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获上海市优秀国土空间规划设计奖特等奖

近日,上海市城市规划行业协会公布“2023 年度上海市优秀国土空间规划设计奖”获奖项目名单。中规院上海分院在本次评选中共获得特等奖 1 项、一等奖 1 项、二等奖 7 项、三等奖 5 项。其中,作为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印发后,首个获国务院批复的地方性国土空间规划,《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 年)》在众多优秀项目中脱颖而出,荣获特等奖。

作为该规划编制的核心技术团队之一,中规院上海分院自 2019 年 3 月起参与到相关筹备和前期研究工作中,贯彻“新目标引领、新理念集成、多样新空间、可见可现新示范、跨界一体新机制”的原则思路,相关成果得到规划工作专班和指导专家的高度认可,并于 2023 年 2 月正式获国务院批复,成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今后一段时期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的纲领性文件,也为其他地区编制跨区域国土空间规划积累了经验、提供了借鉴。


项目名称: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


编制单位: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分院、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审批部门:国务院

批复时间:2023 年 2 月


01


项目背景

2019 年 5 月,党中央、国务院正式印发《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明确以上海青浦、江苏吴江、浙江嘉善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要求三地共同编制国土空间规划,联合按程序报批。

2019 年 11 月,国家发改委正式公布《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总体方案》,提出示范区的战略定位为“一体化制度创新试验田、生态优势转化新标杆、绿色创新发展新高地、人与自然和谐宜居新典范”。根据两省一市共同协商,由沪苏浙国土空间规划主管部门、苏州市和嘉兴市政府、示范区两区一县政府“三级八方”共同组织开展规划编制工作。

规划范围涉及三个层次:一是示范区,包括两区一县全域 2413 平方公里;二是规划协调范围,包括周边 486 平方公里;三是先行启动区,包括五个镇、共 660 平方公里。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获上海市优秀国土空间规划设计奖特等奖

示范区、协调区、启动区空间范围示意图


02


编制历程

规划编制过程历时四年,包括“前期研究、初步成果、深化完善、草案发布与联合审查、成果规范化报批”五大阶段。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获上海市优秀国土空间规划设计奖特等奖

规划编制历程时间轴示意图


(1)前期研究阶段

2019 年 3 月至 6 月,按照国家对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总体部署,拟定示范区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筹备组建工作专班,先行开展预调研、既有规划梳理、国际案例研究、空间方案初步研讨等内业工作。6 月 21 日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正式致函江浙两省自然资源厅以及苏州、嘉兴市政府,组建了示范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专班,并由中规院牵头,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苏州规划设计研究院共同组成示范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技术核心团队在工作专班的组织统筹下,团队多次到青浦、嘉善、吴江调研,结合当时正在开展中的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形成示范区现状“一张图”。


(2)初步成果阶段

借鉴雄安新区工作经验,由三级八方联合主办、工作专班具体牵头开展了示范区国土空间规划内部工作营邀请清华大学、东南大学、同济规划院三家国内一流设计团队参营,程泰宁院士、郑时龄院士等 6 位学者担任工作营专家,为初步成果编制提供高水平支撑。工作营于 7 月 26 日开营,9 月 10 日闭营,期间组织了集体现场踏勘调研、两次中期研讨,形成了高点定位、特色鲜明、丰富多样的工作营成果。10 月 8 日,工作专班听取了技术核心团队关于示范区国土空间规划初步成果的汇报。


(3)深化完善阶段

2019 年 10 月至 2020 年 4 月,规划初步成果报告面向两省一市、两区一县及相关部门开展意见征询,并在示范区执委会的协调下与两区一县进行空间方案的多轮对接。在此期间,围绕整体成果和重点专项召开了 6 场专家咨询。2020 年 4 月,规划成果草案通过示范区理事会审议。


(4)草案发布与联合审查阶段

2020 年 6 月 18 日至 7 月 17 日,开展规划草案公示。7 月 30 日,示范区执委会组织两省一市自然资源部门和两区一县政府召开专题会议,研究示范区总规修改完善情况和下一步工作安排。8 月,经完善的规划成果形成送审稿报上海、江苏、浙江两省一市人民政府审议。


(5)成果规范化报批阶段

2020 年 9 月以后,衔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改革要求,以及相关规划成果技术规范,进一步优化篇章结构、凝练表述、突出核心内容。2021 年第二季度,规划文本、图集报国务院审查,开展部际联席意见征询,其后,在自然资源部的指导下,陆续落实国办和部委的两个轮次意见,衔接两区一县“三区三线”划定成果,形成相对稳定的报批成果。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获上海市优秀国土空间规划设计奖特等奖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获上海市优秀国土空间规划设计奖特等奖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获上海市优秀国土空间规划设计奖特等奖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获上海市优秀国土空间规划设计奖特等奖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获上海市优秀国土空间规划设计奖特等奖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获上海市优秀国土空间规划设计奖特等奖

左右滑动查看调研图集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获上海市优秀国土空间规划设计奖特等奖

规划工作进程与技术流程对照图


03



示范什么:关注“一体融合”,聚焦“五共”空间场景



示范区的自然本底优越、但生态环境敏感,有建设基础、但用地绩效偏低,江南底蕴深厚、但特色彰显不足,中小城镇密布、但链接融合有待深化。立足现状禀赋,对标先进地区,规划聚焦“五个共”的空间场景营造,强调率先实践新理念、打造可见可现的示范。


构建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格局

示范区河网纵横、湖荡密布,形态多样的水体是其最核心的生境要素,但长期面临水空间退化、水安全隐患和水环境污染等问题。因此规划认为“理水治水”是示范区生态示范的重中之重。遵循活水畅流、恢复生境的原则,在分类管控大湖区、湖荡区、溇港区、河网区四类水乡特色片区的基础上,以水为脉,构建“一心两廊、三链四区”的生态格局,明确规划期内蓝绿空间占比、河湖水面率等核心管控指标。在具体行动上,联通河道湖荡,划定涵盖 100 条河道、76 座湖荡、6 条历史水路的结构蓝线,提升水空间;打造以太浦河、京杭运河为主干的清水绿廊体系,实施水岸联治,改造水环境;完善三级区域防洪体系,分类管控圩区,保障水安全。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获上海市优秀国土空间规划设计奖特等奖

示范区生态格局示意图


营造全域功能与风景共融的城乡空间格局

邻近全球城市又能拥抱自然郊野,以好风景吸引新人才,是示范区鲜明的价值逻辑。规划提出传承人水相亲的空间基因,延续中小城镇为主体的空间特征,不搞集中成片开发,形成多中心、网络化、功能与风景共融的空间格局。在具体行动上,依托湖荡打造三条蓝色珠链,将自然景观与研发社区有机融合;在三省交界处优先打造水乡客厅,将生态公园与小镇更新紧密结合;建设蓝道绿道风景道“三道”的特色交通系统,串接主要功能片区和文旅资源,实现生产生活与游憩活动的整合。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获上海市优秀国土空间规划设计奖特等奖

示范区“多中心、网络化”布局结构示意图


培育创新链与产业链共进的产业空间

衔接发改和经信部门提出的“五型”经济,示范区未来要突出生态友好、前沿引领,实现从“经济洼地”到“价值高地”的转变。规划建议三地协同加强产业准入与标准管理,共同构建正负面清单;统筹产业用地“搬转留”,优化布局结构、促进集群集聚。在空间载体上,基于既有园区布局和存量转型潜力,着力培育创新策源的研学机构、应用转化的产业基地、低成本多样化的产业社区、现代服务集聚区,支撑“研学产”多环节全链条融合。


塑造江南风与小镇味共鸣的生活场景

示范区分布有 7 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人文遗存丰富,但存在新城新镇风貌不协调、古镇同质发展和过度商业化等问题。规划提出“江南韵、小镇味、现代风”的新江南水乡意象,坚持小尺度、低高度、人性化的空间秩序,营造全龄友好的未来生活图景。一方面,挖掘和恢复历史水路,划定自然人文景观片区,拓展文化保护管控范畴,形成以历史水路为纽带的特色格局,整合三地现行的保护体系,建立更加系统的历史文化保护框架;另一方面,构建小尺度、低高度、人性化的空间秩序,通过管控街坊尺度和建筑高度、提高生活密度,营造“小镇感觉”。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获上海市优秀国土空间规划设计奖特等奖

不同层次的街坊尺度管控引导建议


建设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共享的智慧支撑系统

示范区位于三省交界的“边缘地区”,普遍存在边界断头路、设施布局不合理、标准不统一等问题。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的资源统筹、共建共享,是规划中迫切需要回应的支撑性问题。其中重点的规划策略包括:统一生活圈服务配置标准,建立多层次多类型的互联互通交通系统,谋划布局成本共担、服务共享的区域服务设施、绿色市政基础设施和智慧防灾预警体系。


04



创新什么:立足国空语境,响应跨省域、多主体的治理诉求



作为国土空间规划改革新时期较早批复、跨区域联合组织编制的一次规划实践,着重体现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创新。


治理导向的国土空间规划

面向地方治理能力提升,尝试建构“问题-目标-行动-项目”的逻辑闭环。通过共性问题和跨界协同关键瓶颈的识别,找准治理对象;寻求三地公认的目标共识,明确治理方向,并通过量化指标、标准将目标具象化;基于目标提出相应规划策略,结合实际事权划分,转化为具体行动计划,面向不同治理主体、部门进行治理工作的任务分解。依托政府、市场、社会多方共治,筛选行动计划中近期可操作、具有显示度和引领性的样板项目,作为落地实施的治理抓手。继而,在实施过程中反馈修订规划目标,进而通过规划闭环实现治理闭环。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获上海市优秀国土空间规划设计奖特等奖

“问题-目标-行动-项目”的逻辑框架


合作协商的一体化规划

打破行政边界、但不改变现行的行政隶属关系,是示范区推进一体化发展的前提。不同于传统自上而下的空间规划,本次规划不取代两区一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更加强调“三级八方”多元主体的合作协商,在一体化统筹同时,也充分尊重地方差异性。
例如,在规划指标设置上,坚持有统一、有特色,涉及公共服务、基础配套、生态共管的底线要求“就高不就低”,涉及产业发展、文化保护利用等方面,强调各自创新、自主裁量。在示范项目谋划上,坚持有共建、有分建,例如近期集中示范的“一厅三片”,既包括三地共建的水乡客厅,也包括三地分头建设的青浦西岑科创中心、吴江高铁科创新城、嘉善祥符荡创新中心。在建设用地供给上,提出建立跨区域用地指标周转库,在保障两区一县建设用地分配规模的同时,支持预留机动指标、用于区域统筹。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获上海市优秀国土空间规划设计奖特等奖

规划工作专班架构与规划编制体系设置


构建城乡融合的基本规划单元

示范区的自然本底特征和经济发展方式,决定了必须走城乡融合的发展路径。基于这一思路,规划在空间传导层次上,提出以“水乡单元”替代“控规单元”,改变镇区控规和乡村规划独立编制的传统路径,即在 10-15 平方公里的尺度上,将镇区、乡村及周边的河湖农田林等生态要素整体考虑,作为详细规划的基本单元,同时也是后续推进全域综合整治的单元,形成城乡融合发展的紧密共同体。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获上海市优秀国土空间规划设计奖特等奖

“水乡单元”空间组织模式图


05



实施成效



示范区总体规划是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印发后,首个获国务院批复的地方性国土空间规划,也是首个跨省域共同编制的国土空间规划。在此基础上总结提炼,编制形成了跨省域国土空间规划的指导手册,有助于将相关经验向类似地区进行推广。

在本规划的带动下,对照国土空间规划改革要求,示范区较早建构起“1+1+N+X”的规划体系,围绕水生态、交通、文化等重点领域开展了专项规划研究,自 2021 年开始滚动编制重大建设项目三年行动计划,并陆续批复了水乡客厅等重点片区城市设计与详细规划,为后续实施推进奠定基础。

此外,与规划编制同期,有效推动了一批有显示度的项目落地。四年多来,示范区水安全水环境显著提升,元荡桥等跨界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项目部分已经建成,华为等创新载体与引领型企业逐步落地,体育、研学等新兴业态不断涌现,城乡融合水平与综合发展实力明显增强,新理念新价值逐步得到呈现。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获上海市优秀国土空间规划设计奖特等奖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获上海市优秀国土空间规划设计奖特等奖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获上海市优秀国土空间规划设计奖特等奖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获上海市优秀国土空间规划设计奖特等奖

左右滑动查看示范区落地项目

(资料来源为网络公开渠道、以实际为准)


来源:申客思享会.


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的治理逻辑与规划响应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获上海市优秀国土空间规划设计奖特等奖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获上海市优秀国土空间规划设计奖特等奖

示范区国土空间规划获批,他们松了一口气又卯足一股劲儿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获上海市优秀国土空间规划设计奖特等奖


王凯: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与雄安新区规划的比较与启示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获上海市优秀国土空间规划设计奖特等奖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获上海市优秀国土空间规划设计奖特等奖

国务院批复《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获上海市优秀国土空间规划设计奖特等奖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获上海市优秀国土空间规划设计奖特等奖

长三角生态型发展区空间治理研究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获上海市优秀国土空间规划设计奖特等奖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获上海市优秀国土空间规划设计奖特等奖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规划中国):《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获上海市优秀国土空间规划设计奖特等奖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