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链接关注我们


荷花塘片区地处南京城南门西地区,总占地面积约12.57公顷。其中,鸣羊街东侧已有2.07公顷地块完成改造,剩余更新总面积约10.5公顷。该片区共涉及居民1805户,总人口数5045人,建筑面积约10.33万平方米。荷花塘历史文化街区是《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10-2020)》确定的11处历史文化街区之一,是老城内现存历史格局最清晰、传统风貌最完整、历史遗存最丰富的明清传统住区。由于年代久远,街区建筑布局混乱、房屋破旧,公共设施缺乏、基础设施薄弱,与悠久的历史底蕴和深厚的文化背景形成强烈的反差,已不能满足历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秦淮分局坚持党建引领,推进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在老门东、小西湖等历史地段更新的基础上,结合现场实践成果经验,综合运用“留改拆”更新,因地制宜启动片区更新改造,推动城市更新高质量发展。
荷花塘片区更新前现状



秦淮分局坚持以“清风自然 秦淮温度”党建品牌为引领,充分发挥好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项目推进“保驾护航”。市区联动成立南京市首个区级城市更新实体化运作部门,由秦淮分局衔接,强化“区城市更新办+双塘街道(高岗里、磨盘街社区)一线更新指挥部+项目实施主体(历保集团)更新指挥部+N部门(规划资源局、更新办、房产局、建设局等)”的工作推进机制。合力推动存量资源要素利用方式从“被动保护、传统低效”转向“主动传承、赋能增效”。

探索建立社区责任规划师制度,引导调动各方的积极性,定期讨论工作进度、推进难点堵点。搭建五方平台,实现政府部门、属地街道、实施主体、专业团队与人民群众的立体式、全方位沟通。实施过程中,邀请居民代表当监督员。改造完成后,将邀请居民对效果进行综合评价,让居民真正共建共治。

依托属地双塘街道“大工委”与高岗里、磨盘街社区“大党委”平台,发动党员干部密集召开议事会,带头参与宣讲政策、信访接待、矛盾调解、信息宣传等工作中,收集1457户居民更新意愿,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让现场处处看得见党的标识、时时听得到党的声音,打通项目推进“堵点”,用片区“焕新”赢得居民“欢心”。


采取“小尺度、渐进式、管得住、用得活”的规划设计策略,设立两级规划管控体系。第一是自上而下划定36个“规划管控单元”,明确基本的规划设计要求;第二是以地籍和历史格局为依据划分院落单元,基于产权地块和产权人意愿划定,具有一定的动态性,边界根据实施情况进行微调。

对荷花塘居住区C级危房、D级险房进行消险处理,尽可能增加厨房、卫生间,改善民生条件,并留住老门西的社区特质,保留70%以上居住功能,按照“愿改可改则改”,鼓励居民自主更新,通过对产权制度的政策和经济手段的应用,激发内生动力。

对街巷、文物建筑、古井等历史文化资源,通过保护修缮进行公共展示,充分释放街区的文化活力。此外,荷花塘片区将以鸣羊街沿线为生活性街道,水斋庵沿线发展城南特色美食,打造殷高巷—孝顺里—谢公祠—饮马巷—同乡共井—陈家牌坊文化体验线路,在顾“面子”同时也顾“里子”。

荷花塘街巷现状和改造示意

秦淮分局探索“一院一策”“一户一设计”等因地制宜的规划设计方法,建立“一中心四平台多主体”社区共建中心,以政府为引导,支持居民、市场和社会团体等多方力量自愿参与,共商共建、共管共治,从“要我改”变为“我要改”。

最大限度地保障居民的合理权益,引入社区规划师搭建基层多方协商平台工作机制,将传统征收拆迁模式转变为政府主导、多元参与的更新方式,充分调动个人和市场积极性。举办“城市更新与社区治理”暨在宁高校首届大学生社区规划师暑期工作营活动,构建片区居民、在校师生、政府部门、实施单位共同参与服务平台,让更多的新鲜力量、创新动力注入老城保护更新工作中。

在此过程中,双塘街道制定了《荷花塘片区综合管理方案》,成立片区管委会,依托物业党建联盟平台,以物业服务企业(项目)党组织、党员为主体,机关、社区、业(管)委会党组织、党员共同参与,构建了“1+10+X+N”物业党建品牌工作体系,引进银城物业入驻荷花塘片区,极大改善片区现有环境卫生、安全治安状况,在“改好”的同时更要“管好”。

荷花塘片区更新平面图


街区以打造“居住类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再生的新标杆”为核心目标,围绕“生活+”的基本理念,坚持保护并活化利用历史文化资源,留住老门西的社区特质和烟火气息。目前,片区居民参与更新方案已经基本敲定,片区控详调整、城市设计及保护规划深化方案已获市政府批复,并完成批后公示及控详入库。各项工作均按计划节点有序推进,先行实施的五福里道路管廊试验段已完成建设;片区整体市政管线工程已完成前期手续办理,进行支巷施工;曾国葆祠堂开展修缮。更新将创新政策机制,采用社区自治和居民自愿来进行微更新,探索产权人出资加财政支持、社会参与的城市更新资金来源方式。部分历史建筑的危房消险问题已经解决,下一步将推进文物和历史建筑类的修缮、保护活化再利用。



基层治理千头万绪,城市更新工作纷繁,既要提供制度供给保障,又要扩大市民的有序参与;既要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坚持“人民至上”的工作理念,又要综合运用规划资源专业技术手段,探索“与居民商量着办”“逐栋、逐院落”进行渐进式保护更新的更新路径。荷花塘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项目秉承“共商、共建、共享、共赢”更新原则,坚持传统居住功能主导,采取由区政府主导文物修缮、促进历史建筑再利用,推动危房消险和微型管廊等市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更新方式;运用“社区+”更新理念,在传承风貌肌理特色的同时,让居民“住得安、住得下”,提升居民幸福感、获得感,打造老城南复合型传统生活街区样板。


荷花塘片区城市更新项目的顺利推进综合体现了南京城市更新中党建引领的“力度”、专业赋能的“深度”与人文关怀的“温度”,是一次党建融合业务赋能城市更新,推动老城区高质量发展的有益尝试,对大城市主城区在存量用地更新盘活、民生福祉改善等方面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来源:江苏自然资源党员e家

审 核:陶乐
审 稿:朱佳
发 布:潘昕
别忘了点赞+在看哦!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南京规划资源):明清民居“活化石” “更”出高质量发展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