海统筹实践的认识,为国土空间规划工作带来新的启示和动力。

于海涛
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研究中心
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
总书记和党中央高度重视海洋工作和国土空间规划工作。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海洋强国”,党的十九大要求“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党的二十大强调“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又对完善促进海洋经济发展体制机制、健全海洋资源开发保护制度、健全维护海洋权益机制进一步做出部署。落实党中央要求,从规划视角看,首先要坚持陆海统筹,以系统观念,“陆海一盘棋”理念,遵循“陆海一体化”基本规律,探索统筹陆海资源配置、产业空间布局、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路径,为海洋强国建设提供有力空间支撑和保障。
2022年10月,我国首部“多规合一”的国家级空间规划——《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2021—2035年)》(以下简称《纲要》)正式印发,这也是一部“陆海统筹”的规划,专门对陆海统筹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提出了总体思路框架。《纲要》印发后,各沿海省市国土空间规划也陆续批复实施,逐级传导陆海统筹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要求并推动落地实施。沿海省市也做了很多探索创新,形成了鲜活实践经验,比如浙江、山东等制定了海岸带专项规划相关技术标准,宁波、厦门、深圳、青岛等探索海洋空间详细规划编制,不少地方出台了地方性政策法规,为推动构建陆海统筹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打下了良好基础。举办本次论坛就是为了加强各方交流互动,未来部规划研究中心还将继续搭建交流平台,共同提高规划编制水平和技术支撑能力。

苗泽
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局副局长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陆海统筹工作。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完善促进海洋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健全海洋资源开发保护制度,健全维护海洋权益。党中央面对当前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对陆海统筹深化“多规合一”改革,促进海洋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支撑海洋强国建设提出了新要求。
首先要充分认识陆海统筹的重要意义。纵观历史大国发展莫不与海洋息息相关,国强则海权强,国弱则海权弱。我国既是一个陆地大国,又是一个海洋大国,海洋战略权益关系民族发展和国家安全。为贯彻落实国家战略部署,陆海统筹要基于陆域整体经济布局,实现陆海之间的资源互补、产业互动、布局互联,实现海洋资源的有序开发利用,推动海洋强国建设。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多规合一”的重大改革部署,近年来我们在践行改革的过程中,在陆海统筹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一是在顶层设计上,首部国家级“多规合一”的《纲要》已经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实施,明确将服务海洋强国建设纳入规划的重要战略目标任务,基于陆海统筹的原则对海洋空间开发保护做出了统筹安排,在国家层面实现了覆盖我国全部陆域国土和管辖海域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的“一张蓝图”。二是在筑牢安全发展的空间基础上,按照陆海统一划定原则,划定15万平方公里海洋生态保护红线,对海洋生态保护修复作出整体安排,强调以流域为单元系统开展海洋生态保护修复,构建从山顶到海洋的保护治理大格局。三是在支撑高质量发展上,深化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按照陆海统筹原则确定沿海地区主体功能定位,促进港产城融合发展,提升沿海城市的海洋功能,推动沿海城市群、都市圈一体化发展,强化东部沿海对内陆地区的辐射带动。四是在规划传导实施上,《纲要》印发后,在国家层面编制海岸带和海洋空间专项规划,以及长江经济带、黄河、京津冀、长三角等一系列区域规划,对陆海统筹作出深化安排;地方层面通过各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逐级传导落实陆海统筹要求,如省级规划划定海洋“两空间内部一红线”,明确无居民海岛主导用途,市级规划细化海洋规划分区,提出海岸带两侧陆海功能衔接要求等。
同时,也要看到随着“多规合一”改革的不断深化,实现陆海“一盘棋”还有不少难啃的“硬骨头”,这就需要我们立足自然资源部门职责,勇挑重担。下一步,我们将结合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构建,进一步推进陆海统筹相关工作。一是做好专项规划和总体规划的衔接,将海岸带专项规划中海洋功能分区和管控要求纳入同级总体规划或者下一级规划。二是加强海洋空间详细规划探索,对海洋空间详细规划如何编,如何管,如何陆海统筹强化和陆域功能衔接,做进一步研究。三是加大历史遗留围填海区域处理利用政策机制研究,在详细规划中对规划布局进行优化和功能调整。四是做好军民融合,落实国家总体安全观,统筹安排海洋尤其是近海功能布局。五是持续推动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建设,在“一张图”上实现用地用海用岛的统一管理,统筹各行业用海的空间需求,加强与相关行业部门的沟通和数据共享。
通过这次经验交流活动,各位专家学者共同研讨陆海统筹国土空间实践路径,进一步凝聚共识,对落实“两统一”职责,发挥“多规合一”改革的引领作用,推动构建陆海统筹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提升国土空间治理能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支撑作用。下一步,我们将联合规划研究中心和相关学协会,提供更多交流平台供大家研讨分享,改进和提升规划工作,为海洋强国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总书记和党中央高度重视海洋工作和国土空间规划工作。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海洋强国”,党的十九大要求“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党的二十大强调“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又对完善促进海洋经济发展体制机制、健全海洋资源开发保护制度、健全维护海洋权益机制进一步做出部署。落实党中央要求,从规划视角看,首先要坚持陆海统筹,以系统观念,“陆海一盘棋”理念,遵循“陆海一体化”基本规律,探索统筹陆海资源配置、产业空间布局、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路径,为海洋强国建设提供有力空间支撑和保障。
2022年10月,我国首部“多规合一”的国家级空间规划——《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2021—2035年)》(以下简称《纲要》)正式印发,这也是一部“陆海统筹”的规划,专门对陆海统筹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提出了总体思路框架。《纲要》印发后,各沿海省市国土空间规划也陆续批复实施,逐级传导陆海统筹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要求并推动落地实施。沿海省市也做了很多探索创新,形成了鲜活实践经验,比如浙江、山东等制定了海岸带专项规划相关技术标准,宁波、厦门、深圳、青岛等探索海洋空间详细规划编制,不少地方出台了地方性政策法规,为推动构建陆海统筹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打下了良好基础。举办本次论坛就是为了加强各方交流互动,未来部规划研究中心还将继续搭建交流平台,共同提高规划编制水平和技术支撑能力。

主旨报告
《陆海统筹下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研究》

廖蓉
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研究中心
报告阐释了国土空间规划陆海统筹的重要性,提出国土空间视角下的陆海统筹是资源利用、经济发展、国土安全、生态安全等全方位的陆海协同。在分析海洋空间保护和利用独特性的基础上,提出海洋国土空间规划要实现从规划管理到规划治理,促进海洋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同时要处理好经济与社会、市场与政府、效率和公平、活力和秩序、发展和安全的关系。报告分析了《纲要》、省市国土空间规划,以及海岸带专项规划关于陆海统筹的相关要求,以深圳、三亚为例,介绍了海洋空间详细规划实践探索。报告最后提出了对规划传导体系建设、海洋空间详细规划编制管理等的相关思考。
《陆海统筹视角下市级海岸带专项规划之大连实践》

安诣彬
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研究中心
报告梳理了“多规合一”改革背景下,对海岸带专项规划提出的新要求,分析了海岸带保护和利用在空间资源统筹、生态环境、灾害风险、产业布局、管理机制等方面存在问题。结合大连海岸带专项规划编制重点介绍了四个方面的探索实践:一是陆海空间资源细化统筹布局,强化陆海一体化空间治理;二是建立陆海联合防灾减灾体系,保障滨海人口和产业安全;三是划定中心城区海岸带建筑退缩线,建立退缩线管控制度;四是提出滨海乡镇建设发展指引,统筹三生空间的保护与利用等。报告最后对注重规划衔接传导与“一张图”管理、开展陆海一体化的详细规划编制、加强海岸带配套政策制度建设等内容作出展望。
《首轮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海洋改革:认识与思考》

高金柱
国家海洋信息中心
报告阐述了本轮国土空间规划中关于陆海统筹发展与创新:从层级事权上,继承和发展海洋空间以省为主的管控层级;从空间功能上,继承和发展功能分区的划定逻辑;从区域治理上,继承和发展分海区、分海域进行宏观指引的基本方式。同时,实现了从区划到规划、从海洋到海陆、从分区管理到“分区+分类”管理等方面创新。报告分析了刚性弹性相结合的方式方法尚未突破、规划传导至用途管制的最后一公里缺失、对主体功能区战略和制度落实不足、一些“关键痛点”给地方发展造成困扰等方面仍待解决的规划问题。报告最后提出从海洋角度支撑健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强化兼容、立体用海等工具的研发应用、陆海统筹深化主体功能区制度及政策、推动重大生产力布局和深远海保护利用研究、关注陆海统筹的技术和制度细节等本轮规划和下一轮优化调整需要“打补丁”的重点方向。
《海洋空间详细规划编制探索——以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区域为例》

王志文
浙江省海洋科学院
报告阐释了编制海洋空间详细规划的必要性以及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的定位,提出历史遗留问题围填海区域的详细规划作为海洋空间详细规划的一种类型,既是对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及海岸带专项规划的分解细化,也是对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处理方案的细化落实,同时也是对历史遗留问题围填海项目审批的前置性管理。报告以地方编制的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处理区详细布局方案为例,介绍了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区域详细布局方案的主要编制内容,包括规划目标和指标、空间布局、生态保护修复、岸线管控、产业发展管控、沿海特色风貌引导、周边海域功能衔接、基础设施配套等。
《陆海统筹背景下海岸带用途管制思考》

王先鹏
宁波市自然资源和规划研究中心
报告在分析海域使用特征、海岸带用途管制特征,以及海岸带空间管控存在问题基础上,构建了海岸带用途管制逻辑框架,按照“陆海统筹”要求,打通调查-规划-建设-确权-监管的管理全链条。报告对用地用海兼容和海域立体分区进行了探讨,按照“以保定用”原则,根据海岸线两侧用途优先序,提出直接兼容、有条件兼容、调整后兼容三种情形;在分析各用海分类使用特征和空间分布需求基础上,提出构建海域立体分区的设想。
《国土空间规划陆海统筹的技术框架研究》

王天青
青岛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副院长、总规划师
报告阐述了陆海统筹的概念认识,构建了陆海统筹技术框架,提出陆海统筹作为一种理念和技术方法,贯穿于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实施和管理的全过程。报告以青岛市为例介绍了国土空间规划陆海统筹的任务,包括陆海统筹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战略、统一的陆海用途管制、落实海岛和海岸线保护制度、提升基础设施支撑能力、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提升生态服务功能、陆海空间统筹治理等内容。报告最后对陆海一体化的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管理技术团队建设、海洋空间单元详细规划编制组织等问题作出展望。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海洋空间的规划思考与实践》

周培
厦门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报告阐释了国土空间规划框架下加强海洋空间详细规划和管理的必要性,提出了海洋空间详细规划构建思路,以及海洋空间详细规划的单元类型、编制技术路线和主要编制内容。结合厦门规划实践介绍了海岸带专项规划、无居民海岛保护与利用规划、岸线规划、生态修复等专项规划的主要内容,以及海域类、无居民海岛类、岸线类等海洋空间详细规划的主要编制内容和技术方法。报告最后提出修改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构建分层分类的传导体系、研究适宜海洋的规划编制技术、加强海洋空间详细规划实施管理、推进试点示范工作等相关建议。
《福建省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处置情况及规划衔接建议》

罗美雪
福建海洋研究所
报告梳理了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类型和处置情况,重点结合福建省实践介绍了已批未填和未批已填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类型的处理方案,已形成陆域的区域与城镇开发边界的衔接、已批围填历史遗留用海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海洋功能分区等规划衔接情况,从宏观和微观层面阐释了国土空间规划中的陆海统筹重点。报告最后介绍了福建省海岸带保护与利用专项规划的总体格局、海洋功能分区、海岸线分类管控、海岸建筑退缩线等主要内容。
《深圳市海洋空间详细规划路径探索和规划实践》

翁锦程
深圳市规划国土发展研究中心
《深圳经济特区海域使用管理条例》要求编制重点海洋空间详细规划,作为重点海域具体项目审批的规划依据。报告介绍了海洋空间详细规划的编制思路,海洋空间详细规划陆海统筹的重点。结合小梅沙、金沙湾、土洋-官湖等海洋空间详细规划编制实践详细介绍了深圳海洋空间详细规划的主要编制内容和技术方法,通过开展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开发适宜性评价划定海域生态和开发空间;落实岸线退后空间管控,加强海岸带生态保护、公共开放和城市安全;细化三级类的用海类型以契合深圳本土用海需求;加强陆海统筹,对相邻陆域提出规划指引。
历
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规划土地政策支持老旧小区改造更新工作的通知》
史
研究起草《国土空间规划法》 | 自然资源部2024年立法工作计划
文
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平急功能复合的韧性城市规划与土地政策指引》的通知
章
自然资源部关于2024年第三批城乡规划(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单位甲级资质认定的公告

你“在看”我吗?

你“在看”我吗?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中国国土空间规划):国土空间规划相关学(协)会联合体学术工作坊第二季——国土空间规划陆海统筹实践经验交流活动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