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遗产人居|住房城乡建设部推介:江西省抚州市文昌里历史文化街区

近日,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决策部署,住房城乡建设部总结了各地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中的典型经验做法,印发了《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可复制经验做法清单(第一批)》。其中,同济大学、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持续主持或参与的多个项目得到推荐,本公众号将进行系列推介

遗产人居|住房城乡建设部推介:江西省抚州市文昌里历史文化街区
遗产人居|住房城乡建设部推介:江西省抚州市文昌里历史文化街区

江西省抚州市文昌里历史文化街区

遗产人居|住房城乡建设部推介:江西省抚州市文昌里历史文化街区



原文件摘录

江西省抚州市文昌里历史文化街区以戏曲文化为主线,持续举办“汤显祖戏剧节”,创排特色戏曲节目、设立戏曲体验换装点、在研学课程中引入戏曲课程等系列活动,以《牡丹亭》为蓝本,结合水景和周边历史建筑,打造大型实景演出“寻梦牡丹亭”,唱响“戏剧文化地标”品牌。围绕才子文化、民俗文化等整合资源,活化利用古建筑近300处,引入商户276家,聚集了文化创意、文化展示、美食餐饮、非遗文化、手工艺品、旅游商品、休闲娱乐、酒店民宿等一系列丰富且适应消费者需求的业态。


江西省抚州市文昌里历史文化街区(含汤家山、汝东园两片街区)位于抚河东岸,与抚州临川古城隔江相望,历史上是抚州城外重要的集散码头和商贸街区,街区内汤家山得名于汤氏家族,这里曾是明代著名戏曲家汤显祖的故里。

随着时代变迁和交通方式的改变,文昌里作为水运节点型商贸街区的功能逐渐没落,繁华不再。如何彰显文昌里昔日的荣光,成为抚州老城发展必须破解的难题。2015年,抚州市在推进全市棚户区改造的过程中,积极听取各方专家意见,转变工作思路,将原本划定为旧改项目的文昌里片区,整体保护了下来,启动了文昌里街区保护工程。2016年,文昌里汤家山、文昌里汝东园两片街区被公布为省级历史文化街区。

同济规划院遗产研究院团队于2016年底进驻抚州,至今,开展了《文昌里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抚州文物保护区划研究》、《抚州历史建筑保护利用规划》、《抚州市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抚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抚州市申报省级和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材料编制》等一系列工作,协助当地完善了《抚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办法》《抚州市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办法》等一系列保护管理法规,为抚州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规划管理体系。2022年1月,抚州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这一切,都始于文昌里街区的保护与发展,既是工作理念、思想的一次转变,也是抚州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一次重要实践和示范。


1

从大拆大建到绣花功夫的遗产保护理念落实


文昌里街区的保护实践中,摒弃了大拆大建的旧改模式,注重以历史文化价值的挖掘促进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通过对街区传统建筑的保护与修缮、空间环境的整理与提升,市政设施的完善与配套,贯穿以绣花功夫进行微改造的理念,文昌里街区成为抚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核心地与示范区


(1)深挖文化特色,统一价值认知

文昌里街区破败多年,社会各界对其价值认识不足。因此,深入研究挖掘街区历史文化特色与价值,凝聚人心,增强自信,是统一街区保护发展思路的首要前提。

文昌里汝东园街区是抚河流域滨河商贸街区的典型代表,现存以直街、横街为主骨架,沿抚河生长的“梳齿”状街巷格局,沿河分布的古码头遗址,前店后居、前店后坊的传统风貌,以及众多民居大院,是体现抚州商贸文化、才子文化的重要载体。

文昌里汤家山街区作为汤翁故里,是明代著名戏曲家汤显祖的出生成长及安息地,是汤翁戏曲文化的重要承载与传播地。此外,文昌里紧邻抚河,自唐开始就得益于古代水利灌溉工程的庇护,街区南侧有建于明代的千金陂灌溉工程,2019年被收录为第六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单。


(2)研究建筑特色,科学保护修缮

街区保护规划充分研究了赣东传统建筑特色,对传统建筑进行科学保护修缮,并在街区有机更新的肌理织补中传承传统建筑特色。如街区内传统民居建筑以“白檐花窗方正印,青砖灰瓦清水墙”的天井合院建筑为主;商业建筑则以“前店后坊进深长,木架缸瓦夹泥墙”的一字型布局为特色。

规划实施过程中尽可能多的利用原有建筑材料,不断运用样板试验的方式改进工艺。传统建筑的修缮过程,也是当地工匠传承延续原有建造工艺的过程,让临川文化在保护修缮后的建筑细节中得以展现。


2

从城市角落到城市客厅的活化利用方式创新


文昌里街区紧跟抚州建设华夏戏都的城市发展定位,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坚持以用促保,创新利用方式,助力文昌里街区从城市角落变为城市客厅,增强抚州人民的荣誉感、安全感、获得感。


(1)坚持以用促保,融入城市生活

街区实施过程中,坚持保护优先、保用结合,以用促保的思路,通过活化利用使历史文化街区融入生活、回归社会、服务人民。如留住街区内原有长期经营的手工艺人,继续经营铁艺、竹编、酱菜等老店,使建筑历史功能得以延续。同时将抚州市优秀非遗项目植入街区,使文昌里成为临川文化对外展示宣传的窗口。通过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利用,发展适应现代生活的文化创意产业,使得历史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具有可持续性。


(2)创新利用方式,增强文化体验

一是主题式文化体验。汤家山街区围绕“汤翁故里”这一核心主题,充分拓展戏曲文化内涵,利用街区内历史建筑与公共空间,形成集戏曲创造、演绎、体验、教育、交流以及主题餐饮、民宿为一体的特色街区。其中,经过保护修缮的文物建筑“文林第”及周边历史建筑群,作为中国戏曲博物馆,是国内首个国家级综合性戏曲主题博物馆聚落。

二是互动式文化体验。历史上以横街为核心的滨河商业老街,在保留现有传统业态的基础上,通过市、区、县各级非遗项目的融入,重点围绕传统手工艺、特色民宿、文化创意、美食餐饮、休闲娱乐等业态,以及盱江医学与建昌帮主题的中医药文化体验馆、摔碗酒作坊、金银錾刻、临川竹篾、临川白浒窑等代表性非遗体验项目。

三是沉浸式文化体验。利用街区内原有河塘及周边开放空间,以汤显祖临川四梦之《牡丹亭》为蓝本,打造集游园体验与沉浸交互表演相结合的大型实景演出《寻梦牡丹亭》,以沉浸式体验的方式,再现杜丽娘与柳梦梅如梦如幻的生死浪漫爱情故事。

遗产人居|住房城乡建设部推介:江西省抚州市文昌里历史文化街区

图1 文昌里汝东园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总图

遗产人居|住房城乡建设部推介:江西省抚州市文昌里历史文化街区

图2 文昌里汤家山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总图

遗产人居|住房城乡建设部推介:江西省抚州市文昌里历史文化街区
遗产人居|住房城乡建设部推介:江西省抚州市文昌里历史文化街区

图3 游客体验“临川蔑编”传统技艺(左)

图4 大型实景演出《寻梦牡丹亭》(右)

遗产人居|住房城乡建设部推介:江西省抚州市文昌里历史文化街区
遗产人居|住房城乡建设部推介:江西省抚州市文昌里历史文化街区

图5 文物建筑“文林第”修缮前后对比(左2016年,右2021年)

遗产人居|住房城乡建设部推介:江西省抚州市文昌里历史文化街区

图6 中国戏曲博物馆内部陈列


—END—

图文丨邱高根深

排版丨张训一

审校丨张恺、邵甬

遗产人居|住房城乡建设部推介:江西省抚州市文昌里历史文化街区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同济规划TJUPDI):遗产人居|住房城乡建设部推介:江西省抚州市文昌里历史文化街区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