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徽州古道27] 大燕岭古道:行走在醉美竹海里



            2018/5/13.星期日.多云

“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

这句诗恰如其分地概括了大燕岭古道的独有景色。

[徽州古道27] 大燕岭古道:行走在醉美竹海里


“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

这句诗恰如其分地概括了大燕岭古道的独有景色。

燕岭古道起于休宁县山斗乡燕源村汉公坑组,翻越五龙山,婺源县溪头乡,传为唐开元年间开凿,为多休婺古道之一。古道分“大燕岭”“小燕岭”两条,其中“大燕岭”自汉公坑村口上山,途径婺源青石村[徽州古道27] 大燕岭古道:行走在醉美竹海里等山村抵达溪头乡;“小燕岭”则起于村尾,途经青石村龙池[徽州古道27] 大燕岭古道:行走在醉美竹海里、平坑山村后,与“大燕岭”古道汇合。古道翻越至五龙山南麓后,分出许多细枝末节,连接五龙山腹地星罗棋布的大小村寨,是五龙山少有的一处古道网络。

[徽州古道27] 大燕岭古道:行走在醉美竹海里
[徽州古道27] 大燕岭古道:行走在醉美竹海里

“溪头十八国”:是不是有原始部落的感觉?

在古徽州,古道因徽商而通达,徽商因古道而昌盛。每条古道是根植徽商心底的一根线,不管他们飞得再高、飘得再远,终究会被这根线拉回到那个生养他们的山村他们一生对于银子的追求也堆砌成山村里的高墙深院、祖祠社庙,仿佛是这根线上开出的花、结出的果这根“线”本身也是徽商财富的一个归宿,架桥修路历来是徽州人孜孜不倦的修行追求,同村同族甚至以此攀比,“大小燕岭”古道就是汉公坑村先人夸奢斗富的产物。汉公坑燕源河尽头,居吴、俞两姓,相传先有吴姓大户村尾修建小燕岭”山道,俞姓不甘示弱,便从村头再建一条更高“规格”的大道两条古道穿行在茫茫竹海中,除垭口相隔几座山峰,起点、终点一致,成为“燕岭双飞”的独特景观,其形成环形路线广大户外徒步者所钟爱。

[徽州古道27] 大燕岭古道:行走在醉美竹海里

[徽州古道27] 大燕岭古道:行走在醉美竹海里
[徽州古道27] 大燕岭古道:行走在醉美竹海里

在我想象中,能容得下两位一掷千金的富商和两条通衢孔道的汉公坑村定是亭台楼阁、牌坊庙宇、街巷阡陌的大村庄”。当我们的汽车行至山坳尽头,只见湍急的溪水从狭窄的山谷里奔涌而出,如不是悬崖上方有古道通达,难以想象仅有十余宽的“山门”里竟有一个近千年历史古村。遗憾的是,这只是一个仅几十户人家的小山村,且现存大部分房屋为现代钢筋水泥结构。村庄临溪傍山,两边峰高谷窄,村内略显阴暗潮湿。村少有行人,近十幢木质老屋已摇摇欲坠,几处然矗立在古宅残址上的门楼石柱似乎还在惦记着当年的喧嚣

[徽州古道27] 大燕岭古道:行走在醉美竹海里

[徽州古道27] 大燕岭古道:行走在醉美竹海里

[徽州古道27] 大燕岭古道:行走在醉美竹海里

[徽州古道27] 大燕岭古道:行走在醉美竹海里

和众多徽州古道一样,燕岭古道已淡出百姓的生活视野,仅有少数村民上山劳作时行走,尤其小燕岭”,路面略窄,杂草交织,加上昨夜暴雨,路面湿滑。为安全起见,我们决定行走大燕岭古道至斗[徽州古道27] 大燕岭古道:行走在醉美竹海里村,并穿越另一山谷至阳[徽州古道27] 大燕岭古道:行走在醉美竹海里村,程约10公里。

古道入口距汉公坑水口尚有三四百米,一座单拱石桥横跨燕源河上,明澈的河水跌宕在河床的卵石间,乳白的水花穿过石桥,消失在不远处的河道湾谷里。过了桥,即进入古道,经过几根苍天古树钻进无际的竹林。古道宽1-1.5米,传统的徽州青石铺设,路面规整,石阶平缓,属“官道”标准。

[徽州古道27] 大燕岭古道:行走在醉美竹海里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这样一条沿着山脊逶迤而上的青石古道,穿行在亭亭玉立竹间,墨绿的石阶,嫩绿的青草,青绿的竹,蓝蓝的天空,微微的山风,仿佛进入没有凡尘纷扰的禅境。人行其间,头顶蓝天白云,脚踩青石台阶,青山萦翠,溪水潺潺,仿若禅师问道。在这一刻,城市的喧嚣、职场的奔波、生活的繁杂都已归于静默,归于这碧波荡漾的竹海,归于竹林深处的蝉嘶鸟鸣,归于一颗被涤荡澄明的凡心。


竹海幽径



[徽州古道27] 大燕岭古道:行走在醉美竹海里

[徽州古道27] 大燕岭古道:行走在醉美竹海里

[徽州古道27] 大燕岭古道:行走在醉美竹海里


行走在这样的古道上,一股清凉会不自觉地从脚底升腾而起,传递至身体的每一个细枝末节,将鼻翼间虏获的草木清香融化成舒坦的快感。即使路边那些笋箨未脱的新竹也招展青春的调皮和妩媚,忍不住多看两眼。然而随着古道不断拔高,这段长达1.7公里、没有一Z字迂回、沿着山脊直线攀升蹬道,仿佛一挂看不到顶天梯,考验着每位行走的体力和毅力。

[徽州古道27] 大燕岭古道:行走在醉美竹海里

[徽州古道27] 大燕岭古道:行走在醉美竹海里

身体的劳累本可歇息后再走,但在徽州的竹林里有种特殊的蚊子,背部黑白相间,腿长,比普通蚊子个头大一倍,一旦被上,立即鼓出一个包包,红红的,奇痒无比昨夜大雨,林中潮湿闷热蚊子已倾巢而出,行人一旦驻足,它们一哄而上。这些在耳边嗡嗡叫的花蚊子赶着我们一刻不停地往前奔走,直到第一层山峰,被灼热的阳光驱走后我们才得以喘气休息

[徽州古道27] 大燕岭古道:行走在醉美竹海里

此刻,已汗流浃背,衣衫尽湿

出透汗的舒畅让人爽心悦目此处峰回路转,极目远眺,五龙山脉大小诸峰逶迤至远方,与天际相接。蜿蜒跌宕的山垅间尽是翠绿的竹林,随风波涛起伏,碧如海洋。竹海间偶有村寨,黄墙黑瓦,宛如海洋中突兀而出岛屿。

[徽州古道27] 大燕岭古道:行走在醉美竹海里

相对于古道边的玉立修竹、视野内的金波碧海,蚊子该是秀色中的败笔,亦或是为收获美景所付出的必要代价。这或许就是美的原生状态,自然的,多维度的,她既有阳光灿烂的一面,也有阴暗潮湿的一角,关键在于你所站的角度和自身的视野。

[徽州古道27] 大燕岭古道:行走在醉美竹海里

接下来的路基本平坦,个别路面略有毁损,约五六百米后抵达大燕岭垭口此处海拔670米立有皖赣9号界碑,大理石材质,2016年设的。有人在石碑的水泥基上写“燕岭徽商古驿道”,这是我们整个行程中见到唯一一处古道文字标识。

[徽州古道27] 大燕岭古道:行走在醉美竹海里

离开界碑,前行约二十分钟,见一座路亭。路亭为歇山顶,梁椽瓦片应为近年修葺增补,三面石墙则是历史原状。路亭内置条石坐凳,设,供奉“泗州大圣尊神”,落款为乾隆已已年(1749)春月。墙体上方还有毛笔题写的“燕岭徽商道始凿于唐开元年间”字样

[徽州古道27] 大燕岭古道:行走在醉美竹海里

[徽州古道27] 大燕岭古道:行走在醉美竹海里

[徽州古道27] 大燕岭古道:行走在醉美竹海里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过了路亭,古道渐宽,修竹依旧。短暂下坡后即到达海拔550米的斗[徽州古道27] 大燕岭古道:行走在醉美竹海里村。

[徽州古道27] 大燕岭古道:行走在醉美竹海里村位于婺源东北、五龙山南麓。村庄面向小燕岭诸峰,坐落在一处“太师椅”状的山腰上,周边有多株红豆杉、香榧、苦槠等千年古树,整座村庄簇拥在翠竹中,是古徽州传统村庄选址理念中一处袖珍形的“风水”宝地。[徽州古道27] 大燕岭古道:行走在醉美竹海里现居60余户人家,均为洪姓,迁自婺源段莘乡官坑村,至今已700多年,可惜村中尚存的十几栋清代、民国时期徽派民居毁损程度相当严重村口木质门楼即将倒塌。

[徽州古道27] 大燕岭古道:行走在醉美竹海里
[徽州古道27] 大燕岭古道:行走在醉美竹海里
[徽州古道27] 大燕岭古道:行走在醉美竹海里

一个[徽州古道27] 大燕岭古道:行走在醉美竹海里”字足以说明[徽州古道27] 大燕岭古道:行走在醉美竹海里的古老[徽州古道27] 大燕岭古道:行走在醉美竹海里为徽州方言用字,常用于高山小村庄名称,电脑字库中无此字,康熙字典解释,同“汰”字,意为“淘洗”,显然与村名相悖《说文》曰:[徽州古道27] 大燕岭古道:行走在醉美竹海里浙㵎也”,即“浙水之山涧”,大意为新安江源头溪涧,与山村名称也相去甚远在徽州古村落中,一般取名“[徽州古道27] 大燕岭古道:行走在醉美竹海里”字的村庄都在半山腰中,含义应为“山中较为平坦的地方”或“山腰的坡地”,“斗[徽州古道27] 大燕岭古道:行走在醉美竹海里解读为“状如量的坡地”,或许更贴切

[徽州古道27] 大燕岭古道:行走在醉美竹海里

[徽州古道27] 大燕岭古道:行走在醉美竹海里

[徽州古道27] 大燕岭古道:行走在醉美竹海里

相对于以形状命名的“斗[徽州古道27] 大燕岭古道:行走在醉美竹海里”村,与其一山隔的“阳[徽州古道27] 大燕岭古道:行走在醉美竹海里”则是以村庄的朝向命名的。从“斗[徽州古道27] 大燕岭古道:行走在醉美竹海里”村庄后面的一条仅有六七十公分宽的青石山道到达山顶,可见对面山腰上一处竹海包围的村庄即“阳[徽州古道27] 大燕岭古道:行走在醉美竹海里”。

[徽州古道27] 大燕岭古道:行走在醉美竹海里

徽州有句俗语叫看山跑死马”。[徽州古道27] 大燕岭古道:行走在醉美竹海里我们仅隔一条山坳,但一下一上3公里,且此路少有行人,其中一段下坡路面已被柴草完全覆盖当我们艰难地走到谷底时,一位穿短袖老兄的手臂上已经被芜草割出许多口子,我也不幸一屁股滑下几个台阶,至今还隐隐作痛。

[徽州古道27] 大燕岭古道:行走在醉美竹海里

从谷底到阳[徽州古道27] 大燕岭古道:行走在醉美竹海里的青石山道常有村民行走,目前保存基本完好。这条青石古道一直延伸到村中屋前房后的,它们与斑驳的砖墙一起记录着这个村庄曾经的历史。村中建筑与“斗[徽州古道27] 大燕岭古道:行走在醉美竹海里”相似,古朴与落寞共存,只是村庄所处地理位置略显宽敞一些,日照充足。

[徽州古道27] 大燕岭古道:行走在醉美竹海里

稍事休息后,我们原路返程。

下午的太阳有些火辣,竹林里蚊子少了许多。

此刻

悠悠的古道青青的竹远处的竹海近处的风

确实有些心醉。


[徽州古道27] 大燕岭古道:行走在醉美竹海里

徽 州 古 道 精 彩 回 顾


歙县

箬岭古道(上)(下)黄连凹古道(下)(上)

连岭古道文昌古道塔岭古道

歙岭古道

【休宁】

五龙岭古道(下)(上)马金岭古道

右龙岭古道(上)(中)(下)白际岭古道

平鼻岭古道塔岭古道廻岭古道

高湖山古道浙岭古道思贤岭古道

觉岭古道

【太平】

穰岭古道

【祁门】

陶家岭古道大洪岭古道榉根关古道

【黟县】

西武岭古道(下)、(中)(上)黟县西宏古道

【黄山】

松谷庵古道

【婺源】

谭公岭古道重龙山古道

[徽州古道27] 大燕岭古道:行走在醉美竹海里

乡野闲谈 
欢迎关注

[徽州古道27] 大燕岭古道:行走在醉美竹海里

行走徽州乡野

闲谈生活点滴

[徽州古道27] 大燕岭古道:行走在醉美竹海里

长按左侧二维码关注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