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四川凉山:地灾避险“忧”变“优”,搬进新房暖“心房”

四川凉山:地灾避险“忧”变“优”,搬进新房暖“心房”
四川凉山:地灾避险“忧”变“优”,搬进新房暖“心房”
临近春节,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德昌县南山乡大田湾村,空气中弥漫着欢乐祥和的节日气氛。
大田湾村5组的幼山地质灾害避险搬迁集中安置点内,村民杨在富的2层小楼已经拔地而起。“装修完成以后我就能搬进新家了。”杨在富开心地说,他们一家人对新生活充满向往,一定会越来越好。
在距离杨在富家8公里外的南山乡黄角树新村安置点,小南山村第五村民小组社员李从富一家也沉浸在搬迁后的喜悦中。走进李从富家,院子干净整洁,屋内陈设有序。

四川凉山:地灾避险“忧”变“优”,搬进新房暖“心房”

德昌县南山乡幼山避险搬迁集中安置点。
四川是典型的山洪地灾易发多发区和生态环境脆弱区,对于长期受山洪地灾威胁的群众,避险搬迁是从源头防范化解隐患风险的最直接、最有效手段。去年,四川地灾领域获得增发国债资金69.5亿元,其中特别支持保障2.6万余户受地灾威胁的群众避险搬迁。
“我家老房子附近是滑坡地灾隐患点,几年前曾发生过滑坡。住在老房子的时候,只要一下雨就不敢睡觉。”李从富说,按照风险情况和自身意愿,地灾隐患点周边群众陆续被纳入避险搬迁名单。安置方式包括集中安置、货币化安置、分散安置及投亲靠友等。去年11月20日,李从富一家告别了老房子,从山上搬了下来,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房。“我们赶上了好时代,享受到了好政策,现在老人看病、孩子上学更方便了,雨季也不用担惊受怕,生活更加安心了。”李从富兴奋地说。
然而,搬迁并非易事。南山乡位于海拔1500米~3000米的河谷山坡,面临无地可搬的困境。“这是一块10余亩的‘飞地’,属于昌州街道,在这里安置了我们乡20户搬迁群众。”站在杨在富家所在的集中安置点,南山乡党委书记谢秀林说,为了更好地推进地灾避险搬迁工作,县里成立了专项工作组,负责综合协调、搬迁安置、水电保障等事宜,通过整合相关政策,并经过各项选址评估评价,有力保障了搬迁安置用地需求。
凉山彝族自治州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凉山把地灾避险搬迁作为保障改善民生、筑牢安全屏障、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并配套制定了搬迁群众就学、就医等民生保障工作方案,切实强化项目管理,提升搬迁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在德昌县,像杨在富和李从富这样的地灾避险搬迁群众共有432户,而放眼整个凉山州,这个数字就变成了5748户。截至目前,凉山州西昌、盐源、德昌、木里等16县(市)地灾避险搬迁项目已全面完工,共有23677名群众搬进新家,实现了安居梦。

转载请注明来源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作者:赵蕾
文字编辑:王中建
新媒体编辑:曲冰洁
四川凉山:地灾避险“忧”变“优”,搬进新房暖“心房”
四川凉山:地灾避险“忧”变“优”,搬进新房暖“心房”
四川凉山:地灾避险“忧”变“优”,搬进新房暖“心房”

四川凉山:地灾避险“忧”变“优”,搬进新房暖“心房”

四川凉山:地灾避险“忧”变“优”,搬进新房暖“心房”

i自然全媒体

转载请在醒目位置标注来源:i自然全媒体

i自然投稿邮箱:mnrnews@163.com  

电话:010-68047618

点赞,关注 !👇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i自然全媒体):四川凉山:地灾避险“忧”变“优”,搬进新房暖“心房”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