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第1期
热文
数据全部基于腾云采编系统,
采集时间为2018年5月7日
2018年第1期,《城市交通》推出“公共交通运营与服务”专题,从路线选择、供需关系、同城化发展、换乘衔接等角度给出提升公共交通运营和服务品质的解决方案。排名第一、第五位的文章即来自本专题。第二名的文章出自汪光焘先生,高屋建瓴地分析了城市交通治理的内涵和目标。第三、第四名的文章来自“交通规划”栏目,一篇提出适应中国大城市空间形态的3D+原则,用以指导TOD模式的应用;一篇探讨了高铁车站的商业开发模式。
区域公共交通服务供给问题与策略
周华庆,杨家文
[下载次数:96]
摘要: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已成为国内外城市和区域交通发展的主流方向。在城际社会经济要素加速流动背景下,区域公共交通成为促进区域融合与交通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基础。通过梳理跨市公共汽车和轨道交通两类区域公共交通的发展现状,归纳实践中存在的权属不清、行政壁垒、利益矛盾和盈利压力等问题,进而从法规制定、治理平台建设、经营权转移和运营模式创新等方面提出引导区域公共交通服务供给的对策。
城市交通治理的内涵和目标研究
汪光焘
[下载次数:87]
摘要:城市交通治理是提升国家及城市治理能力的战略需求和重要抓手。研究面向交通服务多元主体新型关系的城市交通治理现代化理论,是提升交通服务共建、共享、共治水平的新要求和新趋势。通过梳理公共治理一般理论以及国家治理、社会治理、城市治理等相关领域治理研究的基础,从中国城市交通治理的现实需求出发,提出城市交通治理的基本内涵与技术支撑要求。围绕服务于人的需求,组织城市高效、安全、低耗可持续运行的城市交通总体目标,在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背景下,制定差异化、阶段性城市交通治理目标。
3D原则在TOD模式推广中的失效与进阶——对广州市地铁1号线沿线开发的反思
何冬华
[下载次数:71]
摘要:广州市是中国最早推行TOD地铁+物业概念的城市。从1988年提出广州市地铁1号线规划方案到其沿线地铁+物业实施近30年的历程发现,美国基于白地设定的理想TOD的3D原则在运用于中国城市老城中心区时,往往面临实施失效的困境。尤其是高密度带来了城市公共空间的缺失,老城区商业商务混合导致城市文化特质的表现不够,设计的创新也因缺乏机制保障而举步维艰。研究提出,中国在城市建成区开发建设轨道交通车站应更加注重与区域特征相结合的特色功能发展,推行适合中国城市中心区高密度+公共空间、混合利用+特色空间、良好设计+运行制度的开发建设策略。
高速铁路车站商业开发探讨
张伟
[下载次数:66]
摘要:商业开发是弥补高铁建设运营亏损、保障高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分析中国高铁商业开发现存问题的基础上,讨论高铁车站商业开发在工作机制、开发模式和融资模式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并在开发定位、商业模式、交通组织、融资渠道和效益分析等方面提出建议。提出的经验和建议可帮助开发主体有效开发利用高铁车站庞大的运营空间和周边辐射区域。
中等规模城市构建公交都市的路径与策略
龚迪嘉
[下载次数:63]
摘要:中等规模城市在空间结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交通特征等方面与超(特)大城市差异显著,有必要从”公交”和”都市”两个层面剖析中等规模城市构建公交都市的路径与策略。就”公交”而言,提出中等规模城市除步行外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的建议统计方法。规划方面应实现常规公共汽车随高客流BRT走向适时调整使其与居民出行需求相适应,提升公共自行车出行环境,优化租赁点布局。就”都市”而言,提出编制BRT沿线的专项控制性详细规划,在商业中心、居住区、历史街区塑造有利于提升公共交通竞争力的空间形态。最后,提出利用互联网技术优化智慧公交服务的具体要求。
点击“阅读原文”获取2018年第1期更多精彩文章
201829期
编辑:张斯阳
审校:张宇
排版:耿雪
长按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