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个梦。这不是真的。可又有什么样的梦比眼前这一个更加疯狂?

本期荐书
书名:《荒潮》
作者: 陈楸帆
在全球化时代,没有永远的赢家,因为你所得到的,终有一天要失去,而且还会算上利息。
这就是中国的新富阶层,他们买来全世界最好的东西,然后用它们填满自己空空如也的生活。
”

城市功能分化是不可逆转的大趋势,但在这些国家里似乎演变成一种痼疾:被分化的不仅仅是功能,还有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民族、宗教、社会地位,甚至尊严。
”

小米看见更多的孤独者、赌博者、成瘾者、无辜者……他们躲藏在明亮或昏暗的角落里,腰缠万贯或不名一文,享受着技术带来的便利生活,追逐人类前所未有的信息容量与感官刺激。他们不快乐,无论原因,似乎这一功能已经退化,如同阑尾般被彻底割除,可对快乐的渴望却像智齿般顽固生长。
”

这是个梦。小米告诉自己。这不是真的。
可又有什么样的梦比眼前这一个更加疯狂?
”
目前,对一部科幻作品最常见的讨论方式,依然摆脱不了“软/硬”的套路。但对陈楸帆来说,这种争吵的趣味,显然不能与糅合“幻想/现实”的尝试相提并论。
“无谓的交流太消耗能量。”陈楸帆这样答道。而“科幻现实主义”,才是他真正且一贯的创作追求。
生于潮汕、与深圳特区同岁的陈楸帆,以故乡的现实图景为原型——人口不足20万人口的贵屿镇,却聚集了3200多家以电子垃圾为业的作坊——塑造了长篇小说《荒潮》中的“硅屿”。在这座糅合了幻想与现实的孤岛上,国际资本与地方宗族势力展开了激烈的利益争夺,而底层群体,垃圾人,则毫无尊严地苦苦求生。
“很难说谁对谁错,每一方都有自己的逻辑体系,似乎都做了他们能做的最好的选择。你知道人一旦在一个环境里,很容易给合理化。”陈楸帆的这段回应,暗合了小说中的重要人物陈开宗的情感矛盾与命运波折——面对这片被物理的、资本的、信息的潮水冲刷重塑的故土,陈开宗无法坚持原本应有的外资立场,一种融合了依恋与晦涩,却始终割舍不断的乡愁,使他卷入了种种冲突之中:垃圾人与硅屿人、外部资本与地方势力、现代科技与传统文明……悲剧似乎早早写就。
与陈开宗一样,“试图逃避自己身为异类的命运,却陷入了另一个更极端的身份”的,还有垃圾人小米。身在社会底层的小米,在硅屿艰难地谋生,却被当作义肢佩戴的实验者,遭受了一系列非人的屈辱。在绝境之中,小米的意识发生变异,分裂为人格化却孱弱的小米0,与赛博格化却极其邪恶的小米1,两个版本的共存与争斗,使她最终走向了毁灭。小说中的其他人物,如斯科特、硅屿的三大家族,以及移民国外的一批硅屿人的命运,也在以“SBT”与“款冬”为代表的现代商业、资本与科技的宏大背景下一一展开。
陈楸帆以文字为材、科幻为料,制作成一副增强现实的眼镜。透过种种光怪陆离的幻想,我们仿佛看到了现实中熟悉又陌生、真实而荒诞的故乡。与小说中的人物一起,在幻想的交叠中,穿越失速的隧道——
回归原点之后,是一片冰冷稀薄的无尽黑暗。一片荒潮。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转载请联系微信后台。