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康希 | 愚园路老洋房变身希华馆迎开幕

康希 | 愚园路老洋房变身希华馆迎开幕



由希腊建筑设计师康希(Kostas Chatzigiannis 设计的,历时五年的项目Hellas House 希华馆-中希文化交流中心于5月15日迎来开幕。希腊旅游部部长Elena  Kountoura女士、上海市旅游局局长程梅红女士、上海市长宁区副区长翁华健先生以及希腊大使Leonidas Rokanas先生和希腊驻上海总领事Vassilios Xiros先生等人参与了这次的开幕仪式。

希腊是一个拥有渊源历史文化的国度,它的繁荣不仅仅在希腊神话中得到体现也存在方方面面。同时作为建筑文化的开源地之一,希腊的建筑风格也在深深影响着世界上其他许多国家。

希华馆的前身是一栋建于1936年的双子楼,位于上海愚园路735号,即当时的法租界现在的静安区。90多年的历史让整栋建筑显得老年耄耋。在能够容纳最为激烈的多元文化之碰撞的当代上海,希腊建筑师通过修缮与更新,彰显了本国的民族身份,同时巧妙地展现出了浓郁的希腊风格。


康希 | 愚园路老洋房变身希华馆迎开幕


康希 | 愚园路老洋房变身希华馆迎开幕


康希 | 愚园路老洋房变身希华馆迎开幕


康希 | 愚园路老洋房变身希华馆迎开幕


整个项目过程历时四年半,施工和现场调整困难重重。如何在保持老建筑的基本格局的前提下,提取历史元素,与历史形成某种对话,在修缮的同时进行适度的改造,其内容包括:加固结构;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园林绿化设计,以及所有希腊艺术品的陈设和选择等等。困难的地方不仅仅是考验施工本身,也考验设计师如何在最困难的条件下将设计变成现实。


康希 | 愚园路老洋房变身希华馆迎开幕


康希 | 愚园路老洋房变身希华馆迎开幕

不同于其他项目,作为拥有90多年历史的老建筑,它的改建工作相较一般的房屋更为困难程度。设计师在现场多次查看后决定保留建筑的主体结构但同时也采用了大量的钢结构进行加固措施。


康希 | 愚园路老洋房变身希华馆迎开幕希华馆入口处


不同于其他项目,设计师考虑到本次项目重点在传递希腊文化。所以从原材料就开始进行精心准备。从入口处一直延伸到客厅,设计师采用了全部从希腊进口的大理石来体现希腊的本土风情。同时历史大厅里摆放的众多来自古希腊历史时期的雕塑仿佛在跟访客们娓娓道来希腊的璀璨故事。不仅如此,大门入口处的弓形吊灯以及玄关处的黑色桌子等都是来自设计师的手笔,还有连接不同楼层的之间的扶手栏杆都是设计师精心设计的。除了一些从希腊进口的家具,本次项目上大部分的家具和灯具都是由设计师设计并且委托给生产商定制。


在新的中希方文化交流中心——希华馆(Hellas House),设计师设计了历史大厅、伊莱恩开放厨房、狄奥尼索斯酒窖、爱神客厅、H厅、爱琴海厅、米诺厅等7个不同的功能区和户外泳池的爱琴海岛风的爱神花园,供来访者参观和感受希腊风情。


康希 | 愚园路老洋房变身希华馆迎开幕

历史大厅


历史大厅作为一个小型希腊历史博物馆,摆放着“基克拉迪文明”、“黄金时代”、“奥林匹亚精神”三大古希腊历史时期的著名雕塑。


康希 | 愚园路老洋房变身希华馆迎开幕

爱神客厅

康希 | 愚园路老洋房变身希华馆迎开幕

爱神花园


同时爱神客厅采用了折叠门的设计与爱神花园之间相连但又可以保持一定的私密性。不同的折叠门状态可以适应不同功能的会议主题。另外由设计师设计的蓝色沙发和绿色单人沙发呼应了希腊的爱琴海以及著名的橄榄枝的色彩。同时也和泳池的碧蓝相映衬。


康希 | 愚园路老洋房变身希华馆迎开幕

米诺厅


来到二楼的米诺厅,大面积红色背景下我们可以看到来自克诺索斯宫殿《王座》的壁画,感受古希腊文明的黄金时期。同时和设计师设计的餐桌以及餐椅一起构成协调的整体环境。


康希 | 愚园路老洋房变身希华馆迎开幕

爱琴海厅


一扇对开的木门连接着蓝白海韵的爱琴海厅,设计师设计的沙发等家具与地毯一起,在暖黄的灯光的呼应下让来访者感受来自爱琴海的温暖闲适。


康希 | 愚园路老洋房变身希华馆迎开幕

阁楼


阁楼所呈现出的感受又和一楼二楼大不相同。保留了原本建筑的主体结构的前提下,金字塔形的屋顶凸显出整个房间的庄严以及高雅。同时整体木质地板的设计又弥漫出自然和古典气韵。

作为中国和希腊“一带一路”的大型项目合作基地,希华馆项目圆满完成。期待其影响和文化力量在中希方文化之间实现沟通与桥梁作用。


编辑|潘 玥

版面|朱艺媛



感谢关注“建筑遗产学刊”微信平台!

购买《建筑遗产》学刊进行深度阅读,可直接至官方微店订购。

康希 | 愚园路老洋房变身希华馆迎开幕


《建筑遗产》学刊官方微店二维码

康希 | 愚园路老洋房变身希华馆迎开幕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