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千年天府,烟火繁华——我院牵头编制的《成都市消费空间布局专项规划(2024-2035年)》发布



“成都,西南大都会也”

成都,自古因商而立、因商而兴,2300多年的建城史孕育了多元的商业文化和消费之都的深厚底蕴。古蜀国“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汉代时期成都与洛阳等名城同号“五大都会”,唐代更有“扬一益二”的美名,成都的商业及消费发展一直走在时代前沿。

千年天府,烟火繁华——我院牵头编制的《成都市消费空间布局专项规划(2024-2035年)》发布
成都的消费基因

目前,消费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第一驱动力,党中央、国务院多次强调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并提出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等战略部署。四川省委省政府也对成都提出了构建“一圈一区一带”(城市时尚文化消费圈、田园林盘农耕消费区、龙门山等生态消费带)总体消费格局的要求。

为此,成都市商务局委托我院,联合成都市服务业研究院、成都亚威起航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共同编制了《成都市消费空间布局专项规划(2024-2035年)》。


规划总论

如今,消费发展呈现明显的融合态势,传统商业空间持续植入“文、旅、体、乐、数”等消费功能,而这些文旅体等特色空间也在不断融合商业功能。同时,消费也逐步呈现“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状态,面向“世界、世俗、世代”三个领域细分。

所以,本规划也是一次创新尝试。成都市跳出“传统商圈”的概念,在全国范围内率先以“消费空间”为对象编制专项规划,旨在形成一套更适应消费发展趋势、更匹配人民消费需求、更有助消费经济提升的空间体系,推动城市实现消费空间从“城市商圈”到“全域特色空间”转变,从“空间结构”到“空间产品”转变,从“空间设计”到“场景统筹”转变。

基于此,我们按照“特色品牌、特色路径,面向全域、面向场景,匹配资源、匹配规划,科学引导、科学留白”的原则,提出“以特色公共空间(街巷、公园、乡村、生态等)主导承载服务消费”的建设路径,科学谋划了全市消费空间发展方向、体系层级、空间布局和场景指引,助力成都打造为蕴含天府文化特色、彰显公园城市特质、引领国际时尚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千年天府,烟火繁华——我院牵头编制的《成都市消费空间布局专项规划(2024-2035年)》发布
交子公园商圈实景图(图源:市规划馆)


消费有道:策划特色化的消费类型

当前,依托制造业发展电商、直播等消费新模式革新了传统消费格局,但成都制造业不强,使其在商品消费方面存在短板。而成都在服务消费领域优势明显,且在新兴消费领域身位靠前。

因此,结合成都未来重点产业和发展领域,我们瞄准成都消费未来的发展重点是“提升商品消费、扩大服务消费、拓展新兴消费”,引导国际资源更加集聚、特色领域更具优势、全新赛道更有机遇。

千年天府,烟火繁华——我院牵头编制的《成都市消费空间布局专项规划(2024-2035年)》发布
未来消费发展重点


融合有序:构建多元化的消费空间

“全域消费”一直是成都的特色,从全国首个农家乐开始,到乡村及生态地区消费也是成都人民的喜好。为更好地匹配成都消费者行为特征,建立消费空间载体仓库,支撑多级多类的消费空间体系构建。我们基于遍布成都全域的消费空间资源,分析提炼出街巷里、场馆旁、公园中、林盘内、山水间、枢纽处等十多类备受消费者偏爱的特色消费空间,首次绘制了成都全域的“消费空间偏好图谱”,并通过空间潜力评估,形成可具体落位的“消费+山、水、林、田、街、馆、产业园、设施空间”等“公园城市特色消费空间载体仓库”。

千年天府,烟火繁华——我院牵头编制的《成都市消费空间布局专项规划(2024-2035年)》发布
消费空间偏好图谱

千年天府,烟火繁华——我院牵头编制的《成都市消费空间布局专项规划(2024-2035年)》发布
消费空间载体仓库

为更高效地集聚消费资源,构建消费空间结构和消费空间组合模式。在 “一圈一区一带”消费空间总体框架下,根据不同区域的消费特点和资源,结合手机信令、POI、电力、人口等大数据,分析消费者消费足迹和偏好,提出消费空间布局的整体格局。同时,利用绿道蓝网、公路游线、街巷空间等线网要素将各类资源和消费空间载体串联,形成成都特色的时尚潮购、品质生活、川味烟火、音乐赛事等十大消费空间组合模式。

千年天府,烟火繁华——我院牵头编制的《成都市消费空间布局专项规划(2024-2035年)》发布
一圈一区一带空间分布图

千年天府,烟火繁华——我院牵头编制的《成都市消费空间布局专项规划(2024-2035年)》发布
三个区域空间结构图

千年天府,烟火繁华——我院牵头编制的《成都市消费空间布局专项规划(2024-2035年)》发布
十大消费空间组合

为更精准地匹配不同广域、不同类型的目标客群,结合“城市商圈、特色消费街区、主题消费场所、田园林盘聚集区、山间景区景点、林涧游乐营地、特色古镇、村落据点、山脚入口社区”九类消费空间,对消费空间体系进行分类分级,提出“三类四级两层次”的空间体系。其中对商圈划分为“世界级、城市级、片区级、社区级”,分别提出定位、规模、布局等具体要求,满足从国际资源集聚到日常生活服务的消费需求;为引导打造若干国际地标性费空间持续提升成都消费的国际影响力,通过标准和门槛条件差异化设置,将除商圈类的其余八类消费空间区分为“国际消费窗口”和“特色消费窗口”两大层级,作为全域消费体系的特色组成部分。

千年天府,烟火繁华——我院牵头编制的《成都市消费空间布局专项规划(2024-2035年)》发布
三类四级两层次消费空间体系

另外,增存并重保障消费空间落地。规划提出定期评估商业用地规模和实际发生消费的空间,与供地政策相结合鼓励多路径盘活存量空间如针对城市商圈,仅在新区结合TOD等重要区域适度新增消费空间点位,其余区域多以既有空间更新优化为主,并根据客流规模和人口分布适度调整规模,避免商业用地过量供给;针对街巷空间、特色场馆、田园林盘等,优先结合建筑底商、闲置公服设施、工业遗产、闲置宅基地等存量空间更新改造进行消费空间落位。


体验有感:引导品质化的消费场景

追求体验性消费、重视情绪价值成为现代消费者的主要消费诉求,人们已经从消费产品的“有没有”转向消费体验的“好不好”。本次规划以拉动“情绪价值”为突破口,突出不同类型消费空间的特征,提出有助于生发消费行为的设计手法,形9项18条场景营造要点,打造“更懂人心的消费场景”。

千年天府,烟火繁华——我院牵头编制的《成都市消费空间布局专项规划(2024-2035年)》发布
9项18条场景营造要点

如在文化、体育等主题场所,应提升专业性,促进相关“文化圈子”的消费认可。在林盘集聚区,应结合天府农耕文化意蕴创造特色消费场景;在街巷则注重串联点状资源、设计相关联的连续体验、推出高适配性的多功能“留白空间”等。

同时,针对目前成都提出的十一大消费场景,在业态组合、空间特色、氛围营造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引导。

千年天府,烟火繁华——我院牵头编制的《成都市消费空间布局专项规划(2024-2035年)》发布
十一大消费场景



保障有力:指引适配化的支撑体系

城市对消费的支撑是其综合供给能力的体现。规划也提出四项“硬支撑”和六项“软支撑”的提升策略。

千年天府,烟火繁华——我院牵头编制的《成都市消费空间布局专项规划(2024-2035年)》发布
支撑体系

在“硬支撑”中,针对客流组织,以轨道为核高效联动全域消费中心,提出了联动轨道交通、大铁公交化等5种线路组合方案,让消费更便捷舒适。

在“软支撑”中,结合游客评论数据、以及响应“144小时过境免签”等政策,提出完善14项消费服务配套,让消费服务面向更多群体,更加国际化。

千年天府,烟火繁华——我院牵头编制的《成都市消费空间布局专项规划(2024-2035年)》发布
14项消费服务配套



实施路径:动态适配市场变化

为保障规划的有序实施,针对区(市)县形成消费空间“一图一表”,针对重点消费空间形成图则式规划与发展引导。

千年天府,烟火繁华——我院牵头编制的《成都市消费空间布局专项规划(2024-2035年)》发布
重点消费空间图则式规划与发展引导(以春熙路商圈为例)

规划避免静态管控方式,对于各级各类消费空间,均提出规划布局、发展建设、主要业态等方面的标准和指引,并制定“一年一评估,三年一调整”的动态调适机制,灵活适配市场引导、新技术发展等带来的变化,动态更新“一圈一区一带”消费空间布局,助力新消费空间的生成与运作。


结语

在成都市商务局的精心指导和联合体单位的通力合作下,本规划作为成都打造消费空间的顶层规划和创新工作,成果已面向公众发布,在社会上形成积极反馈和较大反响。

下一步,我院将继续跟踪《成都市消费空间专项规划(2024—2035年)》的深化实施,密切关注成都消费演变趋势,持续为助力成都建设更有吸引力和竞争力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贡献智慧力量。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千年天府,烟火繁华——我院牵头编制的《成都市消费空间布局专项规划(2024-2035年)》发布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