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读故事 学党史 | “公家的钱,我一分一厘也不能动!”

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充分发挥党史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是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的一件十分重要的工作。
为了深入学习贯彻《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条例》,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自然资源部直属机关党委、中国自然资源报社共同开设“读故事学党史”专栏。
本专栏陆续刊发关于党的革命精神、光荣传统、优良作风、工作方法的党史故事,推动自然资源系统干部职工进一步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自然资源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和能力,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公家的钱,我一分一厘也不能动!”

张其德,江西德兴人,1874年出生,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与组织、领导德兴年关暴动,影响一大批农友参加革命。1929年调到苏维埃政府财政委员会工作。不久,任红十军供给部部长。1930年任赣东北特区苏维埃政府财政委员会主席、赣东北特区贫民银行行长,1931年任赣东北省苏维埃政府财政部副部长、部长,赣东北省苏维埃银行行长。次年任闽浙赣省苏维埃执行委员,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财政部部长,闽浙赣省苏维埃银行行长。他被誉为“苏区的好管家”。

当时苏区的财政收入,主要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取之于民,征收营业税、土地税和发行公债;二是取之于敌,打土豪筹款和战争中缴获敌军物资。苏区初创时,缴获国民党的物资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张其德经常随军出战,组织力量运回战利品和向土豪的筹款。

在红军二进闽北打下浦城时,夺得一个敌人的物资仓库,里面有很多布匹、衣服等。上级指示可拿出一部分削价拍卖给群众。当时财政部有的同志也想买点。张其德耐心地说服大家:“我们共产党人要吃苦在先,享福在后,便宜货要让老乡们先买。”卖过后还剩下一些东西,他才让同志们买,但他却一样也没有买。

有一天,张其德负责在老乡那里采购一些桌子和椅子,老乡见红军价格公道,就把靠在墙角的一张断了腿的破桌子送给了张其德。在把买来的桌椅分发给同志们后,张其德发现自己的办公桌却没有了,其他同志建议再买一张,张其德却走到破桌前,搬起来看了看,说:“不用买了,这就是我的办公桌。”后来,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财政收入增加了,财政部也招纳了几个工人,不少同志劝他做一张新桌子,他总是婉言谢绝。

有一次,那个卖桌椅的老乡来找张其德办事,看到那张断脚的桌子,不解地问:“堂堂的财政部部长,有的是金条、银元、现钞,怎么也不缺买张桌子的钱,你怎么还在用这断腿的桌子?”张其德对老乡说:“老乡呀,革命的日子还长着哩,财政部部长更是要带头节约啊,如今虽然家大业大了,富日子还得当穷日子过呀!你看,这桌子不是一样用吗?”

为了疏通商品经济渠道,打破国民党反动派对苏区的经济封锁,张其德会同各级苏维埃政府,设立物资检查局、船舶检查局和对外贸易处,将苏区的茶叶、油料、生猪、粮食、纸张等土特产运到白区,换到食盐、布匹、西药等物品,以满足苏区军民的需求。

第五次反“围剿”期间,苏区面临最困难的问题之一就是粮盐短缺。张其德和财政部的同志发动群众熬硝盐,在他的号召和指导下,苏区办了大小1300多个硝盐厂,年产硝盐约1000万斤。同时,他还领导各地消费合作社工作人员深入白区采购食盐。有一次,省总社采购员在上饶五区接到800多斤食盐,但苦于无法运回。张其德便吩咐他把食盐放在棺材里,通过五区的地下党组织青妇部长程子珍,让8个普通群众抬着这口装满食盐的棺材,由程子珍带领,一批人跟在后面哭哭啼啼。国民党岗哨见是棺材,赶紧吆喝,让他们抬过去。就这样,800多斤食盐安全运回苏区。

张其德一家有5口人在外参加革命工作,在他的带领下,3个儿子都参加了红军,家里只剩妇孺,吃穿用度等大小事务都由老伴余细安想办法,家庭生活一度比较困难。一天,他的老伴来找他,问他要几块钱作家用。“都说你当了财政部部长,管的全是金银财宝,给几块钱还会没有?你真的愿意看到孙子们一个个都饿死吗?”张其德听罢就郑重地对她说:“公家的钱,我一分一厘也不能动!”经过他耐心的解释,通情达理的老伴终于被说服了。

1938年7月底,张其德在江西省上饶市郊被国民党杀害。我们党失去了一位好同志。但他已然永生,他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点评

严守党的纪律规矩,不是单纯的口号,而是在共产党员血液里流淌着的不可改变的基因,是我们党优于其他很多政党的根本所在,也是我们党和国家形成强大战斗力、竞争力的源泉。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一百四十一条规定,违反有关规定干预和插手市场经济活动,“干预和插手集体资金、资产和资源的使用、分配、承包、租赁等事项”,情节较轻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党籍处分。张其德长期担任财政管理方面的重要职务,能够保持艰苦朴素、廉洁奉公的作风,严以律己,说服亲属不准公款私用,为今天我们党员干部从严管理亲属作出了表率。

(文章节选自人民出版社图书《纪律——中共党史上的50个故事》

转载请注明来源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文字编辑:陈蓉

新媒体编辑:刘川

i自然全媒体

转载请在醒目位置标注来源:i自然全媒体

i自然投稿邮箱:mnrnews@163.com  

电话:010-68047618

点赞,关注 !👇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i自然全媒体):读故事 学党史 | “公家的钱,我一分一厘也不能动!”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