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要闻 | 生态环境部:规范和指导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环评

导读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等法律法规,进一步规范和指导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生态环境部组织制定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征求意见稿)》,并公开征求意见。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可查看征求意见稿全文。


本文字数:1379字

阅读时间:5分钟


生态环境部正酝酿国家生态环境标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以规范和指导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环评,促进城市交通系统化、高效化、绿色化发展。


从生态环境部网站了解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征求意见稿)》15日起开始征求有关方面意见。



业内专家表示,该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出台,将对环评、勘察设计、交通规划、交通道路工程等领域都产生影响。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作为空间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环境管理,开展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并与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的对接,可以进一步强化规划权威,弥补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过程中的不足。


目前,我国已经颁布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对专项规划环评的指导作用有限。近年来,我国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涉及运输方式多样,运输活动水平和运输组织复杂,已有的单项交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体系尚不能完全涵盖综合交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内容,导致环评成果难以有效指导规划方案的优化和实施。


目前,地方以各种形式开展城市交通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但多地此类环评文件对温室气体排放考虑相对较少,未能充分体现低碳发展和绿色交通的理念。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征求意见稿)》,点击文末“阅读原文”下载全文


上述征求意见稿提出,结合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内容特点,进一步落实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以交通建设空间管制、交通污染物排放削减、交通资源能源节约集约利用等方面为抓手,强化环境保护对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的刚性约束。突出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生态环境影响特征。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括环境质量指标(大气环境、声环境及水环境)、生态保护指标(生态格局、生态服务、生态敏感区)、环境管理(风险防控、绿色低碳、数字智能)和资源利用(土地资源、绿地资源)等指标。编制组表示,在实际评价过程中可根据评价区环境影响特征适当删减或补增。


交通领域作为第三大二氧化碳排放源,是我国“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的重要发力点。征求意见稿提出,通过优先绿色交通空间资源配置、提升公交服务品质标准、提高绿色交通分担率、管控个体机动车交通需求等推动交通绿色低碳发展,形成低能耗、低排放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



编制组建议,各地应推进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研究,针对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在重点要素和重点区域环境影响评价中的技术难点开展实践探索,提高评价在支持城市绿色高质量发展方面的作用。环境影响评价单位应严格按照导则要求,为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的编制与审查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本文来源:生态环境部网站、第一财经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发布的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以任何形式进行牟利。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于第一时间协商版权问题或删除内容。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你可能还想看这些


要闻 | 多部门共同举办2025年“数据要素×”大赛,围绕城市治理等行业领域设置13个赛道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要闻 | 住建部印发《完整社区建设案例集(第三批)》 ,这10个社区做对了什么?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要闻 | 住建部:聚焦城镇住宅工程隔声、串味、渗漏等质量问题,开展重点整治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点击下载征求意见稿全文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中国城市规划):要闻 | 生态环境部:规范和指导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环评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