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嘉宾:徐毅松(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副局长)
(本文为现场演讲摘录,未经演讲者本人审阅,完整内容请关注《城市规划学刊》2016年第6期。)
报告首先回顾了上海历次总规编制情况。从20世纪30、40年代的《大上海计划》、《大上海都市计划》等一系列规划,到1953年和1959年、1986版及2001版上海城市总体规划,总结指出历版规划始终坚持中心城功能优化和有机疏散的基本思路,始终坚持沿着区域发展基本轴线和区域节点进行城市空间布局,始终围绕形成清晰城镇体系和相应规划编制体系进行研究和探索。历版规划不断深化细化,体现了较好的适应性和延续性,对引领和指导上海城市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应对上海发展的现实问题和顺应新的发展形势和环境,需进一步紧密结合上海转型发展的实际,探索适合上海这种高密度超大型城市的城市总体规划,来引领城市的转型发展。徐局长从七个方面介绍了上海2040总规编制情况。
1新认识
发展环境上,上海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全球进入协同发展的城市网络时代,上海作为国家经济中心,须肩负“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国家使命。发展趋势上,上海面临信息化、市场化、全球化、人本化、生态化、网络化、政策化、数据化、社会化的要求。发展理念上:结合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等要求。总体思路:尊重和适应城市发展的普遍规律;顺应生态文明背景下资源环境紧约束趋势;转变生活方式、生产方式、治理方式;探索创新驱动时代超大型城市发展模式。
因此,此次上海总体规划的定位是——成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法定依据;引领上海未来城市发展的行动纲领;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战略蓝图;统筹协调各专项规划、实现“多规合一”的政策平台。
2新方式
新方式包括组织方式、参与主体、参与内容、参与平台、专家机制、编制团队。改变传统组织方式,更好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凝聚全社会共识,全面探索城市治理模式的过程。
在组织架构上,成立了上海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下面有市政府主要部门组成的领导小组办公室,还下设秘书处、战略研究小组、专项研究小组、公众参与小组、数据技术小组、区县联络小组、技术核心小组等各小组。同时接受专家顾问委员会指导。
参与主体上,不仅有各区、委办局、市人大、市政协,还包括江浙两省规划部门、周边城市政府、公众咨询团、市民、国内外专家、规划设计单位、高校、研究院等。参与内容上,组织了前期课题、战略研究、专项规划、各区总规、全市土地利用总规等都全面参与。参与平台上,充分利用微信、公共活动、媒体等,实现全面参与。发布在媒体平台上的《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草案)阅读量超过120万。实现公众全程参与总规编制,召开11场战略专题研讨会,组建公众参咨询团等。专家咨询机制也实现创新,分为核心专家、咨询专家等。
3新目标
在研究思路上,体现了落实国家战略、适应全球发展趋势、满足公众建设“环境友好、经济发达、文化多元、安全宜居的城市”意愿,同时延续和传承上一版总体规划的既定目标,提出上海的目标愿景是“卓越的全球城市”、“令人向往的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确定城市性质“上海至2040年建成卓越的全球城市、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和文化大都市”。
4新模式
新模式包括人口、用地和留白机制。严格控制常住人口规模,加强人口调控和结构优化。实现建设用地负增长,优化用地结构。多情景应对,构建空间留白机制。
5新空间
新空间包括划定都市圈、城镇圈和生活圈。以“开放市域、服务全国、面向国际”的规划视野,从国家使命、全球定位、区域协调来研究上海未来城市发展的战略框架,在区域层面谋划“网络化、多中心、组团式、集约型”的区域空间格局。
面向区域,以都市圈全面承载国家重要战略和要求。将交通通勤、产业分工、文化认同等方面与上海关系紧密的近沪地区,形成90分钟交通出行圈,突出同城效应。
立足市域,以城镇圈作为空间组织和资源配置的基本单元。以一个或多个城市(新城或新市镇)为核心,依托多模式公共交通网络,实现城镇圈内交通出行30-40分钟。
关注社区,以15分钟生活圈作为社会治理和社区公共资源配置的基本单元。以社区营造为着力点,激活社区细胞。
形成“主城区-新城-新市镇-乡村”组成的城乡体系和“城市主中心-城市副中心-地区中心-社区中心”的公共活动中心体系。
6新策略
从“更具活力的繁荣创新之城、更富魅力的幸福人文之城、更可持续的韧性生态之城”三个维度提出上海发展的新策略。
7新体系
上海总体规划2040在成果体系、管控体系和空间规划体系上,均有所创新。
以成果体系为例,提出“1+3”的创新成果框架。“1”个规划报告:纲领性内容,包括规划概述、发展目标、发展模式、空间布局、发展策略、实施保障等内容。3包括分区指引、专荐规划大纲和行动规划大纲。分区规划对应指导区规划事权;专项规划大纲对应部门事权;行动规划大纲是时间维度上建立部门间实施和多规统筹的机制,保障动态调整和落实。
(发言整理:郭谌达)

欢迎在朋友圈转发,转载请联系upforum@126.com
URBAN PLANNING FORUM Since 1957
创新性、前瞻性、学术性
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CSSC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来源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官方网站:http://www.upforum.org
投稿链接:http://cxgh.cbpt.cnki.net
Email: upforum@126.com
电话:021-65983507
传真:021-65975019
微信号:upforum
长按并识别二维码 关注“城市规划学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