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自然资源守护者联盟】看西湖区自然资源所如何守护沃土青山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山河不语,守护有声

有这样一群人

以守护为盾 以责任为刃

在耕地保护 地灾防治 图斑整改的

一线步履不停

【自然资源守护者联盟】

带您走进自然资源守护一线

直击守护者们的日常

今天,就让【自然资源守护者联盟】这个宣传窗口,直击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西湖分局自然资源所守护者们的日常工作点滴,带我们一同领略他们为守护沃土青山付出的不懈努力。

科技赋能,织密耕地“守护网”

留下自然资源所利用“无人机+田长制”执法模式,为11个村社、30个图斑、300多亩耕地绘制专属巡飞底图。300多亩耕地被划分为一块块“电子田”,搭载高精度摄像头的无人机按预设航线自动巡航,实时回传高清影像。工作人员通过“耕地智保”平台,可以清晰地看到巡查画面,让违法占耕、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等问题无所遁形。


蒋村自然资源所依托无人机技术提升执法效能,利用无人机巡飞获取影像,在手机上便能清晰看到一些复杂地形的耕地现状,方便执法人员快速锁定疑似违法区域、远程调取证据链。自无人机常态化执法巡查启用以来,违法问题发生率显著降低,耕地保护实现从“人防”向“技防”的跨越。



未雨绸缪,筑牢地灾“防护堤”

转塘自然资源所联合分局地矿科,对辖区内地灾风险区与废弃矿山展开拉网式排查,建立隐患台账并制定分级管控方案。通过技术监测与人工巡查相结合,提前预警山体滑坡、泥石流等风险隐患,确保防灾减灾措施精准落地。同时,结合年度变更调查数据,动态更新地灾隐患点信息,为应急响应争取黄金时间。


留下自然资源所聚焦地灾风险防控,注重防灾减灾苗头预防,针对辖区内地形特点,建立“人防+技防”双轨机制,对各处地灾隐患点实施网格化巡查,定期开展地灾隐患点实地踏勘,对排查出的风险点实行“一患一策”动态整治,将地质灾害防治重心前移,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防控”转型,切实守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铁腕出击,打造监管“全链条”

近年来,转塘自然资源所坚持执法监管“零容忍”,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坚持问题、目标、结果导向,强化多部门协同执法,构建全链条执法监督体系,对违法违规用地提前介入、快速处置,严厉打击耕地“非农化”和违法占地行为,有效提升群众、村社的耕地保护意识,违法占耕比例大幅下降。


双浦自然资源所始终坚守在执法监管的一线,坚持“早发现、早制止、早查处”,仅今年3月巡查达20余次,出动人员40余人次,将耕地保护责任时刻扛在肩上。巡查期间,他们练就一双“火眼金睛”,仅3月就成功发现并制止疑似违法占地问题10余起,并对3家违法主体进行约谈,从源头有效遏制新增违法占地行为,为耕地保护筑牢坚实防线。




润物无声,宣传保护“最强音”

如果说巡查、监管、整改是标,那么,从意识提升上做文章则是治本。村民和企业耕地保护意识、法律意识不强,是导致违法违规用地时有发生的源头所在。为提升群众保护耕地意识,双浦自然资源所的工作人员化身田间地头的“红甲卫士”,他们走进村社,深入群众,通过发放宣传手册,详细讲解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耕地保护的重要性以及违法占地的严重后果,提高村集体和村民的耕地保护意识,让耕地保护理念“走进万家”。


三墩自然资源所协同各部门及社区开展日常宣传,通过实地走访、座谈交流等形式科学引导,通过新媒体普法、典型案例解读等模式进行覆盖式传播,增强广大群众依法依规使用土地的意识,营造珍惜资源、合法用地的良好氛围。



心系群众,架起服务“连心桥”

蒋村自然资源所近期开展“服务下沉、精准对接”专项行动,组织工作人员赴辖区内4个城中村进行实地走访与面对面座谈。通过双向互动,全面了解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开展情况,重点记录群众具体诉求,针对宅基地审批及权属问题、土地流转、不动产登记等问题做现场答疑。


在走访过程中,蒋村自然资源所的工作人员建立起“一村一档”动态管理台账,对下沉村社开通不动产登记绿色通道,制定土地权属争议化解方案。通过搭建“每周一村”长效服务平台定期回访、联合研判,推动政策咨询、业务办理等服务直达基层,将群众“问题清单”转化为工作“履职清单”,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这些零散的片段,拼凑出自然资源所365天的守护图鉴,展现着“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的高度责任感。他们正用“绣花功夫”守护着西湖区的每一寸耕地,以科技赋能与协同创新让这片土地承载着城市发展的梦想,延续了农耕文明的诗意。



来源:西湖分局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杭州规划和自然资源):【自然资源守护者联盟】看西湖区自然资源所如何守护沃土青山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