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前沿观察】“新丝路经济带”如何舞动城市腾飞梦?(中)

新丝路经济带

如何舞动城市腾飞梦?(中)

编者按:上一期的【前沿观察】我们梳理了“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历史传承,本期则将为各位展示新丝路经济带的构想与展望。


第二篇 新丝路经济带的构想与展望

设计构想:区域合作的创新模式

丝绸之路经济带属于跨国经济带,远景目标是构建区域合作新模式。与传统的区域合作模式的区别在于,传统的区域合作是通过建立互惠的贸易和投资安排,确立统一的关税政策,然后建立超国家的机构来实现深入的合作。“经济带”不是“紧密型一体化合作组织”,不会打破现有的区域制度安排,更多的是一种务实灵活的经济合作安排。

丝绸之路经济带以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为先导,有助于消除贸易壁垒,促进区域内国家的经济交往,将涵盖多领域的经济合作,包括承接产业转移。近期是实现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带动沿线产业布局等,这是促进和帮助区域内国家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未来实现大区域合作的先导和基础。

丝绸之路经济带要与周边国家形成“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同时开放型合作带,欢迎区域外国家参与。该经济带不是“核心和边缘”的剥削型经济关系,也不是“依附与被依附”的不平等经济关系,而是平等互利、合作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型” 新型经济关系,各国都是平等的参与者。同时,丝绸之路经济带也不排斥其他大国,不排除与美欧大国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框架内开展合作的可能性。

丝绸之路经济带与古丝绸之路一脉相承。人文交流与商贸交流并进,是古丝绸之路给予我们的重要启示。加强人文交流,可为各领域经济合作夯实民意基础、提供民意支持。因此,应将人文交流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予以积极推动。

建设支柱:抽象构想的具体依托

无疑,丝绸之路经济带至今还是一个相对抽象的构想,对于该经济带覆盖的地理范围、合作领域和合作机制安排、具体实施路径、实施阶段及目标等方面的内容都需要尽快具体化。从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的支柱来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政策沟通。各国可以就经济发展战略和对策进行充分交流,本着求同存异原则,协商制定推进区域合作的规划和措施,在政策和法律上为区域经济融合“开绿灯”。

道路联通。尽快签署并落实交通便利化协定,将打通从太平洋到波罗的海的运输大通道。积极探讨完善跨境交通基础设施,逐步形成连接东亚、西亚、南亚的交通运输网络。

贸易畅通。各国在贸易和投资领域合作潜力巨大,应该就贸易和投资便利化问题进行探讨并做出适当安排,消除贸易壁垒,降低贸易和投资成本,提高区域经济循环速度和质量。

货币流通。如果各国在经常项下和资本项下实现本币兑换和结算,就可以大大降低流通成本,增强抵御金融风险能力,提高本地区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民心相通。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搞好上述领域合作,必须得到各国人民支持,必须加强人民友好往来, 增进相互了解和传统友谊,为开展区域合作奠定坚实民意基础和社会基础。

困难重重:关键节点的准确拿捏

总体来说,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是在恰当的时机、恰当的地点提出的恰当的战略建议。这一建议有很大的包容性,与其他国家的建议并不发生根本性冲突。然而,未来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在建设过程中,在一些关键的节点上如果拿捏不好,亦有可能难以实现预期效果。

首先,制度化建设的水平能达到一个什么样的高度。丝绸之路既涉及本地区的国家,又涉及在本地区具备影响力的国家甚至国际组织。初始政策的协调范围、制定过程的外界因素、政策协调的机制、相关国家的主权让渡,以及退出、补救、惩罚等机制,都是需要深入考虑的问题。

其次,道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规划考验决策者的智慧。新丝绸之路经济带路线的选择需要充分考虑地理环境、经济效益与政治协调。特别是沿线多山、多沙漠的地理环境决定很多路段只能绕行,而无法直接通过。

最后,能否成功消解一些人为的障碍。新丝绸之路将跨越多国边界,跨境物流需要充分考虑体制、官僚与腐败等因素的消极影响。如何把这些人为的消极成本降到最低,是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所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

未来展望:区域一体化与全面复兴

尽管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的实施存在严重的潜在挑战,我们仍有充足的理由对丝绸之路的前景表示乐观。

首先,丝绸之路可以分期分阶段实现既定目标。这一构想在空间上大致分五个区段:东亚段、中亚段、西亚段、中东欧段、西欧段。时间上可以按近期、中期、远期来分阶段建设。重新激活这条古老的贸易通道,对于沿途国家的经济建设、地区繁荣乃至世界经济的平衡都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其次,中国完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发挥主导和中枢作用。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无论是技术准备、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乃至政治与安全的国际合作等方面的条件均已成熟。中国目前不仅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支撑这一计划的实行,而且可以从中获得直接和间接的回报。中国推行这一计划,政府发动、企业主导、市场推动、国际合作,可行性越来越明显。

最后,自从中国提出这一计划以来,得到了中亚、西亚、中东欧、西欧各国不同程度的积极响应和配合。丝绸之路的建设,带来的将是世界上最大的欧亚大陆的一体化和全面复兴。

发展对策:现在需要努力的方向

就我国而言,到底该如何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呢?

首先应重视沿线城市群与城市带的建设。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应该重视沿线城市群与城市带的建设,有效集聚资源、要素与人才,建设向西开放的产业密集带。通过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边境经济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等形式,建设面向周边的外向型特色优势产业群和产业基地。

其次,应不回避建设自由贸易区模式。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应该立足于建设自由贸易区的制度框架。主动加强与相关国家的磋商,强化建设自贸区的相关谈判,以制度化的自由贸易制度安排推动中国与中亚各国的一体化合作。

最后,朝连接亚欧两个大陆方向努力。丝绸之路两端连接着欧亚大陆举足轻重的国家和国家集团:中国与欧盟。通过丝绸之路经济带, 连接欧亚大陆东西两端的两个强大经济体,会促进欧亚大陆的经济联系,带动这一人口最多、地域面积最大的世界大陆的崛起。有必要通过良好的机制设计,形成畅通和谐的安全管理机制,加强区域内成员国之间的协商与联系,把合作、竞争、创新结合起来,激发整个欧亚大陆的发展活力。如果共同的发展机制能够内生形成,把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成可与北美相媲美的经济繁荣带就有可能更早成为现实。


本期《前沿观察》根据我院《凤凰周刊﹒城市》杂志系列文章整理,原文作者为我院高级城市规划师、高级经济师段兆广。


订阅:

1、点击右上角“查看公众号”关注

2、微信号搜索“jupchina”

3、查找公众号“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分享:

请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转发给朋友

更多资讯:

点击右上角的查看“官方账号”查看历史消息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