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全国大学生“发现传统村落”调研大赛得到了全国各地大学生的积极响应,共有八十多所高校大学生的百余件参赛作品参赛。今天就跟随小编来一起回顾出自“大象古村调研队”(合肥工业大学)的一等奖参赛作品:《重现“智”造生机–探讨徽州古村落原生智慧的永续法则》。该团队运用专业技术3D建模还原了安徽黄山黟县平山村古建筑风貌,对村落原生智慧进行了详细解读,给我们带来了一场颇具视觉冲击的文化盛宴。
壹
走进屏山
屏山村隶属于安徽省黄山市黟县宏村镇屏山村委会,由于其村落格局、空间形态和建筑风貌保存较好,建筑形制与营造技术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于2012年被列入国家第一批传统村落名录。
作为“中国风水第一村”的屏山村是徽州传统宗族型聚落的典型代表之一,是皖南民系与徽州文化的重要载体,是风水文化在徽州地区的精神缩影,其在村落选址布局、建筑形制、营造技术等方面无不体现出了徽州先民顺应自然,改造自然的原生智慧。
贰
屏山村的原生智慧
01
村落的建村智慧与建筑智慧
屏山村的建村选址非常考究。它坐落于宽阔的谷地之中, “扼粮仓之口”,北有屏风山为靠山,南对石山为照山,东面的吉阳山、三姑峰与西面的双凤山形成左右抱山——山体形成天然秀丽的屏障。村落地势北高南低,东北为入水口,南为水口,西北为气口,可谓“地灵气顺”。
屏山祠堂的建筑形制形成了一定的章法。平面布局严谨对称,体现出对礼制的遵从。三大主厅宽度基本一致,为三或五开间,但为突显寝殿在祠堂中的重要地位,其高度及地坪标高均高于其余两厅,有“步步高升”的寓意。楼梯置于享堂当心间的左侧,既满足古代“以左为尊”的说法,又可避免对寝殿祖先神位的干扰。
屏山古民居享有“布局之工、结构之巧、装饰之美、营造之精”的建筑特色。村落现存的民居以明末清初与清朝居多。天井为整个民居的中心,是中国传统风水观念中认为的“天地相交之处”,它以“四水归堂”的寓意满足徽商“财源滚滚”的聚财心理。它可以起到良好的通风、采光、排水的作用。夏季,近地面空气受热,膨胀上升,通过天井排出,引导厅堂、檐廊的阴冷空气流动补充,降低室温,发挥天井对气流的调节作用;另外,天井下的蓄水池可调节室内湿度,并提供天然的消防水源。
屏山村村民善于就地取材以满足建造需求。如村内随处可见的“粉墙”,其实是涂抹有白垩的白粉墙。它是一种柔软、易碎的白色微细碳酸钙沉积物,人们将它涂抹在砖面外,既可反射阳光以隔热,保证室内阴凉效果;又可在多阴雨气候尤其梅雨季节,防潮驱湿保护木构架。
人们的生活智慧与生产智慧
02
屏山的排水系统充分展示了舒氏先民的理水智慧和生活艺术,依托源于吉阳山的吉阳溪,将溪水引入村内,在水口处建有长宁湖,配以水口亭与水口林来涵养水源,并通过兴修水渠、开挖河道、构筑堤坝、整治水利设施等方式,方便村民生活、生产用水。
徽州的村落大都地处山区又临水而居,先民们就地取材,经过千百年来的传承,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徽菜。其中最为有名的当属臭鳜鱼和毛豆腐,屏山的毛豆腐更为一绝。
徽州的雕刻大都取材当地材料,最为精湛的当属徽州三雕(木雕、石雕、砖雕)。其主要用于建筑的装饰及家具的雕刻,图案取材丰富,主要包括传说故事、飞禽走兽、祥云花卉等,以借图喻意、状景咏物,妙作佳品极多,堪称徽州人民的艺术创造和智慧的结晶。
叁
旅游开发下的原生智慧现状
通过原生智慧中的村落空间、乡土文化等方面分析,现今屏山村旅游开发与保护的常被忽视的弱点主要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村落环境被动遭到破坏。一方面由于旅游业的开发,外来游客的进入加重了村落的负担,破坏了屏山古村落原有的宁静、古朴;另一方面,部分村民迎合游客需求在自家院墙的沿街立面上开窗,将宅院的一部分改造成服务业和小卖部,村落中的部分文物古迹演变成商业用地,失去了本来的意义。
古民居正在逐渐消失。屏山村古民居保护制度不够完善,很多古民居为私人所有经常相互转卖,易主会导致对其保护的忽视甚至是破坏,而且相关政府部门没有出台完善的保护措施和提供专项资金,对其管理、保护和开发利用。
本土文化传承受到冲击。一方面由于屏山村存在本土人口向外流失的现象,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与创新缺少本土人才。另一方面在旅游发展过程中,由于当地政府经济实力的限制和本地居民,较多的以外来资本企业开发为主导。
人文景观流失。传统村落的价值不仅是物质空间,也包含其中的文化内涵即原住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的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徽派建筑是明清时代的徽商思想观、价值观的外在表现。原住民外迁导致屏山村落生活、生产空间使用率低,人文景观大量流失。
随着旅游开发的渗透,屏山村从业态的改变开始,变化在逐渐发生,无论是农家乐数量的增多、民居向民宿的转变,还是居民的日常生活方式的改变,都在印证村落的各方生态都在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对于一些原始的生活与生产现象,作为先人智慧体现的它们,也开始缺乏活力。对于具体问题,应该对症下药,把先人的智慧延伸到现实的问题上,让传统生活的生命力延续下去。外来商业开始有肆意占领沿街店面的趋势,政府应该对于本地商业予以更多的鼓励政策;精美的木雕技艺缺乏传人,对全国各地应该积极招募对木雕技艺感兴趣的年轻人,以开展公益工作坊的形式招揽更多的人气;各种外来小吃占去了本地手工美食的生意,应该把本地美食打造品牌效应,提高品质,让更多的游客愿意驻足;已经很少有人沿着贯穿全村的吉阳溪洗衣服了,政府或者居民自治群体应该教授学习治理水体的方法,共同营造有智慧的村落空间。
图文:大象古村调研队
编辑:王思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