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微聊城市】武汉与成都的自贸区内陆战

编者按:自2013年上海自贸区挂牌起,全国各地为能够成为下一个自贸区而开始了多轮角逐。距成立已一年多时间,上海自贸区在各方面都取得了积极进展,尤其是其重点推进的四大制度创新。与此同时,各地为借鉴上海自贸区发展模式和经验都摩拳擦掌。而长久以来,武汉、成都为争夺中西部地区中心地位已几经较量。如今,聚焦于自贸区的新一轮战斗号角已经吹响。本期“微聊”,与您一起关注武汉、成都关于自贸区的争夺战。


武汉东湖高新区:想做内陆最大的自贸区

今日,湖北省政府召开“学习借鉴上海自贸区经验启动先行先试工作”新闻发布会。湖北省副省长甘荣坤明确表态,要以武汉东湖高新区为主体,积极向国务院申报内陆首家自由贸易试验区

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张文彤透露,东湖高新区计划通过1-2年改革试验,为湖北武汉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成果,为成功申报中国内陆(湖北武汉)自贸区奠定基础性条件。上述改革试验的实施范围覆盖东湖高新区全境,即518平方公里(含东湖保税区)。这意味着,中国内陆(湖北武汉)自贸区很可能成为内陆最大的一个自贸区。目前,上海自贸区的实施范围为28.78平方公里。

作为湖北省向国务院申报内陆自由贸易试验区的主体区域,东湖高新区将全面开展先行先试工作,具体包括:贸易便利化、投资自由化、行政体制创新、科技体制创新、金融制度创新、服务员扩大开发、完善税收政策等,拟实施12类改革举措、97项具体工作事项,推进先行先试工作

在2014年,东湖高新区将先期启动其中26项重点工作,包括成立光谷科技金融服务公司和武汉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支持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发起民营银行,启动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建设特色保税展示交易平台,建设大宗商品交易平台等。为配合东湖高新区“先行先试”,湖北省编办、发改委、工商、税务、海关等部门还定制了一系列政策。

成都高新区:冲刺中西部第一个自贸区

成都高新区作为中西部最有代表性的区域,有基础有条件有决心积极申报自贸区,而且我们正在积极的准备中。”成都高新区新闻发言人、发展策划局局长汤继强透露说。在上海自贸区获批成立后,成都加入竞争下一个自贸区的角逐行列。成都高新区已与商务部建立对接关系,力争成为中西部第一个自由贸易试验区

改革开发前35年的经验是“先东部后西部”。随着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深入实施和中西部正在发生的重要变化,应该到了“东中西兼顾”“西部优先”的时候,这样才可能尽快实现区域协调平衡发展。所以,希望除了在上海之外,中西部也能有自贸区试点。

“国家还将审批7家自贸贸易试验区。”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国内并非仅有成都、武汉在积极争取获批自贸区,天津、广州、厦门、浙江舟山等地也均在积极申报中。从国家部署自贸区的地域性布局、差异化战略、试验期两点等方面综合分析,成都高新区具备一定优势。目前,商务部已经表示成都很有优势,将大力支持其申报工作。

成都高新区拥有四川省代表中国与新加坡合作建设的新川创新科技园。成都希望以该园区为基础,探索科技型自贸区发展模式,并利用新加坡的国际性金融、服务贸易和航运中心地位,带动与东盟国家和地区的全方位深层次合作。2012年,成都高新区实现工业总产值2230亿元,成为四川省首个2000亿元工业园区。随着成都高新区在产业升级、科技创新方面的不断发展,建立自贸区将提高经济效率,将形成低交易成本、高生产效率、新商业模式的政策洼地。

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入分析,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将给高新区、成都市和四川省带来巨大的改革红利。首先,自由贸易试验区将突破现有外贸和外资条框,放宽关税、外汇使用、利率形成、投资管理等现有限制政策,极大地促进跨国公司全球调拨和金融资本活跃,加速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聚集,是建设世界级高端产业集中区的加速器。其次,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加有利于高新区、成都市和四川省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有效承接全球产业转移和资本流动,全方位扩大开放领域和增强发展活力,是建设改革开放模范区的发动机。

本期《凤凰视点》根据我院《凤凰周刊﹒城市》杂志系列文章整理,原文作者为陈明智。


订阅:

1、点击右上角“查看公众号”关注

2、微信号搜索“jupchina”

3、查找公众号“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分享:

请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转发给朋友

更多资讯:

点击右上角的查看“官方账号”查看历史消息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