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城市社区发展与规划转型背景
随着城市发展从“增量建设”转向“存量优化”,社区规划涉及的社会关系与利益角色愈加错综复杂,公众参与意识及社区归属感的提升进一步推动规划工作重心的转移。近年来,城市规划从设计编制到动态调整各阶段都受到广泛的社会关注与市民监督,规划调整引起的社会事件层出不穷,反映了规划治理的工作仍十分严峻。在此背景下,传统的自上而下管控模式在城市社区治理中显示出行动滞后、组织低效与制度缺位等方面局限性,迫切需要探索以社区为主体的存量规划新模式。
2
新时期社区社会资本的内涵与作用
2.1 新建城市社区中

资料来源:笔者自制。
2.2 公众参与规划决策的水平测度
资料来源:笔者根据HERSEY P, BLANCHARD K H. Management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Utilizing Human Resources[M]. 6th ed.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Inc, 1993,莫文竞,夏南凯. 基于参与主体成熟度的城市规划公众参与方式选择[J]. 城市规划学刊, 2012(4):79-85改制。
2.3 规划触媒下
以往由于信息化水平不高与指标构成复杂,公众参与程度较低,“控规调整”存在一定的过程形式化与技术官僚化特点。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与新媒体的涌现,公众在城市规划方面的知识储备与抗辩能力显著提高,针对“控规调整”的应激事件及社会争议层出不穷。在规划触媒作用下,城市社区社会资本的作用以及公众参与水平已悄然超越以往任何历史阶段,关系网络、邻里依恋、地方知识、参与意愿和组织能力等显著提升(图3)。

资料来源:笔者自制。
3
广州H社区“控规调整”中主动式公众参与实证发现

资料来源:笔者根据相关报道内容改制。
3.1 社会资本的发育

3.2 公众参与水平

资料来源:笔者自制。
3.3 社区规划机制
在H社区案例中,社区规划的“制度门槛”体现在两个层面:
一是“自下而上”的参与门槛,目前公众参与多以“个人”为参与对象,而未上升到协助建立社区组织、并以社区组织为单位的参与,难以发挥“公众参与”作为一个过程、并进而加强社区能力的作用。
4
社区规划机制优化与转型应对

从规划本质转向基于“美好生活”内涵的发展趋势来看,规划转型包括价值与实践两个层次:价值层面即规划理念从物质性增量建设向强调质量内涵的多方协作发展转变,实践层面即规划师的角色由蓝图设计者向公众利益协调者转变。广州市近年来开展的“总师制度”、“街区顾问制度”与“社区规划师制度”等相关实践(表2),是对现有规划制度设计的探索创新,也为基层规划治理提供了丰富经验与教训。

资料来源:笔者根据文献资料与深度访谈整理。
5
结语
当传统规划机制与社区公众诉求匹配错位时,以社区组织为主导的市民社会逐渐浮现,成为新时期社区规划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针对广州H社区案例的实证调查显示,城市社区社会资本在规划触媒作用下逐渐发育,表现为邻里依恋、社会网络、地方知识、社区组织、共同意愿等要素不断积聚并相互作用。在新媒体技术发展背景下,公众参与主动性与社区应对规划干预的能力大幅提升,这对于我国社区规划模式和基层治理手段带来转型挑战。
当前我国社区规划及社区治理具有两方面的制度门槛。一是“自下而上”的参与门槛,需要创新公众参与机制,并深化社区规划师角色引导理性参与。二是“自上而下”的治理门槛,需完善基层治理机制,并积极培育社会资本与社区治理结构。开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规划需要同时以物质形态法定化与综合治理制度化两个重要方面为抓手,创新社区规划的理念、方法、实施与管理机制,并进一步推进城市社区的存量优化与可持续发展。
本文撰稿:赵楠楠 刘玉亭 王世福
原文介绍
《社会资本视角下社区规划转型挑战与应对——以广州H社区为例》一文刊载于《城市规划》2024年第8期,第35-43页。
【doi】10.11819/cpr20231622a
赵楠楠,华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香港大学城市规划及设计系,博士后。
https://kc.cnki.net/detail/article?id=G/weqMdD4qv4vDjrCLdIl7No12NL5jVwr/hhlGObD/t3JbX895qW+yVXcG1JeE/PUpDgXpwYg06x5Nz2L3Ipa4AgRWUougXyTfJ+Gq1P4veFarIpEQlmRgiNI0KxJ2K/AGuC1CIBz6PmwzKIyHN4Jce9L94b+dbiV+/46MJqxURqi1PRliWZW7pBIMXEpORSb5/B6slG+ggsBdruE2C9x17HhGwKDvQLxOWKNOcDSHNMZpa2g4X2qO6uqphPUnFOit/bGlCk+iVT2UEGJ3ZnBtWxE5strJ5K7LMMuU9WJTgR8n4e55l8y3hQmDm2V7ILD097UXHizZEMDdyS/4rBglDhzNImEIjwoy/bDbmKqSliS3byQEazg0bJKcDkCOvOe5xLofVes13VkRJ3H7lqSg==
点击查看城市设计往期文章

韩国新地标酷似广州塔,是巧合、借鉴还是“惯性复制”?

路过广州,船坞之上的“杂院”生活

空间生产视角下广州城市再开发政策的再讨论

广州恒大足球场设计方案获全票通过,不会真的有人想看许老板的莲花吧!

巨构空间转型的多重可能——上海世博园“一轴四馆”区空间重构的教学实验
* * *
欢迎关注我们的原创内容号 “什么是城市” Whatscity
热爱设计 专心阅读
期待与你相遇
投稿 · 咨询 · 合作或者
加入社群请扫码
入群暗号 “你所在的城市名称”+城市聚落
了解更多城市设计的报道资料,请在后台回复“搜索”,调取城市设计号内搜索页面。了解城市设计提供的设计企业合作服务,点击 “设计企业服务”,点击文末链接联系我们
城市设计,以专业的立场,前沿的视角,洞察社会文化的建筑现象;用及时的评论,深度的解析,搜罗来自各个领域的设计原料。致力于成为泛行业的城市文化与设计知识杂志。后台回复关键词“媒体合作”联系我们。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城市设计):社会资本视角下社区规划转型挑战与应对——以广州H社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