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项振海,昆明理工大学讲师,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博士研究生。
黄 哲,通讯作者,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博士研究生。
李志刚,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教授、院长、博士生导师。
本文已发表在2016年第9期《规划师》期刊,感谢作者授权发布,如有转载等事宜,请联系原作者。
自中国经济面临人口红利不断减少、经济持续增长动力不足的困境以来,中央政府一直寻求避免中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①的发展路径。《2015年中央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让“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中央政府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进一步提出通过构建众创、众包、众扶及众筹等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实施国家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我国科技部以深圳柴火空间等新型创新载体为原型提出了众创空间的概念,并在《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9号)等文件中确立了众创空间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地位。众创空间的创建不仅是中央以及各级地方政府施政的重心,还俨然成为了一次席卷全国的集体运动。
尽管全国各地众创空间的建设正如火如荼,但是对众创空间的现状特征、功能构成、空间规划、运营机制及其与产业发展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尚缺乏理论研究和案例实证。本文首先结合众创空间的建设实践,对其内涵特征、功能模块进行分析,然后以广佛智城为案例对相关结论进行实证,探讨众创空间的生产、运行机制,与地方生产网络之间的关系,以及地方政府在这一过程中担任的角色。
对众创空间这一新出现的事物,国内外学界的研究都处于起步阶段。国内众创空间的出现受国外创客空间(Makerspace、Hackerspace等)的深刻影响,是创客空间的本土化产物[1]。创客(Maker)一词源自于欧美的DIY文化,是指利用开源软硬件、网络信息资源和3D打印机等新型生产工具把个体创意转变为现实并分享的一群创意者[2]。创客空间则多指向创客提供物理空间以及3D打印机、激光切割机、数控加工机器等设计制造设备的开放服务平台。创客空间里面的创客活动包括线上和线下两个领域,线上活动空间主要为超越地理阻隔的知识交流平台,线下活动则是在创客空间中从事设计创造、交流分享及产品展示等活动[3]。创客空间也会组织创客聚会、工作坊等交流分享活动[4]。早期成立的众创空间,如深圳的柴火创客、TechSpace受创客空间的启发而创立,是技术精英创意分享、知识交流和原型制作的“圈内人”活动场所。
科技部在考察了北京、深圳、武汉、杭州、西安、成都和苏州等“双创”活动活跃的地区后,正式提出了众创空间的概念—众创空间是为大众创新创业者提供良好的工作空间、网络空间、社交空间和资源共享空间的创业服务社区以及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的开放式新型创业服务平台。刘志迎等人[5]指出,众创是现代互联网背景下的新型创新模式。而互联网众筹②等新型融资方式的出现,使创投资本进一步前移至初创端;更多的小微技术团队被卷入到中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当中,众创活动的空前活跃催生了更多的众创空间。众创空间是“创客空间”和创业孵化功能的结合体,是一种创新创意转化、个人创新创业和小微创新企业孵化的综合服务平台,是众多创业活动集聚形成的复杂创业生态系统[6-7]。显然,众创空间作为新型的城市“双创”活动服务平台和产业空间载体,其内涵比“创客空间”更为丰富。
本文认为众创空间实质上是面向基于互联网创新创业活动的一种创新型孵化器。互联网时代的创新创业活动呈现出大众化(草根化)、小微化和协同化的敏捷创新特征[8]。一方面,在经济的需求端,智能手机的全面普及和移动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刺激了多元化、个性化与细分化的消费者需求,打开了基于互联网经济的“长尾市场”(LongTail)③。据新华网和蓝鲸传媒[9]的统计,在其2014年收录的4247家互联网初创企业中,面向个体消费者的电子商务、本地生活网络和SNS社交网络所占比例分别为13%、11%和9%,位列第1、第2和第4位。另一方面,在经济的供给端,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使得创业创新者能通过互联网巨头(如阿里巴巴、腾讯和百度,俗称BAT)的开放平台,更便捷、更廉价地获取技术支持、数据流量和资本植入[10]。大量创客和小微技术团队以编写APP实现了与终端消费者的“零距离”接触,从而构筑了以云端数据开放平台为中心、以众多个体创意创新者和终端消费者为“卫星”的密切联系,形成了相互协同的互联网经济生态圈。
传统的孵化器通过提供研发生产经营场地、共享服务设施和系统性企业服务降低企业的创业成本,帮助初创企业独立运作、健康成长,并提高初创企业的存活率[11-13]。众创空间在功能上更类似于“创业苗圃”,重点是对创意团队进行预孵化,协助其形成产品原型、对接资本投资和推广Demo产品,并为其提供知识产权、财务管理等方面的服务。作为在互联网经济大潮中应运而生的创业服务平台和经济组织,众创空间本质上是适应这种从精英创新到大众创新、从内部封闭到开放协同、从技术领先到需求导向过程的创新型孵化器。与传统的孵化器相比,众创空间的运作更为商业化、服务更为专业化、孵化更为垂直化;除了培育创意的形成能力,众创空间更专注于创意潜在价值的实现和外部资源的对接。
众创空间可分为投资促进型、培训辅导型、媒体延伸型、专业服务型、创客孵化型、高校运营型、传统升级型及共享办公型(新型地产型)等多个不同类型[14],但不管何种类型都需经历两个过程:第一个过程是引进创意创业者团队并为其提供空间、服务、交流平台和技术支持,帮助团队将创意转化为硬件原型或者软件样本,并指导其建立企业运作基本框架,协助其宣传推广及获取天使投资,这个过程被称为“从0到1”;第二个过程是协助已有产品原型的初创企业或已具有一定用户的服务商理顺供应链和商业模式,解决从原型到量产和如何扩大客户群的问题,以利于小微初创企业预测下一轮融资稳定发展的前景,这个过程被称为“从1到100”。
为了完成上述两个过程,众创空间实际上是由六个功能模块搭建而成的复合体:①设计交流模块。技术互动和改进是创客实现创意创新的核心过程,因此创客活动非常依赖于面对面的交流。大部分的众创空间都具有设计交流模块,包括常设的咖啡厅、办公场地,由美国兴起的联合办公模式(Co-working)在中国被迅速推广—众创空间以面积为5~10 m2的工位形式向创客提供办公空间,不仅能够降低创业创新活动成本,还能使创客获得更多分享交流的机会。②配套设施模块。为了营造轻松活跃的工作环境和交流气氛,众创空间会配套投影会议室、茶水间、餐厅甚至是健身房、游戏室等设施。③原型工厂模块。原型是指创客把创意理念制造成技术相对成熟、可供批量生产的产品样本。部分面向开源硬件设计制造、文化创意作品的众创空间会提供原型工厂模块(又称“柔性原型工厂”),包括3D打印机、激光切割机和贴片机等设施,以解决小微创意团体小规模量产的需求。④企业服务模块。大部分的众创空间会提供财务、法务、公司注册、招聘、行政及知识产权方面的基础企业服务;一些具有创投机构背景和专业技术背景的众创空间甚至会提供创业培训及技术指导的服务。⑤融资对接模块。众创空间会提供创意团队与创投资本对接的资源平台,使创意成果顺利推介给红杉资本、高榕资本等国内外知名的机构;部分众创空间的运营商会自行成立创投基金,为入驻的创意团队提供资金支持。⑥宣传推广模块。众创空间会协助创意团队面向消费者展示和推广产品,包括在官方网站上进行产品的介绍和定期举办创意市集、创客嘉年华、创客大会和创客节等活动;部分众创空间(如广州创客街、深圳大公坊创客基地)还聘有品牌策划和市场推广团队为入孵企业提供服务。
作为面向“众创活动”的新型孵化器,众创空间运作的最重要目标是使产业要素根据创新创业活动的需求完成新一轮的集聚。因此,众创空间的空间规划和功能搭建力求建立一个创客团队健康代谢、创投资本高度活跃、创业成本大幅降低和创意产业高效转化的创新生态系统。一方面,众创空间的创建和运营商能凭借其熟悉本地产业供应链的优势,迅速搭建嵌入本地生产网络、孵化本地优势产业初创企业的新型产业载体。基于此,人们便能很容易理解为何会出现深圳有超过60%的获得国家科技部认证的众创空间定向孵化“智能硬件制造”项目这种“扎堆”现象。另一方面,在众创空间运作的过程中根据入驻企业、创投机构和产业本身发展的需求,其内部功能空间和服务设施配套也得到了动态的调整与不断的完善,不同的众创空间实质上是根据其目标产业的不同需求进行的模块化的功能组合。
然而,众创空间的内部功能空间搭建、创新生态系统组织是一个复杂的过程[6]。本文试图通过对广佛智城众创空间案例的研究来回答:众创空间作为一个模块复合体是如何规划和运转的?产业要素如何集聚到众创空间,又是如何通过众创空间实现创新创意的产业转化?众创空间的运作与地方生产网络之间具有何种联系?地方政府又在其中担当何种角色?
为此,笔者采用田野调查方法,通过对佛山市政府相关部门(政研室、经济促进局、科技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国土城建和水务局、社会工作局)主要负责人、广佛智城商业地产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众创空间负责人、招商运营部、企划部、市场销售部、电商运营总监)、创客团体(点赞科技、梦芭莎、百贝屋、铜道网、合美)、孵化器(创大、老A电商学院、艾瑞咨询)、投资机构(英诺天使基金、创大微加基金、智城创业基金)、本地企业(包括有色金属、家具制造、五金建材、服装及商贸批发等主导产业的企业)及联窖村委主要负责人进行深入访谈,同时对广佛智城进行了深入调研,重点关注了广佛智城众创空间的空间规划历程、功能搭建特征、创新生态系统组织及与本地生产网络联系等方面,并对其运行机制进行了重点分析。
广佛智城地处佛山市南海区大沥镇联窖地区(规划为广佛国际商贸城),西邻主要城市干道—桂和路,周边广佛公路、广佛新干线和南海大道等交通干道环绕,与广州市区、南海千灯湖新城市中心、禅城区的交通联系密切,区位优势明显。周边已建设保利中央公馆、有色金属交易中心和九龙公园等项目。广佛智城用地为集体土地,是“在集体土地上建设城市”的先行者,成为“广佛同城”战略下“三旧”改造、城市转型升级的代表。《佛山市南海区东部分区规划(2012—2020)》更是将其定位为南海新城市中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广佛国际商贸城的中心服务区、大沥的生产和生活服务中心、广佛都市圈的核心消费区(图1)。
图 1 南海东部地区空间结构规划
广佛智城属联窖地区的核心功能片区,项目占地面积约为32.93 hm2,总建筑面积为110万平方米,总投资约为40亿元。自2010年启动开发建设以来,广佛智城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建筑面积达12万平方米,在建建筑面积为40万平方米。
广佛智城被定位为电商体验之都。规划为充分利用其区位优势,结合功能定位,围绕“互联网+”和电商产业集群,进行复合功能的搭建,打造广佛智城的众创空间。其众创空间主要包括设计交流模块、企业服务模块、配套设施模块、融资对接模块和宣传推广模块(图2,图3)。规划首先布局了交流空间、配套功能空间、街巷空间、公共空间及创客大街。具体而言,规划为创客提供面积为1 000 m2的开放共享工位及集中式创意办公空间,而文化创意类、硬件设计类的众创空间还为创客提供设计工作坊和实验室;规划还配套了面积为2 800 m2的“智·会所”、面积为500 m2的多功能展厅、员工食堂、公寓酒店、餐饮等商业及休闲娱乐购物空间,为创业团队提供配套服务、交流平台和技术支持。其次,规划为已有产品原型的初创企业或已具有一定用户的服务商配套较大规模的生态办公和投资大厦,以及宣传推广所需要的展贸、会展空间,促使其具有稳定的发展前景(图4)。
图 2 广佛智城规划功能分区
图 3 广佛智城众创空间功能模块
图 4 广佛智城众创空间的规划过程
在广佛智城已入驻的500多家企业中,约70%的企业为服务于本地企业的电商企业和服务企业。同时,广佛智城已引入50多个“双创”项目,不同企业相互协作,构成了众创空间内充满活力的创业生态系统。这些创业项目大多立足于有色金属加工、家具制造、五金建材、纺织服装和商贸批发等本地传统产业,孵化出梦芭莎、百贝屋、铜道网、合美及点赞科技等10多个初创企业。通过地方政府的推介,广佛智城众创空间还与京东、阿里巴巴、苏宁合作搭建了京东微联智能家居馆、阿里巴巴产业带等本地电商宣传推广平台。
2.3.1根植于本地生产网络、电商产业集群的众创活动
广佛智城众创空间主要面向于从事电子商务贸易和互联网生活服务的小微企业及创业团队,其进驻的创业团队、创投资本、创投机构和互联网平台机构等众多产业要素皆来源于本地的生产网络。佛山市自改革开放以来,通过“自下而上”的快速农村工业化成为了“世界工厂”,拥有有色金属冶炼及加工业、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造业、金属制品业以及纺织服装、装备制造等雄厚的传统产业发展基础。近年来,这些传统制造业都经历着互联网经济的冲击,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压力。此时,广佛智城众创空间应运而生,入驻了电子商务、网络技术、市场营销、软件工程及艺术设计等多个创业团队,形成了基于互联网经济的电商服务产业集群(图5),推动了本地产业的升级。
图5 广佛智城众创空间产业要素的集聚
2.3.2企业与地方政府、村集体形成的“增长联盟”大幅降低产业要素成本
众创空间的生产是地方政府主导的增长联盟。与西方创客空间的发展背景有所不同,中国众创空间和创客运动的发展是在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全力支持下进行,是政府、创投机构、孵化器和企业四方合作的结果[15]。增长联盟的直接效应是大幅降低了创新活动的成本,实现了土地、载体等生产要素的增值。
广佛智城众创空间所在的佛山南海地区的政府、村集体早已形成了通过地方营销、土地资源配置、基础设施投入等方式与企业组成增长联盟(GrowthCoalition),并从企业部门发展和土地出让中获益的发展路径[16-20]:地方政府通过推动土地整理改造更新、投入巨额资金、重构“社会资本”及制度供给等手段[21-22],获得了产业转型升级、稳定税基、城市建设等方面的政治和经济利益,实现了“在集体土地上建设城市”;广佛智城经营企业在与政府的联盟中获得了政府“背书”,不仅扫清了集体物业分割出让和抵押贷款的政策障碍,还在与政府共同引导地区产业转型的过程中,获得了稳定的物业租金收益;而村集体则通过集体土地流转及分享基础设施建设的正外部性,获得了巨大的土地增值收益。
地方政府在开发建设、产业培育及众创空间的政策扶持、税收优惠、招商引资和宣传推广等多方面发挥了主导作用。首先,地方政府迫于社会经济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及旧村更新改造的压力,通过集体土地流转及政策供给、财政保障促进“社会资本”的正向积累,重建信任,取得联窖地区的统筹开发权[22]。政府投入约10亿元资金租用农村集体土地,进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并对村民集体土地分红收益进行“兜底”④。其次,在产业培育及众创空间的打造过程中,针对企业面临的招商引资、开发资金难题,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创新创业及电子商务产业支持与优惠政策,带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和互联网经济发展。最后,政府充分利用其资源及宣传平台,进行了大量的招商联谊及资质授牌、众创空间申报等活动,牵头引进京东、阿里巴巴产业带等招商引资项目,利用公共宣传平台对创新团队及企业进行宣传,如佛山电视台对点赞科技创业团队进行了专题采访和报道,认定其为广东省青年创新创业实验区的创业典范⑤。
广佛智城的开发运营企业—广东广佛智城商业地产投资有限公司,通过投入资本从政府手中租用土地进行空间开发与建设,获得了面积为110万平方米的物业的40年使用权。在此过程中,政府通过信誉担保、租金“兜底”、政策扶持、招商推介和利益协调等方式,帮助企业解决融资贷款、招商引资等方面的诸多困难,协助企业与阿里巴巴、京东等互联网平台企业建立联系。最终,企业获得了稳定的物业租金收益,以及公寓、商铺使用权的出售资金。而入驻广佛智城的创业团队获得了办公租金、人才引进、服务咨询等方面的优惠,大幅降低了企业经营和创业活动的成本。
村集体通过改变传统的土地低效租用的方式,以土地股份制的方式,将集体土地流转给经济活动的“参与者”[23]。政府通过投资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环境改造,帮助引进开发商的资本,村集体分享改造带来的正外部性及巨大的土地租金收益,并根据其成员权将土地非农使用的级差收益保留在村集体内部[24]。
广佛智城众创空间的空间规划、功能搭建及产业要素集聚并不是相互独立的过程,其相互作用是广佛智城众创空间得以持续运行、不断完善的基础(图6)。在空间规划上,围绕“互联网+”和电商产业集群进行复合功能模块的搭建,实现从众创活动“从0到1”“从1到100”的空间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众创空间的空间规划、功能搭建并不是一步到位的,而是根据创业创新活动的需求和反馈进行了及时的调整。众创空间的空间规划、功能搭建在由地方政府、企业、村民及村集体组成的“增长联盟”的作用下逐步完成的,“增长联盟”为众创空间提供土地和资金、建设等基本要素,大幅降低了创新活动成本,为本地创新创意的产业转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由此,一方面,广佛智城众创空间集聚了大量产业要素,并吸引了大量根植于本地生产网络的创客团队和创业企业入孵,形成了基于互联网经济的电商服务产业集群。另一方面,众创空间通过土地资本、产业财税等利益的再分配进一步稳固了地方“增长联盟”,使地方经济社会进入良性的发展轨道。
图6 广佛智城众创空间运行机制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将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推动创新创业发展俨然成为了中央以及各级地方政府施政的核心。众创空间是创客空间和创业孵化功能的结合,更多的是一种创新创意转化空间,以及基于“双创”“互联网+”的个人创新创业、小微创新企业孵化的综合服务平台,其存在复杂的生态系统和独特的内部功能系统、特征及运行机制。
本文通过广佛智城的实证,发现其众创空间是基于“互联网+”的电子商务和本地生活服务的小微企业与创业团队,与其所在地区的本地生产网络有着密切关联;众创空间及创客运动的发展,是由地方政府、企业和村集体组成的“增长联盟”共同作用的结果,而这也是所谓“南海模式”早就具有的鲜明地方特征。这些发现强调了众创空间生产的“根植性”,即众创空间与当地生产网络存在密切联系,其空间生产是由地方政府所主导的空间项目,体现出“增长联盟”机制。
【注释】
①“中等收入陷阱”:2006年,世界银行发布的《东亚经济发展报告》中首先提出“中等收入陷阱”(MiddleIncomeTrap)概念。它是指一个经济体的人均收入达到世界中等水平(人均GDP在4 000~12 700美元的阶段)后,由于不能顺利实现发展战略和发展方式转变,导致新的增长动力特别是内生动力不足,经济长期停滞不前;同时,快速发展中积聚的问题集中爆发,造成贫富分化加剧、产业升级艰难、城市化进程受阻、社会矛盾凸显等问题。
②众筹,即汇众资促发展,通过互联网平台向社会募集资金,更灵活高效地满足产品开发、企业成长和个人创业的融资需求,有效增加传统金融体系服务小微企业和创业者的新功能,拓展创业创新投融资新渠道。
③长尾效应(LongTailEffect):2004年10月,美国《连线》杂志主编克里斯·安德森在他的文章中第一次提出长尾(LongTail)理论,他告诉读者,商业和文化的未来不在于热门产品,不在于传统需求曲线的头部,而在于需求曲线中那条无穷长的尾巴。详见网址http:/www.csd/.Ac.cn/ezlibrarian/archives/000903.htm。
④广佛智城地块,总用地面积为32.93 hm2,其中集体建设用地面积为26.27 hm2,国有用地面积为6.66 hm2。集体建设用地通过土地流转,采用政府主导、与村集体合作的开发模式,“政府出钱、集体出地”,政府将土地从村集体手中租赁过来后,整合出租给开发商。开发商从政府手中以200万元/月(即土地租金为7.61元/平方米·月),每3年递增10%的租金标准租用土地,租期自2009年起算共40年,并在地块上建设物业向外出租。租期届满之后土地及物业归村集体所有,政府财政可能要对每年的村民分红收益进行“兜底”。开发商从地方政府手中租赁土地,以低成本撬动项目投资开发。
⑤根据点赞科技公司官网大事记的统计,自2011年创业期开始,政府对其共有15次不同形式的宣传推广,包括各级政府领导考察和交流指导、媒体(《南方日报》及佛山电视台、《佛山日报》)进行专题采访报道及确认为第二批全国官方服务商等方面的资格认定、授予广东省青年创新创业实验区的创业典范称号等。
【参考文献】
[1] 王佑镁,叶爱敏.从创客空间到众创空间:基于创新2.0的功能模型与服务路径[J].电化教育研究,2015(11):5-12.
[2] 徐思彦,李正风.公众参与创新的社会网络:创客运动与创客空间 [J].科学学研究,2014(12):1 789-1 796.
[3] 谢莹,童昕,蔡一帆.制造业创新与转型:深圳创客空间调查 [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2):59.
[4]Dougherty D.We are Makers TED Talk[EB/OL].http://www.ted.com/speakers/dale_Dougherty, 2015-07-29.
[5] 刘志迎,陈青祥,徐毅.众创的概念模型及其理论解析 [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5(2):52-61.
[6] 陈夙,项丽瑶,俞荣建.众创空间创业生态系统:特征、结构、机制与策略—以杭州梦想小镇为例 [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5(11):35-43.
[7] 宋刚,张楠.创新 2.0:知识社会环境下的创新民主化 [J].中国软科学,2009(10):60-66.
[8] 赵夫增,丁雪伟.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大众协作创新研究 [J].中国软科学,2009(5):63-72.
[9]新华网,蓝鲸科技.2015双创白皮书[R].2015.
[10]阿里研究院,阿里百川,36氪,等.“移动互联网+”中国双创生态研究报告[R].2015.
[11] 钱平凡,李志能.孵化器运作的国际经验与我国孵化器产业的发展对策 [J].管理世界,2000(6):78-84.
[12] 周建华,段浪.城市科技企业孵化器网络形成与演变研究 [J].经济地理,2011(3):443-446,452.
[13] 景俊海.企业孵化器的科学分类及社会关系分析 [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1(1):53-56.
[14] 腾讯研究院.2015—2016 年中国众创空间发展白皮书 [EB/OL].http://www.tisi.org/4582,2016.
[15] 张宇,麦晴峰,段琪.新一代科技企业孵化器战略联盟形成及运营机制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6):100-104.
[16]Logan J R, Molotch H L.Urban Fortunes: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Place[M].Berkeley, C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87.
[17] 罗小龙,沈建法.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增长联盟和反增长联盟—以江阴经济开发区靖江园区为例 [J].城市规划,2006(3):48-52.
[18]Wu F.The (post-)Socialist Entrepreneurial City as a State Project: Shanghai’s Reglobalisation in Question[J]. Urban Studies, 2003(9): 1 673-1 698.
[19]Xu J, Anthony G O Yeh.City Repositioning and Competitiveness Building in Regional Development: New Development Strategies in Guangzhou, China[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Urban & Regional Research, 2005(2): 283-308.
[20] 张京祥,殷洁,罗小龙.地方政府企业化主导下的城市空间发展与演化研究[J].人文地理,2006(4):1-6.
[21] 杨廉,袁奇峰.基于村庄集体土地开发的农村城市化模式研究—以佛山市南海区为例 [J].城市规划学刊,2012(6):34-41.
[22]袁奇峰,钱天乐,郭炎.重建“社会资本”推动城市更新—联 地区“三旧”改造中协商型发展联盟的构建 [J].城市规划,2015(9):64-73.
[23] 李志刚,杜枫.“土地流转”背景下快速城市化地区的村庄发展规划分析—以珠三角为例 [J].规划师,2009(4):19-23.
[24] 蒋省三.建设性用地制度改革: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 [J].红旗文稿,2009(5):17-19
点击下列标题即可查看相关文章
【鼓浪屿工作坊】黄赐敏别墅:历史古宅里发生的“鼓浪屿风貌建筑活化”故事
【鼓浪屿工作坊】当时的“快闪”,历史的“定格”——工作坊手绘明信片带你重游鼓浪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