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宛平城卢沟桥未来10年什么样?正在公示的《北京丰台区宛平城地区FT00-1503、1511、2408、2410、2501、4003、4004、4013街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20年—2035年)(草案)》揭晓答案——
到2035年,宛平城及周边地区完成环境整治和有机更新,打造宛平“博物馆之城”,有序建设卢沟桥国家文化公园,打造京西历史文化焕新门户形象,成为举办国家重大纪念活动和国际和平交往活动的重要承载地,积极融入“两园一河”联动发展战略,显著提升永定河畔环境品质,激活水岸经济,打造世界级水岸经济带,持续改善人居环境,全面提高百姓生活品质,打造京西宜居生活示范区。

作为西山永定河文化带上的璀璨明珠,宛平城地区见证了北京城市发展脉络和中华民族抗战历史,也是“两园一河”重要组成部分,支撑着首都格局优化。它将以文化为引领,以功能净化为导向,“城园共融”,构建“一园、三区,一带、一廊”的空间格局。
“一园”指卢沟桥国家文化公园。“三区”指北部布局文化休闲功能的文化服务区,南部重点补足服务设施短板的品质生活区,永合庄-北天堂以及丰沙铁路以东集中布局重大交通和市政基础设施的区域设施保障区。“一带”指依托永定河,串联沿岸文化资源和滨河公园,打造融合文化休闲和生态游憩功能的永定河文化带。“一廊”指依托九省御路,串联卢沟桥-宛平城、赵登禹将军墓以及长辛店老镇等历史文化资源,打造展示古都风韵的九省御路文化廊。
该区域将围绕宛平“博物馆之城”、回龙庙遗址,高水平建设大气舒朗的国家文化公园,突出国家纪念功能和红色文化主题,周边布局文博展示、文化展演、休闲服务等多元功能。统筹谋划城中村改造项目,逐步腾退国有企业用地,积极探索城市更新路径,有序推进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实现人地房减量发展,为承载国家功能及重大事件做好空间预留和设施保障。
彰显文化,该区域将追溯七七事变展现百年抗战精神,系统梳理红色文化遗址遗迹,重点打造宛平城、卢沟桥、大枣园沙岗、回龙庙遗址等核心主题片区,构建七七历史展示的空间序列,打造寓教于游的文化空间节点。还将传承永定文化,加强水志、减水坝、晓月岛等历史遗迹保护,展现永定河及沿岸历史文化脉络。

其中,宛平城地区将打造永定河活力水岸,融入“两园一河”发展格局。具体来说,将结合卢沟桥-宛平城、晓月岛等资源塑造高品质岸线景观,激活周边产业功能与城市活力,联动首钢园、园博园等永定河沿岸地区共同打造世界级水岸经济带。将以河为脉,打通东西贯通、南北渗透的绿廊,构建层次丰富的公园体系,建设高品质滨河绿道及滨河休闲空间。
内容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相关阅读
阔别一甲子,北京地铁3号线为何“姗姗来迟”?
让老城慢下来
为天坛戴上花环,环天坛周边将打造城市画廊
首钢煤仓改造、新建京西艺术中心!石景山将添文化新地标
北京西五环外,今年10月又落成一座故宫,“开放式”!
您与京城,一“码”之隔!
”

关注“北京印迹”平台
体验解锁京城新方式
“北京印迹”是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的公众宣传平台,由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主办,市测绘院和清华同衡规划院提供技术和专业支持,北京日报提供运营和推广支持,集合广泛的社会力量,打造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空间资源平台和专业全媒平台。
“北京印迹”是全面地向公众开放北京老城历史文化资源的一次尝试,系统梳理和采集了北京老城18大类、73小类历史文化资源3万余条。以北京印迹网站为基础,拓展建设北京印迹新媒体矩阵以及线下文化活动,覆盖线上线下多种传播渠道,将成为北京开展名城保护和公众了解北京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
“北京印迹”力争将历史文化深度融入城市规划建设发展之中,让更多的人了解北京、热爱北京、保护北京、发展北京,一起擦亮古都北京的金名片!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北京印迹 inBeijing):宛平城卢沟桥未来10年什么样?揭晓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