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链接关注我们
溧水区洪蓝街道无想寺、傅家边、蒲塘3个连片行政村村域总面积3411.57公顷,地处溧水区中部,无想山南,拥有傅家边现代农业科技园、傅家边草莓园等多个农业园区,交通、资源及产业发展条件优越。作为溧水区无想山南“乡村+”产业发展的重点区域,为进一步推进国土空间综合整治、优化产业格局、助力乡村振兴,开展了村庄规划编制工作。
村庄区位图
无想寺、傅家边、蒲塘地处溧水中心城区南部无想山南生态片区,邻近石臼湖,宁宣高速、省道S341等为该地区提供了良好的对外交通条件,是溧水区全域旅游环线重要片区。
规划范围在溧水全域旅游环线中的位置
村庄周边山水环抱,自然生态环境与生态肌理优越,处于一山一湖之间,中间以圩区和农田斑块为主,呈现出“湖-圩-田-山”的整体格局。
规划范围所在的区域生态格局
村庄范围内有涧东村老宅、刘氏祠堂、吕家边土地庙、傅家边农业科技园等物质文化资源,蒲塘桥为国家级文保单位,影响力高,具有强烈的地域文化代表性。同时范围内三节一赛、梅花茶制作工艺、灵峰寺庙会、涧东黄梅调等,具有一定传承价值。
规划范围内的文化资源分布
现状农业种植以苗木、草莓、松树、茶叶、水稻、青梅为主,种类多样,特色明显。已依托傅家边现代农业科技园发展集农业科技研发、农业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农业旅游服务为一体的优势农产品片区,培育多个农业品牌。
围绕溧水创建“都市田园”目标,规划以傅家边现代农业科技园和无想山两大在地资源为导向,围绕保护田园资源和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与品质、促进农民创富增收三大使命,打造集农业生态、生产、观光、艺术、休闲和农事活动体验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无想田园乡居片区。
其中:无想寺社区以现状山水资源和文化资源为底,培育旅游休闲相关产业,融入无想山景区的整体发展需求中。傅家边社区以科技农业为主线,强化草莓、蓝莓等特色产业培育,集聚推动社区繁荣。蒲塘社区依托现有公共服务设施资源,提供区域综合服务配套,提升古村古桥文化品牌价值。
无想寺、傅家边、蒲塘村庄发展目标
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在落实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严格实施耕地保护政策、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和“非粮化”的条件下,结合规划范围内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区分布情况,提出新增建设用地布局要求。优先将即可恢复、工程恢复地类及耕地后备资源作为农用地整治的主要潜力来源,并提出提升耕地集中连片度的措施,进一步提升耕地质量。
村域空间管控图
生态空间保育与修复:生态保护红线的控制要求体现了国家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高度重视和严格管理,旨在通过分区管控、允许有限人为活动、强化监管与处罚等措施,确保生态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从而保障国家及区域的生态安全。将自然保护地等具有特殊生态功能的区域划为生态保护红线,以构建生态安全格局为目标,对生态功能重要区域及生态环境敏感脆弱区域进行严格保护。
规划充分利用现状地势平坦区域进行精细化农业种植,以草莓、青梅、花卉、茶叶、水稻为主要种植种类。同时,结合特色农业产业布局,优化农村生产服务设施用地布局,打造五大农业服务基地,构建种养有机结合,集生产、加工、收储、物流、销售于一体的农业生产全产业链。
特色农产品种植分布
特色服务基地分布
在一产发展的基础上,规划联动无想山AAAA景区、傅家边省级现代科技农业园区及石臼湖片区,依托自身资源,拓展社区发展方向,整合区域旅游资源,打通无想山-石臼湖旅游通道,推动区域三产发展。
三产布局引导
规划管控图则
规划结合农业企业诉求,积极引导产业用地与科普教育、展示展览、休闲旅游相融合,合理布局一二三产融合项目用地。同时,依据存量空间利用原则,规划结合村庄发展诉求,对村庄内存量宅基地进行盘活,提升居民生活品质。最终明确开发强度等控制指标,编制建设管控图则。

规划产业用地布局
规划存量用地布局
土地利用现状图
土地利用规划图
遇园一期实施成效
2021年以来,为响应江苏省自然资源厅规划师下乡号召,市规划资源局积极主动推动全市的美丽乡村建设,引导规划师深入农村一线,在全市通过共建方式设置多处规划师工作站,洪蓝街道乡村规划师工作站是其中之一,站点设置在无想寺社区。借助规划师工作站平台,规划师长期驻点,开展驻镇驻村服务指导,从规划组织、方案设计、招商引资、规划实施等方面全程跟踪服务村庄建设,在村庄发展的各个阶段予以技术支持。
该规划已获得溧水区人民政府批准,傅家边组培中心用地也已完成入市,为溧水区的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郭兴庄园一期实施成效


审 核:陶乐
审 稿:朱佳
发 布:潘昕
别忘了点赞+在看哦!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南京规划资源):村庄规划 | 颐养田园 无想山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