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讲座预告丨郑岩:龙缸与乌盆——器物中的灵与肉、释六舟《百岁图》研究

四川美术学院美术学系学术周


龙缸与乌盆:器物中的灵与肉


讲座预告丨郑岩:龙缸与乌盆——器物中的灵与肉、释六舟《百岁图》研究


这是一项从美术史角度展开的尝试性研究,所研究的对象不是通常意义上的艺术作品,两个例子既不是博物馆中常见的器物,也不是考古发现的古代遗存,而是文字性的以及在写作、说唱、表演之间不断转换的文本。作者试图说明,美术史之所以是一个人文学科,不只是因为它有着特定的研究对象,更重要的是,它具有独特的提出问题和分析材料的方式。


文章中所说的器物,不是纯粹的哲学概念,简单地说,就是盆盆罐罐。在第一个故事中,破损的龙缸已经佚失,但这并不重要,因为只有在我们所讨论的文字性文本中,它才被转换为一件艺术“作品”。第二个故事中的乌盆过于普通,完全可以通过想象来重构它的形态。故事所涉及的观念背景可能十分多元,这篇文章重点谈的是这类文本中如何描述和表现死者遗体、灵魂与器物的关系,作者试图通过这些文本,来观察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人们如何形塑器物的意义。


主讲:郑岩(中央美术学院图书馆馆长 教授)

主持:秦臻(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 美术学系教授)

时间:2018年4月23日(星期一)15时30分

地点:四川美术学院美术学系讲座教室

主办:四川美术学院美术学系


讲座预告丨郑岩:龙缸与乌盆——器物中的灵与肉、释六舟《百岁图》研究


四川美术学院美术学系学术周


释六舟《百岁图》研究


讲座预告丨郑岩:龙缸与乌盆——器物中的灵与肉、释六舟《百岁图》研究


讲者重点讨论释六舟1831年以拓片形式制作的锦灰堆《百岁图》。“锦灰堆”又称作“八破”“集破画”“吉破画”“打翻字纸篓”“集珍”“断简残篇”“集锦”等,是用破碎的古旧字画、拓片与古籍拼合而成的画面。在《百岁图》完成之后的大约20年间,释六舟与他的朋友在拓片周围题写了12条题跋,表达了他们对于锦灰堆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的看法,体现出19世纪中国艺术的复杂性。


主讲:郑岩(中央美术学院图书馆馆长 教授)

主持:邹建林(四川美术学院美术学系教授)

时间:2018年4月23日(星期一)19时

地点:四川美术学院行政楼五会议室

主办:四川美术学院美术学系


讲座预告丨郑岩:龙缸与乌盆——器物中的灵与肉、释六舟《百岁图》研究


讲座预告丨郑岩:龙缸与乌盆——器物中的灵与肉、释六舟《百岁图》研究


郑岩,毕业于山东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考古系。曾在山东省博物馆工作多年。现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图书馆馆长。先后为芝加哥大学美术史系访问学者、华盛顿国家美术馆视觉艺术高级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布鲁塞尔自由大学美术史系课程教授、哈佛大学美术与建筑史系访问学者。主要著作有《魏晋南北朝壁画墓研究》《从考古学到美术史:郑岩自选集》《逝者的面具:汉唐墓葬艺术研究》等,合著有《山东佛教史迹:神通寺、龙虎塔与小龙虎塔》《中国美术考古学概论》《庵上坊:口述、文字和图像》等。


相关链接:

魏晋南北朝壁画墓研究(增订版)

评《魏晋南北朝壁画墓研究》

考古发现的三国绘画

妙迹苦难寻,兹山见几层:早期山水画的考古新发现

看见美好:文物与人物


美术遗产

美术 | 考古 | 建筑 | 文物保护  

讲座预告丨郑岩:龙缸与乌盆——器物中的灵与肉、释六舟《百岁图》研究
讲座预告丨郑岩:龙缸与乌盆——器物中的灵与肉、释六舟《百岁图》研究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