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城市设计方面的小专栏,是小编收集的关于:城市规划师、城市设计师、建筑师、景观规划师、信息系统设计师、园林师、照明设计师、哲学家、社会学家等,在长期的规划设计、工作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的思想与观点。内容涵盖了从区域到邻里、街道、建筑等人居环境的多个层面,旨在唤起新生代设计师对已知和未知的领域的思考并做出理解。
如果对于城市中寒意四起的广场、异常高大的建筑、毫无个性可言的大楼门脸、因为不经济就被拆除的传统建筑、富丽堂皇的新型商业大厦视而不见的话,就无法建造出适合居住的理想城市。
所谓创造性的城市环境是指,首先新建筑要巧妙地与历史建筑共存,同时要确立新建筑是过去和未来的连续体这一认识。作为多种活动相互关联的结果,富有激情的城市才会诞生。于是,无论是新设计出的建筑,还是自然而成的建筑,都被称之为是“思想源流”的众多要素,都有增加城市活力的机会,它们之间的关系是,规划外的诸多关系的连锁,是美与丑的混合体。
伦敦塔桥夜景
PS:伦敦塔桥不但是伦敦的大门,还是伦敦的眺望台。站在43.455米的伦敦塔桥上极目远眺,可以饱览泰晤士河两岸的风光。尤其是傍晚,伦敦夜色尽收眼底。
伦敦塔桥不只有通行功能,还有娱乐功能。由于桥基上两个方形塔的存在,桥内有商店和酒吧,供娱乐消遣之用。方正厚重,风格古朴的石塔给伦敦塔桥提供了一个融入现代元素的平台。
应当将街道组织到一个互相连接、层级分明的网络中。最大的街道应当联系到城市中心,将已开发地区分割为邻里。在每一个邻里中,较短、较窄的街道应当详细设计以适应较慢速度的地方交通。在强调邻里中心的同时,邻里网络提供了多条往返所有目的地的路径,因此交通是分散的,拥堵也就有限。
多路径也使步行者受益:那些居住在有着精细格局街道网络邻里中的人们,和那些居住在传统大街坊和尽端路郊区社区中的人们相比,则表现出更乐于步行、更多地使用公交、更少驾车。这种安排对那些年幼、 年老或者没有车辆者而无法驾车来实现机动性的人们特别有用。
PS:佛罗里达州的肯德尔,在迈阿密南部郊区中一个成为新中心的地方,街道代替了停车场。
虽然建筑的形态、空间及外观要符合必要的逻辑性,但建筑还应该蕴涵直指人心的力量。每一个城市所谓的创造力就是将时代与人性完美结合。
隈研吾极简作品
高线公园总平面
高线公园鸟瞰图
高线公园径向长椅
高线公园林地立交桥
街草坪和阶梯式休息椅
PS:纽约高线公园是由曼哈顿西侧一条废弃高架铁路改造的城市公共空间。公园将各街区联系起来,为城市绿化树立了新的标杆。纽约高线创造了一种审视城市的新视角,是创新设计和可持续设计的代表性图标,对其他城市的景观设计也具有启示性意义。这足以证明景观设计能对城市生活的质量带来巨大改变。
天主创造了平原、山谷、湖泊、河流和天空,但大教堂的轮廓、正立面,教堂和钟楼的造型是由设计师们创造出来的。
每个地方建筑的风格充满了关于气候丶建造和文化的实用知识。尽管新的建筑不应该模仿它们的历史前辈,设计师们还是应当注意关于材料、色彩、屋面坡度、屋檐长度、窗墙比例以及建筑和场地、街道的显著社会联系等地方性做法。
这些实践通常已经发展成为针对地方条件的智能响应。
从环境方面来看,合理的现代设计通常源于对旧建筑的研究,相当重要的原因是它们使用了就近可得的自然材料。
地方建筑传统彰显了场所的文化遗产 。
卢浮宫扩建工程,巴黎(1988年)
PS:不用这张图表示很难说明这座占地面积为4.8公顷的宫殿有多大,总的来说卢浮宫分为三个常设展馆:黎塞留馆、叙利馆、德农馆,这三个馆每个都有4层楼,每层单边长度就有700米, 再算上3个展馆,粗算下来步行就要走17公里左右。
哈普林所说的具有创造性环境的城市是指,拥有多样的价值观以及存在可供自由选项的城市环境。这样的城市能使人与城市之间产生相互作用,生活也会变得丰富多彩。
为了备齐这些条件, 首先我们要挑选出城市的基本构成要素。然后再将这些材料, 即城市固有的性格、地势、文化遗产等有效布局,产生积极地相互作用。
当这些构成要素选择得当,相互间能够保持良好关系时,,你才能看见未来城市的容貌。
九曲花街 旧金山
浅田孝当时担任建设部的新交通系统研讨委员会委员长, 负责新交通系统计划委员会,其研讨内容为单轨电车、 磁悬浮等各种新型的交通技术。 议题还包括千岁机场和札幌之间的磁悬浮交通、 连接成田机场和东京市中心的磁悬浮事宜。在当时的新技术面前,浅田指出,“最先进的新型交通,是人类根据自己的意志,用双脚走出来的”。
当委员们的讨论偏向于技术性问题时,浅田孝会突然扔出这个本质性何题:“什么是城市交通? “他指明要再次从人类的视点出发, 考虑城市究竟需要怎样的交通系统,而不只是注重技术。
城市绿道兼顾自行车租用
有学生问伊藤先生,日本的空间特征是什么,伊藤回答了标题这句话。
他是想告诉学生:西方的空间里,功能和形态是一致的,形态就代表了功能。反之, 在日本,即使两个榻榻米大小的空间也可以代表宇宙,物理上的空间大小并不代表这个空间的功能。
不仅如此,摆设和材料等还可以改变这个空间的力能,即不需改变空间本身,只要去掉其中一部分或调整摆设及其位置的关系,就可以创造出功能完全不同的另一个空间。
与欧洲传统的欧几里德几何学相反,,日本的空间结构主要依照拓扑学(又作位相几何学)而建成。 拓扑学将同质性的相对关系解释为“相同” 的,而空间的质量则极大地决于“软件”创造出的关联性。
伊藤先生用浅显易懂的语言描绘了空间应有的状态,真不愧是一代大师。
在城市设计中,建筑设计的表达,除非有着特殊的理由,否则,都应该将建筑的正面朝向街道,并沿着街道的主要建筑控制线布置。事实上,把城市建筑拉离出街道的控制,对许多秉承现代主义的建筑师而言是非常诱人的。但是城市生活又不得不以便捷性,步行尺度以及可达性为基本原则。
因此,如果将建筑的正立面背向人行道布置,就会给出入带来极大不便,同时也会降低首层的商业价值,并且还会削弱街道空间的完整性。
完整的街道空间
◆ ◆ ◆ ◆ ◆
近期文章推荐
————
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新土地规划人 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