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产地图 ©清源文化遗产
风月同华 内容:陈凯
设计、排版:陈凯、边如晨
审校:魏青、李建芸
说明:本项工作涉及内容数据较多,如果有错漏,欢迎批评指正。
主要内容:
00: 00 片头
06:10 陈凯简述澳门的保护历史-1976年-葡澳政府的保护目标-港澳异同
12:40 以等高线划定的香港景观保护范围-城市历史景观
15:52 东望洋灯塔-中国海岸第一座现代灯塔(1864年)-清源团队在澳门的文物影响评估工作
18:48 文保青年们对世界遗产地澳门的观察-澳门的当代公民教育、哪吒庙(东西方交流的特色)、郑家大宅与《盛世危言》、街巷的名字
25:30 推荐:澳门记忆文史网(2024全球遗产教育之星奖)
26:40 陈凯介绍澳门地区的活化利用案例和管理制度-望厦山房、永福围、德成按
28:55 活化利用管理方式-政府包租,和香港的区别(面向受众和使用功能)
34:10 澳门民众对文化遗产保护的态度-民间保护团队发起行动
38:08 1999年,文保青年们的儿时记忆,庆祝澳门回归
40:22 文保青年推荐澳门的好吃好玩:澳门历史博物馆、蛋挞和蛋挞杯、气象预告大公鸡、豉油罗氏虾
43:57 七子之歌:一个3岁小孩共情回归祖国的澳门

《七子之歌》是近代爱国主义诗人闻一多于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的组诗作品。诗人在这一组诗作品里用拟人化的手法,把中国的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岛、旅顺和大连等七个被割让、租借的地方,比作祖国母亲被夺走的七个孩子,让他们来倾诉“失养于祖国、受虐于异类”的悲哀之情,“以抒其孤苦亡告,眷怀祖国之哀忱”,从而让民众从漠然中警醒,振兴中华,收复失地。全诗整体构架均齐、各节匀称、富于建筑美,韵律回旋起伏、一唱三叹、饶有深致。
其中,《七子之歌·澳门》由作曲家李海鹰谱曲,成为迎接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的主题曲。
《盛世危言》、郑观应与郑家大屋
《盛世危言》,是中国近代思想家郑观应的重要著作,于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正式出版 ,中日甲午战争前著名的政治改良论著。书中封面题:“首为商战鼓与呼”,内容包括了建设现代国家和解决当日危难的所有问题。其内容明确提出仿照西方国家法律,设立议院,实行君主立宪,指出国弱民穷根源乃在于专制政治。
《盛世危言》对中国近代史的走向有着重要的影响。问世之时正值中日甲午战争一触即发之时,国内的民族危机感极重,该书出版后随即轰动社会及以极快的速度传播。光绪二十一年,江苏布政使臣邓华熙曾将《盛世危言》五卷本推荐给光绪,光绪帝下旨“饬总署刷印二千部,分送臣工阅看”。该著作被重印20余次,是中国近代出版史上版本最多的书。
郑观应(1842年-1921年),字正翔,号陶斋。广东省广州府香山县(今广东省中山市)人。中国近代最早具有完整维新思想体系的理论家,启蒙思想家,也是实业家、教育家、文学家、慈善家和爱国者。他和唐廷枢、徐润、席正甫并称为晚清“四大买办”。政治方面,郑观应主张「君主立宪」,同时宣扬西方民主议政;营商方面,先后在英商宝顺洋行、太古轮船公司任买办。历任上海电报局总办,轮船招商局帮办、总办。中法战争时,曾往暹罗、西贡、新加坡等地调查了解敌情。
后郑观应退隐澳门,居于郑家大屋,并重新将他过往文章整理,如名著《易言》等。到了清光绪二十年,即公元1894年,郑观应把他毕生的思想理论及社会分析总结而写成之《盛世危言》出版,这部清代思想及社会学说的著名书籍,正是在澳门郑家大屋内完成。
郑家大屋(葡萄牙语:Casado Mandarim,英语:Mandarin’s House),原名文华大屋,位于中国澳门特别行政区风顺堂区龙头左巷10号。郑家大屋是郑观应的故居,大屋由其父郑文瑞所建,其建筑年分可追溯至1869年。建筑为一院落式大宅,是澳门唯一的“荣禄大夫第”;建筑占地约4000平方米,纵深达120多米,顺序为大门、辅助房区、门楼及门楼后由两座岭南传统院落式建筑组成之主房区。2005年,郑家大屋作为澳门历史城区的组成部分,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图/郑观应七十岁留影,《盛世危言》及续编,来源:中山网《郑观应志》。郑家大屋,来源:橙色画
东望洋灯塔(旧称松山灯塔),位于中国澳门东望洋山山顶上,是东望洋炮台的一部分。建于1865年,由澳门土生葡人加路士·维森特·罗扎设计。澳门在世界地图上的位置就以东望洋灯塔的经纬度坐标为准。灯塔底部海拔93米,底部直径为7米,总高15米。内部总共分为4层,1至3层在灯塔内部,第四层为灯塔射灯和眺望台。灯塔内部设有文物陈列,展出了各个时代灯塔使用的照明器件。每层还有澳门海事及水务局的人员维持秩序,并向游客讲解展览物品。
于2005年作为澳门历史城区的组成部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位于澳门美副将大马路55-69号,建成于1952年,是一座葡式风格的联排别墅,建成后长期用作公务员宿舍。“望厦山房”外墙以粉绿色及白色为主轴,内部空间小巧雅致、氛围舒适闲逸,是驻足欣赏作品的理想空间。修复期间,澳门文化局完整保留其建筑立面和外观,并维持其前后院的空间特色,规划用作举办视觉艺术类型展览和相关活动,丰富该区的文化资源,推动社区艺术发展。
2024年3月被评定为澳门文化遗产-不动产建筑群。2022年澳门文化发展基金会推出“历史建筑活化资助计划-望厦山房”,「望厦山房1952文创之园」方案脱颖而出,成为澳门首个历史建筑活化项目。
“澳门记忆”为澳门基金会开展的一项大型文化保育工程,搜集和梳理澳门从古至今散落的各类历史文化数据,加以整合及数码化,永续保存,通过建立一个网上互动多媒体数据库,达至分享集体回忆、推动大众参与、启发思考研究、推广澳门形象的目的。最新获得2024全球世界遗产教育创新案例奖探索之星奖。
https://www.macaumemory.mo/index?lgType=zh-cn
*本期编辑:胡玥,审核:李建芸、贾滨
清源文化遗产
我们是一群工作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第一线的青年,跟您分享实践思考、学术成果、思想碰撞,以及深入遗产地带来的好吃好玩。
*有关于文化遗产保护的话题或疑问,直接微信回复公众号。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清源文化遗产):风月同华|遗产地图上的澳门文化遗产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