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标提醒:推荐大家把本公众号设为星标,由于新版微信更改了推送机制,如果你关注了多个其它公众号,可能我们每天发布的文章就会被其它号的文章所淹没、覆盖,把本公众号设为星标后,我们无论何时推送资源,您都能第一时间快速获取。
小编:近日,南宁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印发《南宁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通知。“规划”是南宁市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制定的空间发展蓝图和战略部署,是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促进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和高效能治理的空间政策,是南宁市域国土空间保护、开发、利用、修复的行动纲领。
对“规划”主要内容要点进行总结如下,仅供参考,全部内容请查看规划原文:
1、总则
南宁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
规划目的:贯彻国家和地方相关要求,围绕“建设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国际化大都市”目标,谋划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提升治理水平,增强首府城市影响力,推动壮美广西发展。
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底线思维和系统观念,优化格局,提升效率,健全规划体系,推进治理现代化。
规划原则:包括强化底线约束、集约集聚、以人为本、系统治理,分别涉及保护耕地与生态、优化空间利用、关注民生、多规合一等方面。
规划依据:涵盖多部法律法规、规划纲要及政策文件等。
规划范围与期限:包括市域和中心城区两个层次,基期 2020 年,期限 2021 – 2035 年,近期到 2025 年,远景展望到 2050 年。
规划效力:是南宁可持续发展蓝图和建设活动总纲,自2024年11月9日国务院批复之日起生效,相关规划应遵循其强制性内容,如需修改按法定程序进行。
2、国土空间基础与形势
南宁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
市域国土空间用地现状
现状基础与问题风险
自然地理格局:位于广西中部偏南,气候、地形、水系、生态、耕地等条件良好,中心城区山水城关系紧密。
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现状:农业、生态、城镇空间在产能、保护成效、承载力等方面均有提升。
国土空间开发保护问题:存在耕地保护与恢复压力、生态安全隐患、城市安全韧性不足、资源利用不集约、空间品质有待提高等问题。
机遇与挑战
发展要求与机遇: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五个更大”要求,在国家开放战略背景下,南宁战略地位凸显。
风险与挑战:面临辐射带动能力弱、开放水平低、碳达峰碳中和压力、国家安全维护任务及灾害抵御等挑战。
3、目标定位与空间战略
南宁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
城市性质和核心功能定位
城市性质:南宁市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华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核心功能定位:核心功能定位是面向东盟开放门户。强化服务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国际交往、产业合作、科技创新、服务贸易、交通物流等门户功能,建设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国际化大都市。
目标愿景与战略
目标愿景:强化国际交往、先进制造业承载、科技创新、服务贸易、交通物流等面向东盟的功能。
国土空间发展目标:分 2025 年、2035 年、2050 年三个阶段设定目标,包括格局形成、安全保障、品质提升、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等方面。
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指标体系:从空间底线、结构与效率、品质三方面构建指标。
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战略:包括安全永续、高效集聚、枢纽重构、绿城升级战略,涉及耕地与生态保护、要素集聚、枢纽建设、城市品质提升等内容。
4、以“三区三线”为基础,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
南宁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
三条控制线划定与管控
市域三条控制线
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
落实细化主体功能分区:分为农产品主产区、重点生态功能区、城市化地区,并进一步细分,精准定位主体功能。
深化细化各功能区:农产品主产区保障粮食与农产品供给;重点生态功能区保障生态安全;城市化地区推动人口产业集聚,各分区有不同发展重点与措施。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总体格局:构建“一屏四片一带一区”格局,划分一级规划分区,优化市域用地结构,明确各区域功能与用地导向。
5、严格耕地保护,支持乡村振兴
南宁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
实施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
-
严格保护耕地数量,推行田长制,考核责任目标,合理利用耕地。
-
稳妥有序恢复耕地,按周期补齐缺口,激励复耕。
-
落实“占补平衡”,控制耕地转用,确保耕地净流入。
-
稳步提升耕地质量,建设灌区,改造提升现有灌区。
-
改善耕地生态环境,治理污染,开展酸化耕地治理。
-
加强严格管控类耕地监管,防止土壤污染。
-
积极实施耕地战略储备,划定储备区。
保障农业生产空间:保障粮食安全,建设各类农业示范区,融合发展农业与文旅等产业,保护富硒农业空间。
优化乡村空间布局:分区管控村庄,分类推进村庄建设,融合农村一二三产,构建特色乡村群,改善人居环境。
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推进全域试点,开展农用地和建设用地整治,完善配套政策,促进乡村发展。
6、筑牢生态安全屏障,维护生态系统稳定
南宁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
构建生态保护空间格局:构建“一屏一带两片十廊”格局,差异化管控生态空间,保护关键生态区。
建立自然保护地体系:整合优化自然保护地,完善自然保护区和公园布局,加强湿地保护。
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保护水资源与水源涵养区,保护生物多样性,合理利用林业资源,提升碳汇能力。
加强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划定修复片区,分类实施水土流失、森林、水生态、湿地、矿山、草原修复及国土绿化行动。
促进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提升:探索实现路径和机制,创新发展模式,推动产业融合,核算生态产品价值。
7、强化集约集聚,支撑新型城镇化发展
南宁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
市域城镇空间格局
8. 优化中心城区布局,升级“中国绿城”
南宁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
中心城区国土空间规划分区
中心城区总体空间形态规划
优化空间布局:构建中心城区“一带、两轴、三心、十一片区”空间结构。“一带”指邕江保护发展带。“两轴”指东西向的城市空间拓展轴和南北向的区域联动发展轴。“三心”指埌东-凤岭中心、五象中心和朝阳中心,强化金融、商务、商贸、国际交往等功能。“十一片区”指埌东-凤岭片区、五象片区、朝阳片区、兴宁东片区、青秀东片区、邕宁片区、玉洞片区、经开片区、江南片区、相思湖片区和安吉片区。
划分二级规划分区:优化中心城区功能结构,细化空间布局,将城镇发展区进一步划分二级规划分区,明确各规划分区的主导用地类型、宜兼容用地和禁止功能用地,并在符合相应规划用途的土壤环境质量要求的前提下,指导下层次规划编制与实施。
优化城镇建设用地结构:
-
到2035年,规划居住用地约151-154平方千米,占城镇建设用地比重控制在27%-31%。
-
到2035年,规划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约64-68平方千米,占城镇建设用地比重控制在11%-13%。
-
到2035年,规划商业服务业用地约34-36平方千米,占城镇建设用地比重控制在6%-7%。
-
到2035年,规划工矿用地约75-78平方千米,占城镇建设用地比重控制在13%-16%;规划仓储用地约13-14平方千米,占城镇建设用地比重控制在3%左右。
-
到2035年,规划交通运输用地约89-116平方千米,占城镇建设用地比重控制在17%-21%。
-
到2035年,规划公用设施用地约5-7平方千米,占城镇建设用地比重控制在1.2%左右。
-
到2035年,规划绿地与开敞空间用地约58-85平方千米,占城镇建设用地比重控制在10%-15%。
-
到2035年,规划留白用地约2-4平方千米,占城镇建设用地比重控制在0.3%-0.7%。
支持完善住房供应保障:优化居住用地布局,完善住房供应保障体系,保障住房困难群体需求。
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布局:构建三级公共服务中心体系,优化重大设施布局,助力打造 15 分钟生活圈。
优化开敞空间和绿地系统:构建构建“一带两核一环多廊”的开敞空间体系,推进通风廊道建设,完善公园绿地系统。
划定中心城区控制线:划定城市绿线、蓝线、紫线、黄线,明确管控要求和范围。
强化城市空间形态管控:构建特色空间格局,强化开发强度管控,营造良好城市形态。
9. 保护传承历史文化,彰显壮乡首府特色魅力
南宁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
强化历史文化保护与利用:构建保护体系,统筹全域文化资源保护利用,建设标识空间,落实保护线管控。
推进自然和文化资源的系统利用:构建魅力空间格局,打造魅力片区,建设游憩圈和度假地,塑造特色城镇,建设风景道,完善用地保障机制。
10. 促进交通互联互通,建设东盟门户枢纽
南宁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
打造综合门户枢纽:打造航空枢纽,优化铁路枢纽,推动港口联动,强化陆路廊道,建设物流枢纽。
构建市域一体化交通网络:提升都市区轨道服务,完善客运枢纽体系,构建公路骨架,改善外围交通。
优化中心城区交通系统:提供公交服务,打造道路交通网络,优化配套设施和慢行网络。
11. 完善支撑体系,建设安全韧性智慧城市
南宁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
优化市政基础设施体系:保障供水、水生态、油气、电力安全,合理布局环卫设施。
健全公共安全与防灾体系:防控地质、气象灾害,构建应急空间网络,建设防灾基础设施,管控危险源,完善防洪排涝、消防、防疫、抗震体系。
完善智慧城市基础设施:部署新型基础设施,构建智慧城市支撑体系。
12. 坚持节约集约用地,推进国土空间高质量利用
南宁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
促进城镇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控制建设用地总量,盘活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提升工业用地效率,推进低效用地再开发。
推进中心城区存量空间盘活:明确目标原则,分区分类推进盘活工作。
统筹地上地下空间利用:分层分区开发地下空间,确保安全与协同发展。
13. 强化协作,引领区域高质量发展
南宁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
共建双向开放发展新格局:强化自贸区功能协作,共建开放空间格局,对接长江经济带,畅通交通物流通道。
高标准建设南宁都市圈:优化空间布局,构建交通网络,共保共治生态环境,协同建设跨界重点地区。
14. 规划实施保障
南宁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
加强党的领导: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落实规划管理主体责任。
完善规划编制与实施传导:建立规划体系和传导体系,明确实施路径,完善用途管制制度。
实施规划全生命周期管理:完善信息系统,建立监测评估预警机制,加强监管,健全公众参与机制。
健全法规和配套政策体系:完善主体功能区政策,健全法规和政策体系。
推进近期行动计划:包括耕地保护、生态修复、枢纽建设、产业发展、生活圈构建、存量盘活等行动。
以上内容,来自“南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宁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通知”内容总结。
更多内容,请访问http://gui-hua.com或进入知识星球查询。
END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国匠城):规划公布:南宁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