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喜报|我院同济乡村规划建设专业实践团队获2025年同济大学五四青年奖章(集体)


在五四青年节来临之际,同济乡村规划建设专业实践团队凭借在乡村振兴领域的积极贡献与创新实践,荣获2025年同济五四青年奖章(集体)!这一荣誉是对团队扎根乡土、以青春热血服务国家战略的高度认可,更是新时代青年规划师“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生动诠释!


团队简介——成长的团队


同济乡村规划建设专业实践团队是同济规划院响应国家乡村振兴重大战略号召,投身乡村振兴建设工作的先锋队。团队自2015年1月组建,由栾峰教授领衔,成员由规划院青年规划师及同济大学研究生组成,有志青年不断加入投身乡村振兴事业,人数从最初的10人增长至今已有50余人,青年占比达90%。


团队根据规划院和同济大学在乡村振兴领域的使命担当,长期致力于乡村振兴创新实践领域,积极探索创新实践,同时还承担着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乡村规划与建设分会(以下简称乡村分会)秘书处职责。始终围绕乡村振兴学科发展、专业实践、社会担当等方面开展工作,为国家及地方乡村规划建设专业及实践,以及教育事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曾获“中国科协2022年度科技志愿服务团队先进典型”和“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022年度优秀集体”等荣誉称号,近五年主持参与的课题项目获省级及以上奖项10余项。



团队特色——十年磨一砺,产学研一体


服务学科发展的团队


平台搭建,专注学术交流


响应国家政策引导,依托乡村分会平台,团队每年制定不同年度主题,在全国各地召集3-5次面向社会各界开放的在地化的学术报告会和小范围深入讨论的学术交流会。自团队成立以来,已组织近80场学术交流活动和讲座,涉及20个省级行政区。此外,团队积极投入专业实践,通过创建专业实践基地,为各地发展贡献专业知识,并与地方基层政府共建学术交流和研究的平台。截至2025年3月,共推进11个专业实践基地,遍及内蒙古、浙江、江苏、安徽、贵州、陕西、上海等地。



课程建设,助力学科发展


依托同济规划院与同济大学的产教协同体系,团队注重产学研相结合,积极参与组织青年规划师与学生共同深入乡村,在实践的土地培养人才。团队成员主持或参与的多项课程分别荣获上海市、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上海市教学成果奖等奖项。


人才培养,聚焦高等教育


作为乡村分会秘书处,团队自2015年首次举办长三角大学生乡村规划方案竞赛以来,共统筹举办两届长三角大学生乡村规划方案竞赛和八届全国高等院校大学生乡村规划方案竞赛,累计吸引247所高校院所3万余师生参与。作为竞赛基地的村庄超1500个,遍及全国除港澳台的所有省级行政区,产生了非常广泛的社会影响。2019-2021年,应共青团上海市委员会、上海市规资局等单位要求,积极参与推动了上海的青年设计人才服务美丽乡村建设活动。


探索专业发展的团队


科研探索,乡村规划建设领域


团队依托同济大学城乡规划及其他相关学科优势,以及同济规划院长期积累形成的实践平台优势,通过自设课题和对外承接课题相结合、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相结合的方式,积极推动在乡村规划建设领域的科研发展。近年来,团队陆续承担了农业农村部《优化村庄布局研究》、自然资源部《村庄规划编制技术规程预研》《村庄规划优秀案例集》、住建部《乡村适宜距离和适宜分散度研究》、教育部《全国大学生乡村规划实践教学创新模式》等课题项目研究工作,以及科协和地方政府部门委托的课题研究工作,自2019年以来连续承担起上海乡村振兴示范村案例遴选及设计师推荐等工作。


创新实践,在地化探索与服务


团队在贵州、湖南、山西、福建等全国多区域积极展开在地化实践工作,并荣获多地省级规划设计类奖项。此外,持续性助力上海乡村振兴工作,包括上海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工作、和美乡村建设工作、上海地区乡村发展的科研工作等。目前团队牵头上海多所高校开展的沪派江南-古桥专题调研工作已受到多家媒体关注并报道,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力。


成果宣推,发挥社会影响力


团队积极探索学术工作与学术成果的宣传推广方式。每年投入大量精力联合相关单位积极整理学术成果并予以公开出版。此外还应邀在有关期刊杂志上组织专栏,邀请专家撰稿发表。经过早年定期印发《乡村规划与建设通讯》后,团队聚焦新媒体,采用微信公众号方式发布学术资讯和成果,学术影响力持续提高,微信公众号“乡村规划与建设”至今已经形成了政策推送、学术报告、大学生实践、乡村规划教育、研讨科普专栏、记录乡村等10余个固定板块,年均采写编辑发稿超过220篇,订阅用户超过7.6万人,成为乡村规划建设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专业新媒体平台。


团队组织发行的各类出版物(部分)

担当社会服务责任的团队


定点帮扶,助力脱贫振兴


团队始终将服务国家战略作为重要使命,发挥平台作用,组织相关专家积极参与学会、学校、地方的乡村规划帮扶任务。先后参与中国科协定点帮扶的山西岚县长门村规划帮扶工作,以及同济大学定点帮扶的云南大理云龙县规划帮扶工作。团队数年里多次赴现场调研汇报、完成多项规划编制任务、推动建设项目落地实施等,还多次邀请全国资深专家围绕脱贫攻坚的规划建设工作,为地方乡村发展献计献策。2020年,应教育部和同济大学要求,团队联系相关高校及专家,在成立教育部高校城乡规划帮扶联盟的同时,成立了由多位乡村分会高校委员参与的专家小组,促成各校帮扶实践与经验的交流,学习先进经验带动落后地区,共促乡村振兴发展。




响应号召,援藏技术支援


团队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响应同济大学与同济规划院号召,首批前往西藏定日县协助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先后派遣6名团队成员奔赴现场驻场工作,克服高原艰苦环境,发挥专业优势,持续提供技术支援。与后方成员协同负责完成了1个先行示范村的规划设计,统筹协调2个乡镇共8个村庄的规划工作,主持编制我院技术规范《灾后重建规划设计成果导则》,参与编制市重建办《西藏定日6.8级地震灾区灾后恢复重建规划设计指引》。



“振兴乡村担使命,规划创新践初心。”这是同济乡村规划建设专业实践团队对祖国与时代的庄严承诺,更是扎根乡土、躬身实践的炽热情怀。未来,我们将继续以专业为舟、以热忱为帆,与万千乡村同频共振!携青春之力,共筑乡村振兴之路!诚邀各界伙伴同行,在广袤田野间书写更多不负使命的青春篇章!


供稿|王雯贇

编辑叶建雯

【免责声明】

本公众号发布的内容仅供交流,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转发或另作他用。如有疑问,欢迎评论区留言或私信并留下联系方式,我们认为有必要的话会及时跟您联系。



相关链接:


揭晓!今天的头条属于他们



长按扫码关注我们

乡村规划研究TJUPDI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同济规划TJUPDI):喜报|我院同济乡村规划建设专业实践团队获2025年同济大学五四青年奖章(集体)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