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国际观察012 | 伦敦社会经济发展基础资料一键打包


【北京·国际城市观察站】是由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研究室为主建立的研究小组,旨在追踪世界前沿、推广国际经验,深入比较北京和其他国际大城市规划实践,为规划师和各级政府部门服务,关注领域涵盖大城市治理、空间规划、可持续交通、生态环境等。我们致力于:第一手资料+第一时间推送+第一流的分析总结。我们的平台是开放的,期待与国内外同行建立广泛的合作关系。
作者:王亮,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
导读:伦敦是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的首都,欧洲最大的城市。伦敦的不仅是英国的代表,也是西方文明现代化发展的集中体现。伦敦的发展不仅是英国的晴雨表,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指征。英国的全国性普查每10年进行一次,最新一次的人口普查是2011年的数据。数据对人口和就业、经济发展情况、公共设施和绿色空间、交通建设、城市用地等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详查。下面利用普查数据,对伦敦城市发展进行全面的解读。

一、关于伦敦
伦敦位于英格兰东南部的平原上,跨泰晤士河。伦敦的行政区划分为伦敦城和32个市区,伦敦城外的12个市区称为内伦敦,其它20个市区称为外伦敦。伦敦城、内伦敦、外伦敦构成大伦敦市。
图1 大伦敦地区行政区划示意图

二、人口和就业
2001年-2011年大伦敦人口增加了100万人,其中伦敦市变化不大,内伦敦增加了约50万人。

表2 2001年和2011年大伦敦人口普查数据对比

从人口密度来看,呈典型的核心-边缘结构,内伦敦人口最大。
图2 大伦敦地区人口密度分布情况示意图

大伦敦人口结构呈伞状,老龄化趋势严重;20-40岁工作年龄人口比重最高。

大伦敦地区就业自1990年代以来经历了新的增长。从细分门类来看,农林业、制造业、运输仓储和通讯业就业减少;服务业、公共事业、采掘业就业人口增加,特别是金融服务、商务服务增长最快。
图5 大伦敦地区分行业就业增长情况,1971-2007年

表3 2001年和2011年大伦敦地区就业普查数据对比

三、经济发展
大伦敦地区是英国经济的主要核心地带,贡献了英国21.9%的经济产出(2011年)。
从近年来英国的增长情况来看,除2010年大伦敦地区增速略低于英国其他地区以外,其他年份伦敦经济增长一直保持全英领先地位,2007年-2011年大伦敦地区增长了12.4%,居英国首位。
在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最严重的2009年,大伦敦的经济衰退情况也是全英国最低的。

图6 2007-2011年英国各区域经济增长情况

2011年大伦敦地区经济总量为2866亿英镑 ,是2001年1758亿英镑 的1.63倍,年均增速为5.0%;其中,2011年内伦敦地区地区1954亿英镑,占整个伦敦地区的68.2%,年均增速5.6%。从各行业产值比例来看,金融保险业占20.1%、专业科学及技术活动占11.7%、IT占9.1%、批发零售贸易和机动车修理占8.1%,这四个行业共占全部行业的49.1%。

图7 经济总量发展情况

图8 各行业的经济贡献率

四、公共空间和基础设施
大伦敦地区的绿色隔离空间面积、美术馆、博物馆、图书馆、剧院和音乐类演出场次处于稳定状态。

表4 2001年和2011年大伦敦地区基础设施普查数据对比

大伦敦地区汽车保有量10年增长了5万辆,没有汽车的家庭增多,同时拥有2辆以上汽车的家庭也增多,汽车保有呈现两极分化趋势。通勤方式来看,使用公共交通、自行车、步行上班的人增多;自驾、摩托车、拼车、的士等方式的人减少。伦敦地铁平均站距为1.5公里,2011年运量为11.7亿人次(合日运量320万人次)。

表5 2001年和2011年大伦敦地区交通设施对比

五、城市用地
大伦敦地区的绿地占比最高,为38.2%,此外住宅花园用地占23.8%,住宅用地占8.7%,非住宅用地占4.7%。
图9 2011年大伦敦地区城市用地分类情况示意

六、总结
伦敦作为英国的首都,在英国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无论人口增长、经济产出、劳动力结构、就业增长、平均工资水平、房价等都居全国首位。
图10 伦敦各项指标和全英国及其他地区的对比

从2001年到2011年十年间的发展可以看出几个发展趋势,值得北京借鉴
一是大伦敦地区的人口仍处于增长状态,并且内伦敦地区的增长更为显著。其中,20-40岁就业年龄段人口呈现持续增长。这说明人口和就业是城市保持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是从就业情况来看,尽管制造业就业人口显著下降,但与城市生产生活紧密相关的水电煤气供应、建筑业等工业领域就业人口显著上升。这说明,尽管城市进入后工业化时代,产业结构需要逐步优化提升,但是服务城市本地发展、与城市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工业领域仍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是从经济功能发展方面来看,近十年伦敦贡献了全英国约22%的经济增长,其中主要的经济贡献来源于内伦敦地区的增长。这说明,经济功能的中心地区集聚是市场发展的客观规律。
四是从交通出行结构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来看,公共交通占人们出行的比重正逐步增加,并且尽管这十年来地铁里程和地铁站数量没有增加,但轨道交通运量在持续增加。这说明交通的组织既需要完善的基础设施保障,也需在硬件组织和软件管理方面挖潜存量。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