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园城市
习近平总书记17次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多次指出“把首都建设成为一个大花园”,为新时期首都花园城市发展指明了方向。花园城市作为森林城市和公园城市理念的赓续发展,是首都的应有之义。北京市积极行动,努力将花园城市建设成为人民群众共享自然之美、城市之美、生活之美的首都实践。

图 六环高线公园效果图
(图片来源:副中心党工委管委会供图)
东六环高速路变身地下隧道后,原有的地上道路并不会拆除,而是改建为副中心六环高线公园。目前,这座南北长14公里、宽300米至500米的空中花园已启动局部建设,建成后将大幅提升区域绿化覆盖率,并布局200余处公共活动场地。
什么是高线公园?简单来讲,它是利用废弃的铁路、轻轨或高架桥等基础设施改造而成的空中花园。在强调保留、再利用的同时,这种建设理念还注重“缝合”城市空间,旨在通过公园加强城市各组团之间的联系。高线公园在国际上已有多个成功案例。比如,美国纽约高线公园就是利用废弃铁路建起来的,方便市民欣赏哈德逊河、自由女神像等城市景观。
根据市规自委公示的《北京城市副中心六环高线公园规划综合实施方案》,该项目用地面积约560万平方米,地上建筑规模约23.1万平方米,用地范围北至潞苑北大街,南至京哈高速,西至通运西路,东至通运东路(最终路名以批复地名为准)。
展开副中心地图,纵贯南北的东六环高速路如同一把“尺子”,把城市分割成了两大片。据统计,有十多条东西走向道路无法贯通,交通拥堵时有发生。东六环变身地下隧道后,这些“断头路”将被依次打通,进一步织密副中心路网。随着高线公园启动建设,六环沿线宋庄艺术创意小镇、行政办公区、运河商务区、城市绿心和文化旅游区五大功能区也将被这条创新发展轴串联起来,有效“缝合”城市空间。
六环高线公园还践行了绿色发展理念,不仅将把区域绿化覆盖率从50%提升到80%,为广大市民增加大量休闲空间,还能承载国际交往、商业零售、亲子互动、文化体验等功能,建设漫步道、跑步道、骑行道和无人驾驶游览车道,布局200余处公共活动场地。

内容来源:北京日报、北京晚报、北京城市副中心报
本内容由北京印迹整理制作,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阅读
寒香初绽时,蜡梅报春早
《古树名木保护条例》3月15日起施行
平原多点地区“好房子”规划建设持续推进 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印发规划管理技术要点
规“话”北京 | 亮相吧!白塔
您与京城,一“码”之隔!

关注“北京印迹”平台
体验解锁京城新方式
“北京印迹”是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的公众宣传平台,由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主办,市测绘院和清华同衡规划院提供技术和专业支持,北京日报提供运营和推广支持,集合广泛的社会力量,打造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空间资源平台和专业全媒平台。
“北京印迹”是全面地向公众开放北京老城历史文化资源的一次尝试,系统梳理和采集了北京老城18大类、73小类历史文化资源3万余条。以北京印迹网站为基础,拓展建设北京印迹新媒体矩阵以及线下文化活动,覆盖线上线下多种传播渠道,将成为北京开展名城保护和公众了解北京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
“北京印迹”力争将历史文化深度融入城市规划建设发展之中,让更多的人了解北京、热爱北京、保护北京、发展北京,一起擦亮古都北京的金名片!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北京印迹 inBeijing):“空中花园”来了!六环高线公园建设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