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2024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实践系列⑩ | 昌平区回龙观街道“两庙一街”更新项目

2024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实践系列⑩ | 昌平区回龙观街道“两庙一街”更新项目
2024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实践系列⑩ | 昌平区回龙观街道“两庙一街”更新项目

2024年9月27日,第三届北京城市更新论坛上表彰了入选2024年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实践评选活动的14项最佳实践和24项优秀项目。10月8日起,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市住房城乡建设委联合北京发布,陆续推出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实践”系列报道。第十站带您了解昌平区回龙观街道“两庙一街”更新项目。


2024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实践系列⑩ | 昌平区回龙观街道“两庙一街”更新项目


01

基本情况


项目所在街区位于昌平区回龙观街道,2009年由原回龙观村旧村改造而成。街区内留存两处文保单位,即“两庙”——建于元末明初的玉光寺(南庙)和建于清初的菩萨庙(北庙),旧村改造完成后长期闲置。“一街”是两庙间的龙域东一路,此段全程约700米,绿线平均宽度20米,沿线有四个社区组团,路东侧业态为办公和商业,因绿化带阻隔,活力不足、运营低效。2022年,回龙观街道响应“回天行动计划”,启动“两庙一街”更新改造,玉光寺升级为“寺锦”回龙观城市会客厅,打造回龙观街道的形象展示平台。菩萨庙升级为“庙趣·回龙观城市岛屿”,补充全龄友好设施,构建城市活力的文化生态。龙域东一路绿化带升级为“芯动龙域”街区主题公园,采用“科技+运动”的模式,打造高品质的城市公园配套。项目通过打造完整的商业、生活、休闲、生态空间,以高品质的文化互动带动街区商业氛围提升,成为周边8万居民共聚共享的活力街区。

2024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实践系列⑩ | 昌平区回龙观街道“两庙一街”更新项目

区位图

2024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实践系列⑩ | 昌平区回龙观街道“两庙一街”更新项目

“两庙一街”更新改造示意图


02

实施成效


历史文化底蕴整体提升


项目所在街区是回龙观居民最初的聚集地,是回龙观历史文化脉络的源头所在。项目通过挖掘“两庙、两井、一碑”的历史资料及历史典故,打造“又见玄福”城市更新品牌,活化利用文保单位,构建了新回龙观人文化记忆和情感寄托的重要空间载体,增强了居民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公共空间品质大幅改善


“芯动龙域”将封闭的绿化带改造为高品质的城市公园配套,提供优质活力的人居环境,彰显了城景融合的空间特色。2023年11月亮相后,近一年来累计接待游客超87万人次,开展公益性活动40余场,活动直接参与的人数达到6.6万,被授牌“全国运动空间示范基地”。


“寺锦”活化利用闲置文保单位,打造新型公共文化空间,以特色文化活动提升居民的参与度。同时,助力居民打破社交壁垒、参与社区治理,增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凝聚力。项目于2022年7月开馆,两年来累计进馆超过20万人次,开展公益群众文化活动450多场,活动直接参与近15万人次,被评为“2022北京网红打卡地”。

2024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实践系列⑩ | 昌平区回龙观街道“两庙一街”更新项目
2024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实践系列⑩ | 昌平区回龙观街道“两庙一街”更新项目

龙域东一路改造前

龙域东一路改造后

2024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实践系列⑩ | 昌平区回龙观街道“两庙一街”更新项目
2024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实践系列⑩ | 昌平区回龙观街道“两庙一街”更新项目

玉光寺改造前


玉光寺改造后

商业活力全面升级


“芯动龙域”街区主题公园实现商业区与活动区域的交融,涵盖儿童游乐、网红休闲、竞技体育、商业外摆、健身步道等多种功能,满足不同年龄层次人群需要,激发消费活力。特别是通过外摆尝试,让居民重拾线下消费的热情。


菩萨庙补充全龄友好的滑板、星空影院、咖啡等设施,通过组织开展多种文化活动,解锁各年龄层市民的社交力、生活力、艺术力、表达力和创造力,以“区域公共文化IP”与“社群力量”助力构建城市活力的文化生态。


03

创新经验


全面落实回天控规,深入挖掘历史印记


按照新一轮“回天行动计划”要求,依托回天地区街区控规,成体系、多维度梳理存量空间资源,加以改造利用。充分利用街区内的文物遗迹,深入挖掘明代皇帝谒陵驻跸此处玄福宫的历史事迹,将回龙观的“观”字拆解为“又见”,并借用玄福宫概念,形成“又见玄福”城市更新品牌。重新规划设计街区内绿植层次,以观赏花草、非遗文化塑造主要景观脉络,以明清古树展现历史传承。“寺锦”中的村史馆、“芯动龙域”的古井古碑景观区、“庙趣”中马蹄井改造的骑行驿站等,均彰显了对历史印记的保护和传承。

2024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实践系列⑩ | 昌平区回龙观街道“两庙一街”更新项目
2024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实践系列⑩ | 昌平区回龙观街道“两庙一街”更新项目

菩萨庙


玉光寺

打造议事协商平台,将社区共治融入更新


玉光寺后殿及南北配殿曾作为回龙观新村乡情村史陈列室对外开放,并举行《画说回龙观》新书发布等活动,引发了居民希望玉光寺对外开放并为公众提供文化休闲等服务的诉求。回龙观街道在“问卷+走访”实地调研基础上,围绕开放后的定位及运营等问题,组织周边居民、社区代表、商户代表、专家学者等共商共议,最终确定以共创、共建、共享为核心理念,将玉光寺打造成具有“城市智囊团”“城市议事厅”“城市后花园”“城市先锋场”四大功能的城市会客厅。“寺锦·回龙观城市会客厅”落成至今,两年来累计举办10余场协商议事会,成为居民公共活动和协商议事新地标,探索出一条党建引领、多方参与、助力社区居民共治的基层治理路。


另外,“芯动龙域”主题公园等开放式空间,也有效拉近居民距离、促进沟通交流。居民走出家门,在这里交流生活体验、共话家园建设,在“又见玄福”的公共空间中再现“围炉夜话”式中国传统情感空间。

2024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实践系列⑩ | 昌平区回龙观街道“两庙一街”更新项目
2024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实践系列⑩ | 昌平区回龙观街道“两庙一街”更新项目

玉光寺室内


打破管理部门壁垒,实现商业、绿地、公共空间一体化更新提升


龙域东一路东侧的排干绿化和公共绿化带近40米宽、500余米长,改造前实行封闭管理,造成商业体与主干道路割裂,街区整体活力不足。回龙观街道全力协调园林绿化、水务等管理单位,打破部门间壁垒,推动绿化隔离带整体设计与改造实施,构筑一体化的运动休憩和商业区域。改造中,将排干渠绿化、公共绿化、建筑前公共空间、建筑中庭广场、保护文物等空间要素视为一体,使公共绿色空间在发挥生态景观功能的基础上,与商业商务空间加强互动。梳理非机动车停车位,拆除部分围栏,改善绿化边界的景观效果。在场地中增设可供人停留休息的空间,以“电路板”形态的跑道串联儿童游乐、竞技体育、商业外摆、健身步道等节点,形成服务周边、功能完备、内容丰富、活力持久的街区主题公园。


组织多彩人文活动,带动街区活力提升


积极探索知名高校与社区学研一体合作,吸引文化、艺术、科技等多领域知名专家参与街区治理。例如,邀请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指派业务专家及骨干,现场调查、实践教学、指导业务实施。


通过多方参与,共同提升运营质量。如依托“寺锦”运营主体积极组织“向云端·摆不烂社交实验”“大咖观里讲文物”“国乐是一种范”等活动;街区内8个社区根据社区特色及居民需求,结合重大节庆等契机轮值举办社区活动,如“寻找记忆中的年味”“喜迎元宵”“寻龙探宝”等。


加强线上、线下多方互动。开发“又见玄福”小程序,以“芯动龙域”作为主要场景,将现实场景与虚拟场景结合,整合全地区超过150个商户,激发商圈活力。举办线上、线下结合的“幸福之根”银杏树种植活动,伴随着小程序中的树苗成长,线下的银杏树也如约而至。


打造多样化的文创产品。如以玉光寺内的清代壁画等为元素,制作台鉴、雨伞等,作为居民参与活动的纪念,鼓励居民自发传播,推动形成更广泛且有特色的街区文化印象。

2024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实践系列⑩ | 昌平区回龙观街道“两庙一街”更新项目
2024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实践系列⑩ | 昌平区回龙观街道“两庙一街”更新项目
2024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实践系列⑩ | 昌平区回龙观街道“两庙一街”更新项目
2024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实践系列⑩ | 昌平区回龙观街道“两庙一街”更新项目

寺锦活动集锦


内容来源:“北京规划自然资源”微信公众号


相关阅读

2024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实践系列① | 东城区钟鼓楼片区保护更新项目

2024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实践系列② | 北京站及周边地区一体化提升项目

2024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实践系列③ | 丰台区方庄街道大型居住区区域综合更新项目

2024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实践系列④ | 丰台区南中轴国际文化科技园项目

2024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实践系列⑤ | 西城区大栅栏观音寺片区“共生街区”起步区项目

2024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实践系列⑥ | 石景山区规划展览馆项目

2024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实践系列⑦ | 怀柔区金隅兴发科技园项目

2024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实践系列⑧ | 通州区云景里老旧小区综合整治项目


您与京城,一之隔!

2024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实践系列⑩ | 昌平区回龙观街道“两庙一街”更新项目

关注“北京印迹”平台

体验解锁京城新方式

“北京印迹”是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的公众宣传平台,由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主办,市测绘院和清华同衡规划院提供技术和专业支持,北京日报提供运营和推广支持,集合广泛的社会力量,打造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空间资源平台和专业全媒平台。


“北京印迹”是全面地向公众开放北京老城历史文化资源的一次尝试,系统梳理和采集了北京老城18大类、73小类历史文化资源3万余条。以北京印迹网站为基础,拓展建设北京印迹新媒体矩阵以及线下文化活动,覆盖线上线下多种传播渠道,将成为北京开展名城保护和公众了解北京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


“北京印迹”力争将历史文化深度融入城市规划建设发展之中,让更多的人了解北京、热爱北京、保护北京、发展北京,一起擦亮古都北京的金名片!

2024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实践系列⑩ | 昌平区回龙观街道“两庙一街”更新项目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北京印迹 inBeijing):2024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实践系列⑩ | 昌平区回龙观街道“两庙一街”更新项目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