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履行“两统一”核心职责 全面提升山西自然资源治理能力

履行”两统一”核心职责 
全面提升自然资源治理能力

姚青林

今年以来,山西省自然资源厅聚焦“两统一”核心职责要求,把落实“四个融合”重大要求作为全面提升自然资源治理能力的重要抓手,坚持统分结合、优势互补,积极推动自然资源管理理念、组织体制、政策举措、技术数据深度融合,为全省自然资源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完善顶层设计 构建合力攻坚新格局

坚持“一类事项由一个部门统筹、一件事情由一个部门负责”,准确把握土地、矿产、森林、草原等自然资源整体性、系统性、基础性特征,加强前瞻策划和统筹协调,着力打破厅局业务壁垒,提升整体协同效能。出台了《关于促进自然资源与林业草原工作深度融合的措施》,聚焦自然资源统一调查监测、重大生态修复工作协同推进、要素保障协作联动、省级自然资源督察执法与林草执法监督协同配合和构建大宣传工作格局等8类业务领域,统筹党建、人事、科技等14方面工作保障,全面启动自然资源与林业草原工作管理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明确融合目标路径,优化整合工作流程,推动实现全省自然资源管理职能更加优化、权责更加协同、监管更加有力、运行更加高效。

明确载体路径 打造创新驱动新机制

将加快推进“一张图”建设作为落实“统一底图、统一标准、统一规划、统一平台”要求的重要载体,聚焦夯实底座、规划上图、管理上图、应用链接目标,积极构建“一张图、一套数、一个平台”管理体系,合力推进耕地保护、找矿行动等重点工作。制定了《山西省自然资源管理“一张图”建设工作方案》,统筹耕地和林地保护管理,建立统一调查监测、规划编制、行政审批、督察执法等7个业务工作专班,挂图作战、压茬推进,明确调查、规划、耕地、林草等领域技术标准,引入测绘遥感领域新技术,统一管理边界,解决认定冲突,推动建立以实景三维为基底的统一底图。联合林草等4部门创立厅际联席工作流程,成功编制全省2023年度土地、矿产、森林、草原、湿地、水6类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实物量和价值量成果,为自然资源的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提供了重要依据。协同林草、水利等部门开展守护绿水青山党建联学联建活动,聚焦耕地保护、要素保障、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及生态保护修复等重大任务,创建了4支跨部门“自然资源业务+”党员先锋服务队,以党建融合推动重大任务落地见效。

注重问题导向 创立靶向治理新模式

聚焦耕地、林地、草地等地类空间矛盾等瓶颈问题,构建精准发现问题、深入剖析问题、切实解决问题闭环机制,确保直击要害、精准发力。协同推进全省林草湿荒普查工作,牢固树立“一家人一条心一盘棋”理念,严格落实国定标准和技术路线要求,转变年度变更工作方式,集中组织县级林草部门300余人开展图斑区划、属性赋值等工作,基本解决了389万个5057万亩不一致图斑问题,林草湿荒普查形成一致意见,并提前上报数据,为“一张图”建设提供真实可靠的基础数据支撑。统筹“一张图”协调解决空间矛盾冲突,积极探索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查开采涉及永久基本农田的调整优化路径,制定了《战略性矿产资源涉及永久基本农田处置实施方案》,遴选典型示范县开展试点,用好国家重大项目用地保障支持政策,规范临时用地手续办理和永久基本农田优化调整流程,对拟出让的21宗铝土矿涉及永久基本农田采取“一矿一策”和“4+1方案”处置模式,确保县域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减少、质量不降低,力争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山西经验”。通过破解战略性矿产资源与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之间的矛盾,降低了我国铝土矿对外依存度,将稳住全省2000多万吨的氧化铝产能,增加战略性矿产镓的产量。

推进一体保护 构筑系统修复新体系

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打破传统单一要素治理的局限思维,着眼生态系统整体性,综合考量自然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与相互作用,实现生态修复与治理的协同共进,着力提升山西重要生态地区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会同省林草局建立协同生态修复工作机制,联动推进“十五五”运城盐湖山水工程谋划申报工作,联合省财政厅、省生态环境厅召开盐湖山水工程项目申报工作推进会,将汾河下游临汾市相关县调整纳入项目体系。通过项目实施,将有效改善黄河流域(黄河金三角山西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明显增强生态系统稳定性,持续提升盐湖、中条山、沿黄湿地等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恢复汾河、涑水河生态基流。加强重大生态修复工程联动协同,应用链接“一张图”基础数据,会同省林草局系统确定生态定位和建设目标,将国土绿化深度融入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推动生态保护修复从“单要素”向“全要素”治理转变,整体修复、系统治理,实现厅局生态修复融合发展。

坚持试点先行 塑造示范引领新格局

积极探索创新与实践落地相结合,按照全域谋划、试点先行、逐步推开的发展思路,注重激发改革创新活力,打造具有引领性和示范性的创新高地。印发了《山西省自然资源督察、自然资源执法与林草监督执法协同配合机制(试行)》,规范数据标准,实现互通互认,精准判定违法占用林地、毁林开垦等行为,建立重大违法行为联合查处机制,构建“信息共享、联合监督、协同办案”的协作体系。在晋城市部署开展用地用林合并审批试点工作,统一认定现状数据,推动同一阶段的审核审批事项同步办理、协同审批。目前,已顺利审查通过了中广核潞城镇岭北50MW低碳生态景观等项目用地。实现用地用矿用林用草预审协同办理,将自然保护区、生态红线、永久基本农田等15类底图集于三级联办平台,一键智能落图分析,自动形成比对结果。今年以来已办理审批事项300余件,3月份以来办理用地预审、用林许可50余件,全面解决了数据不统一、核查周期长等问题。探索省市县三级联办平台扩围延伸,实现涉地涉矿涉林涉草行政审批事项同一平台办理。

守牢安全底线 打造多元保障新屏障

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常态化开展地质灾害防治、林草防火监测预警与风险研判,深入推进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能源资源安全保障基础持续巩固。全省地灾高风险区域实现可防可控,有力应对了近年来多轮强降水天气及汛情影响。全省11个市、117个县全部实现地灾防治技术支撑全覆盖,开展81处工程治理项目,消除了7.6万余人受地灾隐患威胁,建成9市42县地面沉降严重区域和地下水超采区监测系统,安装2815处隐患点监测设备,并与国家地灾监测预警平台联网。2021年以来累计成功避险地灾11起,避免了380余人的伤亡,未发生因地灾造成的人员伤亡情况。夯实能源资源安全基础,重点加大对铁、铝、铜、金等国家重要战略性矿产勘查力度,提交了孝义市申家庄、灵石县秋牧等一批重要矿产地和可供商业性勘查的找矿靶区,预计“十四五”末将全面完成国家下达的找矿目标任务。加强煤层气、页岩气、地热等清洁能源和晶质石墨、氦气等战略性矿产资源的勘查技术创新,开展天镇高温地热流体利用中防垢等关键技术研究。坚决守住林草防火安全底线,依托极轨卫星、无人机、3600余个视频卡口和4800余座管护站,构建了全省天空地“六位一体”监测体系。联合省应急、公安、气象、文旅等部门开展常态化会商研判,定期发布森林草原火险气象等级预报,重点时段、重点地区及时下发《火险预警提醒函》和预警信息,因险施策、科学布防。
下一步,山西省自然资源厅将以实现自然资源管理职能优化、协同高效为着力点,持续用力、久久为功,发扬钉钉子精神,跨前一步担当履职,铆足闯劲奋勇争先,力争为全面推动自然资源融合管理提供山西样板。
(作者系山西省自然资源厅党组书记、厅长,省自然资源总督察)

转载请注明来源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作者:姚青林

文字编辑:孙安然

新媒体编辑:刘川

i自然全媒体

转载请在醒目位置标注来源:i自然全媒体

i自然投稿邮箱:mnrnews@163.com  

电话:010-68047618

点赞,关注 !👇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i自然全媒体):履行“两统一”核心职责 全面提升山西自然资源治理能力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